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霓芝教授辨证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经验*

2020-12-29 12:21吴东明董金莉曾翠青杨霓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泽兰桃仁尿蛋白

吴东明,谈 平,董金莉,曾翠青,杨霓芝

(1海南省中医院肾病风湿科 海口 570203;2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 广州 510120)

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又称类脂性肾病,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对激素敏感但极易复发,反复发作后可能对激素依赖或耐药,从而影响预后[1-2]。

杨霓芝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对于微小病变肾病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中医在增强激素治疗效果,减轻激素副作用,改善激素依赖及耐药方面有独特效果。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杨教授认为,MCD 以水肿为特征,根据临床特征属中医学的“水肿”“肾水”范畴。水肿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有风邪、湿、热、毒、劳伤等;内因为肺、脾、肾脏腑亏虚。病机则主要是外因影响肺、脾、肾及三焦的气化功能,以肺、脾、肾功能失调为病变之本,但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治水之脏;以水湿、湿热、瘀血阻滞为病变之标,表现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病程中易感外邪,也常因外感而加重病情。如果病情迁延,正气愈虚,邪气愈盛,日久则可发生瘾闭、关格、肾衰等病。杨教授指出:本病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气虚血行不畅导致瘀血,虚与癖均贯穿疾病的始终[3-5]。

杨教授认为水肿可以造成血瘀,血瘀亦可致水肿,瘀血可以是水肿形成的病理产物,也可以成为加重水肿的病因。唐容川《血证论》中记载:“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中医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有论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祛其血脉,而后调之。”

2 中医诊治特色与优势

2.1 根据临床特点辨证治疗

MCD 的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杨霓芝教授根据不同临床特点进行辨证治疗。

2.1.1 根据水肿辨证治疗

水肿症状是MCD主要表现,随着西医治疗的广泛普及,求治于中医的MCD 患者,多为西医利尿无效的顽固病人,如果仅用一般健脾利湿药茯苓、薏苡仁之类往往收效甚微,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血证论》指出“血与水本不相离”,治疗上以益气温阳以治本,并以活血利水以治标[6]。以“益气活血法”作为基本法治,重视益气活血药物的应用,杨教授选用当归补血汤合桃红四物汤、五苓散加减。方中黄芪益气健脾;杜仲、桑寄生、黄精、女贞子、墨旱莲补肾养阴;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田七活血化瘀,加益母草、泽兰、丹参等,取其活血利水[7]。另外,低蛋白血症、继发性水、钠储留是引起水肿的重要因素。因此,还需积极治疗诱因。

2.1.2 针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的特点辨证选用中药

杨教授认为脾气虚弱,则运化升清失常,致转输无权,精微不布或肾气虚开阖失司,固摄无权,精微随溲出,故见蛋白尿。长期蛋白尿,精微物质大量随小溲而去,不能正常滋养五脏,则脾肾虚损进一步加重;同时脾虚,饮食不能正常化生精微,反而酿为水湿痰浊,故或见低蛋白血症或见高脂血症[8]。治宜培补脾肾,固摄下元为法。可从以下方面治疗:辨证选用具有免疫抑制、具有类激素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作用的中药,如附子、肉桂、冬虫夏草、五味子、泽泻,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目的;对于高脂血症,可辨证选用何首乌、泽泻、丹参、女贞子、杜仲、桃仁、枸杞子等[5]。

2.2 激素阶段使用的中药运用

MCD 患者对激素疗效敏感,可迅速降低尿蛋白,但大剂量的激素同时伴随着副作用。90%的患者经激素治疗病情基本可缓解,但容易复发或出现激素依赖。中医药可以明显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增强激素敏感性,有利于激素减量甚至撤离。

