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为例

2020-12-30 02:18何少群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何少群

(广州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510182)

1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概述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高校共青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鉴第一课堂工作模式和内在机理,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将共青团工作和活动课程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测量化,服务高校中心工作、响应社会实际需求,促进青年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要求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整套工作体系和制度[1]。“第二课堂成绩单”是高校共青团找准定位、彰显价值的“牛鼻子”,凝聚青年学生的“指挥棒”,是认可学生素质能力的“通行证”,也是促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发动机”。它是适应经济新常态、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契合学生需求、服务学生成长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取得重点突破的必然选择;更是共青团服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根植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实践。

2016年9月,团中央学校部印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目标是通过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随后,团中央学校部在全国高校逐步推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2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部署,积极响应团中央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的要求,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在理论研究学习、实地走访调研、学习借鉴国内同行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学生工作和青年群团工作实际,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管理平台,结合学院学生综合评价平台,积极开展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2.1 项目分类模块化、多元化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院根据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的重点工作任务和职责,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活动形式和内容不同,把“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项目体系分为10类:活动组织经历、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专利专项、荣誉称号、课题论文,全面客观记录我院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经历、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系统、真实地反映我院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点滴以及综合素质发展状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等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切实发挥共青团的育人功能。

2.2 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化

网络数据管理系统是“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手段,是记录、评价、审核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的主要工作平台。学院适应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手段,聘请专业信息技术公司设计开发了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平台——“广医三院学生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是在我校学生素质量化综合测评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团中央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试点实施工作的指定性意见,参考国内同行的实践经验,结合我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可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模块划分、信息发布、过程管理、记录认证和效果评价,学院学生科和学院团委可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记录、评价和认证,全面、系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二课堂经历和成果。

为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学生简单便捷的学习需求,学院除了开发“第二课堂成绩单”的PC端之外,还配套设计开发了微信端,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记录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心得体会。

2.3 记录评价体系化、可量化

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核心和工作目标所在。学院探索设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管理系统除了能实时、客观、全面、系统记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真实情况外,还能反映学生参与活动的种类、等级、方式、活动内容以及个人收获等,并可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表现等形成描述性评价报告。最终,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求勾选对应的项目,在系统中生成一份第二课堂成绩单,用于社团面试、推优入团、考研面试、就业应聘等,作为自己素质能力养成及综合表现的佐证。这是对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进行权威认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全面反映的除学业成绩单以外的另一张经过认证、得到认可的“第二课堂成绩单”[2]。

3 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组织管理机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因此,必须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操作细则、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评价标准。目前,学院推行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经历为主,未能真正意义上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未深入对第二课堂实行学分制改革。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的量化评定难以做到分类设定(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因人而异(因参与活动的质量效果而异),也未能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学分认定相关制度和具体操作细则。深入推进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和实施,必须争取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学校团委的主导下,在学生处、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支持下,结合学校共青团工作特色,进行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改革,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改革,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党团干部为主、全校教师参与、校外专家支持的运转有力的工作队伍,建立并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操作细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2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提高师生满意度、增强获得感

目前,师生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为缺乏制度性约束和操作性指导,很多学生只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当作可有可无的“多余之举”或是“额外增加的负担”,不如自己考研面试或就业应聘时制作的个人简历来得方便。大多数学生消极被动应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相关要求。部分教师也没有认清“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团中央明确指出“第二课堂成绩单”是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龙头项目,是高校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制度创新,是高校共青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性要求,是共青团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实践。因此,我们要从思想认识、责任意识、落实力度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加强推进第二课堂学分制改革,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加强师生的政策学习和实操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识度和普及度;面向学生大力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依托网络平台,广泛使用数据管理系统,记录自己第二课堂活动表现及收获,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增强获得感,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真正发挥引领学生思想、助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成绩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