内口处黏膜结扎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29 05:51胡伟牛秀德
医药前沿 2020年24期
关键词:线术内口肛瘘

胡伟 牛秀德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100)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肛瘘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发病率的1.7%~3.6%[1]。以20 ~40 岁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其中高位肛瘘的治疗目前仍以切开挂线术为主,其治疗效果较其他手术方式可靠性更高。减少高位肛瘘术后复发目前仍是临床解决的重点之一,减少术后复发率一直是医者研究的方向。本文旨在比较切开挂线术中内口处黏膜结扎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范围25 ~55 岁,平均(42.7±9.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范围23 ~58 岁,平均(49.8±9.2)岁。纳入标准:根据《外科学》第9 版明确诊断,无手术禁忌症、原发性病变。外伤引起的肛瘘、恶性肿瘤患者除外。对照组手术采用切开挂线术,低处切开内口处挂线,切口保持引流通畅;观察组手术采用切开挂线术,低处切开内口处挂线,术中予以内口处黏膜结扎。两组患者在研究起始基础资料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手术采用切开挂线术,低处切开内口处挂线,切口保持引流通畅。探针探明瘘管路径及内口后,剔除瘘管及周围炎性组织至内口处,切开部分括约肌,肛外切口切开扩大以保持引流通畅,探针引导下将皮筋经内口处挂线,保护肛门括约肌。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另在术中予以内口处黏膜结扎。在切开挂线术的基础上,让皮筋勒住的括约肌覆着的皮肤切开并切除少量至内口处,内口周围的黏膜分离至内口上方,后用2 个血管钳将内口处分离的黏膜沿内口两侧分别夹住,用7 号丝线沿血管钳底部结扎,后退出血管钳。两组患者分别予术后抗炎治疗3d,每日中药坐浴,创面换药,嘱患者保持成形的软便约每天1~2 次。治疗后随访时间均为4 个月,患者均无肛门失禁的表现。

1.3 观察指标

术后2 个月对患者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进行统计,术后4 个月对肛瘘的复发率进行统计。治愈率评定标准(治愈:肛瘘手术创面甲级愈合,肛周肿痛、流脓、瘙痒等临床症状消失;好转:肛瘘手术创面基本愈合,肛周肿痛、流脓、瘙痒等临床症状消失;无效:肛瘘手术创面未完全愈合,肛周仍有外口反复流液或流脓、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3])。

1.4 数据完成与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67%(29 例),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0.00%(24 例),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8.4±3.1)d,短于对照组(31.2±3.8)d(P<0.05),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住院天数(15.4±2.5)d,短于对照组(18.5±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创面愈合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创面愈合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 30 28.4±3.1 15.4±2.5对照组 30 31.2±3.8 18.5±3.4 t 3.127 4.023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3%(1 例),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6.66%(5 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3.讨论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高位肛瘘的术后复发率仍较高,仍是我们探索的重要方向。对于高位肛瘘的手术治疗我们采用了切开挂线术联合术中内口处黏膜的结扎,内口的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4-5],结扎内口处黏膜使内口周围的感染组织去除的更彻底,降低内口处感染组织的残留,促进新的组织生成;两处结扎组织间形成一条引流道,更有利于通畅引流,内口处渗液能及时的排出,减少渗液滞留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同时缩短愈合时间;皮筋脱落后,可减少内口处组织粘连,尤其是黏膜的粘连,以此降低假性愈合的概率,减少重复感染,从而促进创面良性愈合,减少复发率。

综上所述,切开挂线术联合术中内口处黏膜的结扎治疗肛瘘可提高治愈率,促进创面的愈合时间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线术内口肛瘘
尿道内口漏斗各参数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清肠愈溃汤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远端减压紧线术和传统紧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对比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鼠肛瘘术后内口不愈组织修复影响的研究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挂线术结合浮线引流瘘道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21例临床分析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