减轻激素副作用、预防MCD 复发:中药治疗应侧重减毒增效,治宜健脾益肾、活血利湿、清热解毒。基本方: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熟地黄、山茱萸、丹参、石韦、白花蛇舌草、毛冬青;利湿可选用泽泻、猪苓、车前草;清热解毒可选用土茯苓、蒲公英等[9]。杨霓芝教授对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进行分期辨证,初期大剂量激素治疗阶段,表现为面赤,精神亢奋,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之象,治疗上宜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以养阴清热利湿;激素减量阶段,阳气渐弱,疾病易出现反复,表现气阴两虚症状,治疗以养阴益气为法,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佐以活血化瘀药;激素维持治疗至激素停用阶段,病情相对稳定,此时用药重点在于巩固疗效,减少了激素的依赖和病情的复发,证型主要为脾肾两虚夹瘀,治疗上要注重补益脾肾之气,兼活血化瘀,可选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4]。

3 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杨教授指出,水肿是MCD 常见症候,表现为虚象的有气虚、阳虚,表现为实象的有风水、湿热、瘀血。气虚证候的病位主要在肺肾;阳虚证候重在脾肾;风水始于风邪外袭,其中风热证多于风寒证,也有始为风寒而后化热者;湿热证缘由湿热侵袭,或由湿化热所致;疲阻证候由水肿日久,由气及血而致。治疗上强调攻补兼施,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法。

3.1 风水相搏

风水相搏:起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亦肿,皮色光泽,按之凹陷,易复发,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舌暗红、苔薄白,脉浮。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兼以活血。方药:越脾加术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麻黄6 g,生石膏(先煎)30 g,白术15 g,浮萍15 g,泽兰15 g,茯苓15 g,石韦15 g,生姜皮15 g,桃仁5 g,红花5 g。偏于风热者,加板蓝根18 g,桔梗12 g,疏解风热;偏于风寒者,加紫苏12 g,桂枝9 g,发散风寒;水肿明显者,加白茅根5 g,车前子15 g,加强利水。

3.2 肺肾气虚,湿热瘀阻证

肺肾气虚,湿热瘀阻证:浮肿明显,肌肤绷急,腹大胀满,胸闷烦热,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消肿。方药:疏凿饮子加减。药用:泽兰15 g,茯苓皮18 g,大腹皮12 g,车前草15 g,石韦15 g,白花蛇舌草15 g,蒲公英15 g,桃仁5 g,红花5 g,当归10 g,炙甘草3 g。伴血尿者,可加白茅根等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3.3 脾肾气虚,水湿瘀阻

脾肾气虚,水湿瘀阻:多由下肢先肿,逐渐四肢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随复。伴有胸闷腹胀,身重困倦,纳少泛恶,小便短少,舌暗红、苔白腻,脉濡。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活血化瘀。方药:五皮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桑白皮15 g,陈皮5 g,茯苓皮18 g,生姜皮15 g,白术15 g,泽兰15 g,猪苓18 g,桂枝6 g,益母草15 g,桃仁5 g,红花5 g,当归12 g。

3.4 脾肾阳虚,水湿瘀阻证

脾肾阳虚,水湿瘀阻证:面浮足肿,形寒神倦,面色皖白,反复消长,劳累后午后加重,腹胀纳少,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塘,舌暗红、苔白滑,脉细弱。治法:温阳利水、活血消肿。方药:实脾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黄芪30 g,白术15 g,茯苓15 g,桂枝6 g,大腹皮15 g,木香(后下)12 g,厚朴12 g,益母草15 g,泽兰15 g,猪苓15 g,桃仁5 g,红花5 g。蛋白尿多者,加桑螵蛸15 g,金樱子15 g,以固摄精气;血清蛋白低,水肿不消者,加鹿角胶15 g 菟丝子20 g补肾填精、化气行水[3,5,10-11]。

4 微小病变肾病用药特点分析

采用中医科学院开发的平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杨霓芝教授治疗MCD 的病案进行系统分析,包括:病理类型、病因病机、治法、用药规律等。结果发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甘草、泽兰、桃仁、黄芪、女贞子、熟地黄、丹参、旱莲草和蒲公英[3]。杨霓芝教授在治疗该病时,常将旱莲草、女贞子、泽兰、黄芪、熟地黄、桃仁、丹参和甘草搭配组合。

