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养殖业污染治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020-12-29 14:48张建明朱云华毕树林
兽医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养殖业粪污种养

张建明 朱云华 毕树林

(1.云南省宜良县耿家营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宜良 652100;2.云南省宜良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宜良 652100;3.云南省宜良县九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宜良652100)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具体要求。2013年底,昆明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昆通〔2013〕20号)及《昆明市2014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昆办通〔2013〕111号),提出了昆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即“三清四美三宜”。“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四美”即规划科学形态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养殖业作为农民增加收入、农村发展脱贫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为实现全民奔小康目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其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格格不入,如何防治养殖业污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简要谈谈如何做好养殖业污染治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美更宜居。

1 养殖业污染危害大

养殖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粪便、尿液,据相关调查发现,一头猪在一年的时间里大概会产生2.5 t粪便,一个超过万头的猪场,一年产生的粪便可超过25 000 t。大量的污染物如果没有经有效治理,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1)粪便中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对人畜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禽畜粪便未经有效的处理,其粪便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病菌或是寄生虫卵等就都成为了致病因子,很快在环境中传播,无论是人类还是牲畜,都可能会感染,引起疫病的传播蔓延。

(2)粪便中大量的氮、磷和有机物,造成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对农作物、水生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畜禽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大量的有机物,一头育肥猪平均每天产生的废物为5.46L,一年的排泄总氮量达到9.534kg,磷达到6.5kg,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较高。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染废弃物会给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引起作物徒长、返青、倒伏,使产量大大降低,推迟成熟期,影响后续作物的生产等。进入水体后,可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一些有毒藻类的生长与大量繁殖后排放大量毒素于水体中,导致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

(3)粪便中氨、硫化物、粪臭素等不适气味,造成空气污染。粪便会产生大量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气体,具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气体进入空气后,会严重地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轻者会觉得恶臭难忍,重者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2 最新生猪养殖企业的环评管理要求对粪便治理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9年12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生猪规模养殖环评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年出栏量5000 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无需办理环评审;年出栏量5000 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项目,探索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前,将签署的告知承诺书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要件报送环评审批部门,环评审批部门在收到告知承诺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要件后,可不经评估、审查直接做出审批决定,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此《通知》的出台对恢复生猪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事后监管的模式也对粪便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企业在建设养殖场时应按环保的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确保建成投产后粪污处理达到环保要求。环保部门也应加强养殖场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变事后监管为事中监督指导,达到畜牧发展及环保治理双赢的局面。

3 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农村

(1)推广使用新型粪污处理工艺技术,提高处理效率。鼓励引导规模养殖场建设必要的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对现有基础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升级。鼓励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开展专业化集中处理。养殖企业要按照“三防”(即防雨、防渗、防溢流)要求,配套建设“三分离”(即固液气分离)“三配套”(即建设与养殖规模匹配的储粪场、污水储存池、沼气池)设施。

(2)推行种养结合,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推行生态养殖模式,按照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的原则,养殖场(小区)对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就近应用于蔬菜、果树、林木、大田作物等生产,做到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农牧良性循环和种养平衡。

(3)加大畜禽污染整治力度,规范粪污处理。要规范养殖产业和市场秩序,对不需要办理畜牧、环保等手续的小型畜禽养殖场(户)要加大整治力度,限期建设粪污综合利用等设施,防止粪便乱堆乱放,污水排入沟渠或渗坑。对污染严重的“小散乱污”养殖户、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选址条件的畜禽养殖场(户)和整改不到位或没有整改价值的,要逐步实施关闭或搬迁。

(4)提高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通过培训教育,养殖户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一方面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在一些养殖聚集区,可以通过树典型的方式培养几家养殖场(户)达到示范引领的作用,逐渐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养殖业粪污种养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