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病的鉴定与处理框架

2020-12-30 06:48朱金兰
兽医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出血点无害化屠宰

朱金兰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 226561)

1 前言

当前,随着生猪养殖规模扩大,临床用药的种类越来越多,致病菌耐药性增强,不少病程反复高发。为确保市场流通猪肉的安全,必须要做好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病的鉴定与处理,要求检疫人员具备强的专业知识,对常见病做出准确判断,以保证流通市场猪肉的质量安全。

2 生猪屠宰检疫概述

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流向市场猪肉安全的前提保障,整个工作流程,有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宰前检疫,多数借体温、皮肤、呼吸等观察判断其是否患病。屠宰后检疫,则通过检查内脏、呼吸器官等有无异常而判断。一旦发现肺硬化、肺出血、气管充血、耳鼻有血丝、淋巴肿大、按压有脓血溢出等等,均可判断其患病,具体病型则需要根据症状来分类[1]。

3 生猪屠宰检疫处理框架

整个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分屠宰前处理和屠宰后处理。

3.1 屠宰前处理

入场生猪的检查:询问生猪免疫情况,索要相关检疫证明。然后对猪群的检查:观察群体及个体健康状态,做好非洲猪瘟检测、瘦肉精抽检。此外,注意异常情况的处理,运输期间因饥饿、冷热、强应激等出现异常情况的应立即检查、区分对待,做好应急处理。前期处理工作需要详细记录货主、产地、联系方式、各类证件等等。

3.2 屠宰后处理

主要是通过检查猪肉、头部、猪蹄、内脏等来进一步确认。其内脏包含心脏、肝脏、脾脏、胃、肠道等,检测脾边缘是否有梗死,可以确认是否患有猪丹毒或猪瘟,若出现心肌坏死则可能是口蹄疫,而肝脏主要是检查是否存在寄生虫。通过观察皮肤表面是否存在充血、肿胀或坏死可以检测猪瘟、猪肺疫、猪丹毒或弓形虫等。屠宰后的检疫十分重要,需要进行完整的分析,并解决观察到的情况综合判断[2]。

4 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病的鉴定与处理

4.1 猪瘟

此病为接触性感染,大部分感染猪瘟病例持续高热、排便异常,有较高发病率和传染率。检疫病理变化,淋巴肿大、充血,触摸坚硬,颜色较淡。心脏、膀胱等表皮有较深的出血点。皮下组织呈发白症状。脾脏无异常,但尖锐而较薄。上述为急性病例,慢性病例在结肠、回肠粘膜有褐色病变,后期形成溃疡而肿大。肾脏减小,肉眼表面有出血点,很多褶皱。

处理方案:确诊猪瘟务必停止屠宰。同时屠宰使用的工具统一消毒,场地全面消毒,将检出猪肉及成品密封统一无害化处理。

4.2 传染性水泡

此病病程急,体温高升。此病检疫主要以蹄部是否充血、肿胀,蹄叉是否有水泡,后期流脓、溃疡等等。大部分会因疼痛而行走不便。严重时蹄壳脱落。总之,多数病变集中在蹄部,少部分集中在舌头、乳房、嘴唇等处。典型症状:水泡、溃疡。但是剖检病理发现有内脏损伤,容易与口蹄疫混淆,应注意鉴别。

处理方案:确诊为传染性水泡务必及时隔离,病情严重的生猪、猪肉、内脏等等,禁止销售统一无害化处理。病情较轻的生猪,就病变部位处理,未病变的部位需高温消毒,可出厂销售[3]。

4.3 猪丹毒

为急性传染性病例,初期症状,亚急性疹块或急性败血型。随病程发展慢慢演为慢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可以通过观察其表面皮肤,除四肢和腹部,其余皮肤会出现大面积充血,内侧有很多出血点,若病情比较严重,则会出现大面积红色,皮下脂肪是淡红色且有出血点,且有淋巴充血和肿大,且呈紫色状。肾脏会变大且有大量淤血,颜色为深红色或红色。若为亚急性疹块型其皮肤较厚的地方就会出现形状各异的菱形,且四周发红,中部发白并凸出,通过皮肤外侧能够看出。

处理方案:急性败血型病例应及时停止屠宰,控制人员进出避免感染。同时,屠宰工具场地的消毒、冲洗,生猪产品统一无害化处理。

4.4 猪肺疫

为急性传染性经过,败血症为典型症状,咽喉附近组织有充血肿大,胸膜肺炎有纤维素蛋白排出。同时,皮肤及皮下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红斑等等病变,肝脏有病变切开后溃疡、出血症。所有病变中咽喉淋巴病变最突出,颜色异常,切开浓汁多。脾脏出血,但不肿大。

处理方案:致病病毒有强传染性,猪肉产品统一无害化处理。同时,注意屠宰用具场地的清洗消毒,避免残留造成二次感染。

5 结语

确保市场流通猪肉的安全,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很重要。而作为技术性强的检疫工作,要求我们的检疫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其屠宰检疫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保证市场流通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出血点无害化屠宰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具体对策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Mutually Beneficial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