杨霓芝教授常用药物为泽兰,泽兰苦、辛,微温。入肝、脾经。活血,破瘀,通经,行水。本品性温通达,善舒肝脾之郁,以活血祛瘀行水,具有通经散结而不伤正的特点。《本草纲目》云:“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药性论》云其“治通身面目大肿”,李时珍谓“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除痈毒,破瘀血,消癥瘕,而为妇人要药”,《本经逢原》亦云:“泽兰入足太阴、厥阴血分……破宿血,消癥瘕,除水肿、身面四肢浮肿。”[12]泽兰中含有芬酸类、黄铜类、萜类等结构,具有抗凝血、活血化瘀及降血脂作用[13-14]。

4.1 泽兰、黄芪配对

泽兰、黄芪配对:黄芪性甘,微温,归肺、脾经。《新华本草纲要》:黄芪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的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不愈合。补气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配伍利水渗湿药能增强其利水消肿的作用,配伍活血化瘀药物能于补中增强其动、散、升之效,增强其透脓排毒之功,如内解散、内托散等。

4.2 泽兰、桃仁配对

泽兰、桃仁配对:桃仁性苦甘,平,归心、肝、大肠、肺、脾经;《用药心法》:“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热。”桃仁具有破血行瘀之功。《药品化义》曰:“桃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桃仁不仅活血化瘀,而且具有润燥滑肠的功能。《血证论》指出“血与水本不相离”,泽兰配合桃仁去菀陈莝,立破瘀逐水并施之法。对于难治性MCD经久不愈,瘀水互结,起到化瘀利水作用。

4.3 女贞子、墨旱莲配对

女贞子、墨旱莲配对:女贞子、墨旱莲等份组成是出自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的二至丸,是平补肝肾之阴的经典方剂,随证加减后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证属肝肾阴虚的多种疾病的治疗。临床研究[15]发现,二至丸具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抗衰老、调节免疫、降血脂、改善缺铁性贫血、抗骨质疏松、抑制肿瘤生长、降血糖、抗疲劳、抗血栓等作用。MCD 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由于激素乃燥热之品,久则津液耗伤,泽兰配合二至丸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泄浊,终获良效[16]。

5 积极防治微小病变肾病并发症

5.1 益气活血法预防血栓

MCD 患者重度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导致机体血液浓缩、高粘状态、抗凝因子缺乏和纤溶机制障碍,容易形成深部静脉血栓。有研究发现,中医药联合激素应用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高胆固醇及尿蛋白漏出等方面效果显著[17]。杨教授采用益气活血为基法,重用黄芪、丹参;临证常选用的药物有丹参、田七、桃仁、红花、毛冬青、当归等,均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大黄、冬虫夏草、黄芪、丹参等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改善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清除自由基,防止钙超载,减轻肾脏损害等[7]。

5.2 扶正祛邪预防感染

MCD 患者低蛋白血症或由于使用西药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力低下,易致反复感染,使肾病复发迁延。杨霓芝教授临床可辨证选用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党参、甘草、白术、茯苓、冬虫夏草、淫羊藿、菟丝子、仙茅等。合并感染的好发部位通常为泌尿道和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又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药除大黄、黄芩、黄连、金银花、夏枯草等苦寒清热药外,还有非寒凉的厚朴、丁香以及有补益作用的当归、山茱英、金樱子等;对于呼吸道感染,可选用黄芩、鱼腥草、射干、百部、秦艽、厚朴、丁香、黄芪天冬等[18]。

5.3 固护脾胃改善营养不良

低蛋白血症是MCD病理生理改变中的关键环节。其多因太阴脾虚导致精微物质生化乏源,同时运化无权,难以摄取精微,加之肾虚精微外漏而发生[19]。杨霓芝教授认为,脾肾亏虚,精微下注,则致尿浊,临床注重补益脾肾为法,临床多选用四君子汤、肾气丸加减。临床辨证选用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够促进肝脏对蛋白合成的中药有三七、丹参、当归、牛膝、人参、党参、黄芪、灵芝、鹿茸、补骨脂、淫羊藿、肉从蓉、五味子、枸杞子、白术、五加皮等;方剂中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生脉散、当归补血汤等。临床可结合病人的不同中医分型辨证选用。促进胃肠道对蛋自质的吸收,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胃道吸收功能障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用药:一是用木香、砂仁等促进胃肠排空;二是用鸡内金、石斛、丁香等促进胃泌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三是用麦芽、谷芽、神曲、山楂等促进食物消化,以此促进胃肠道对蛋白质等的摄入[20]。

6 杨霓芝教授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的经典验案一例——脾肾气虚,湿热瘀阻案

关某,女,51 岁,定居澳门,因反复蛋白尿7月就诊。

现病史:2015年4月21日因全身浮肿,随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尿常规:尿蛋白3+,为求进一步治疗,至镜湖医院住院,行肾脏穿刺病理回复:微小病变,予服激素50 mgqd治疗3个月,尿蛋白持续阳性。同年7月份加服环孢素100 mgq12 h,尿蛋白持续升高,8月份环孢素加至500 mgq12 h,2周后肌酐升至159 μmol/L。2015年9月4日再次行肾脏穿刺:微小病变。10月7日查血清白蛋白:30 g/L,24 h 尿蛋白定量:6.79 g。10月14日因肌酐升高至214 μmol/L,停服环孢素、激素。

初诊(2015年11月04日)症见:精神疲倦,双下肢浮肿,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黄,脉沉细。辅助检查:2015年10月30日血肌酐:152.6 μmol/L;24 h 尿蛋白定量:2.48 g。

中医诊断:尿浊(脾肾气虚,湿热瘀阻)

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肾功能异常、高脂血症。

中药处方:黄芪20 g、盐山萸肉10 g、菟丝子20 g、党参15 g、当归15 g、茯苓皮20 g、丹参15 g、泽泻15 g、石韦15 g、桃仁5 g、甘草5 g;水煎服,一日一剂。

西药处方:予醋酸泼尼松片(30 mg qd)联合骁悉(0.5g bid)控制蛋白尿,科素亚、拜新同口服控制血压。

数诊后(2016年04月13日):现症:精神一般,双下肢无明显浮肿,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黄,脉沉细。2016年4月9日尿常规:尿蛋白2+。24 h 尿蛋白定量:1.92 g。肾功:肌酐:101 μmol/L,尿酸:439.9 μmol/L。中药处方:黄芪40 g、党参20 g、丹参15 g、桃仁5 g、盐山萸肉10 g、泽兰15 g、菟丝子30 g、芡实30 g、石韦15 g、覆盆子15 g、金樱子15 g、甘草3 g。西医治疗同前。

再诊数次,至2016年07月27日时症见:精神可,无胸闷不适,双下肢无浮肿,偶有口干口苦,纳一般,眠可,二便调,舌淡暗干,苔白,脉细尺脉弱。2016年7月21日24 小时尿蛋白定量:1.03 g;尿常规:尿蛋白:2+,肾功:尿酸:342.1 μmol/L,肌酐:85 μmol/L,eGFR:60 ml/(min·1.73m2)。治疗同前。

按:微小病变肾病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杨霓芝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主要责之于正虚邪实,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湿热、瘀血、水湿等实邪是导致本病发生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脾肾亏虚,精微下注,则致尿浊,临床注重补益脾肾为法,以参芪地黄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盐山茱萸、菟丝子益气补肾健脾,泽泻、茯苓皮、石韦利水渗湿,当归、丹参、桃仁活血化瘀、通脉利水。激素维持加大补肾健脾之力,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恢复,杨霓芝教授在治疗微小肾病过程中逐渐加大黄芪、党参用量,配合金樱子、覆盆子补肾固精,减少尿蛋白排泄。经治疗,患者的尿蛋白逐渐减少至正常,病情好转稳定。

猜你喜欢
泽兰桃仁尿蛋白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茎泽兰入侵途径初探①
药食两用之泽兰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桃仁和酒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嘴唇干裂用桃仁
嘴唇干裂用桃仁
无惧干燥危“肌”,呈现愈颜奇迹 佰草集 润·泽兰蕴美系列水润上市
《楚辞》中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