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常见猪病及防控措施

2020-12-30 06:48常耀坤
兽医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舍养殖场

常耀坤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南阳 473400)

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生猪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而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方式不合理、养殖管理不到位以及各种外来疾病的本土化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对于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户必须明确疾病防控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的负面影响。

1 生猪的常见疾病类型

1.1 传染性疾病

这种类型的疾病主要以猪瘟疫为主,具备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疾病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生猪传染性疾病具备较强的传染性,此外由于非洲猪瘟等各种外来疾病在本土流行,因此对于本土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1.2 病毒性疾病

这一类型的疾病主要以疱疹性病毒为主,病毒在经由空气之后传播,如果生猪出现了染病问题,一般会出现睡姿异常、减少进食以及体重下降等问题,严重危害到生猪的健康生长。

1.3 细菌性疾病

这一类型的疾病主要以猪丹毒为主,具备明显的季节性,高发期是在春季,当生猪在染病之后会出现淤血以及溃烂等各种问题,病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问题。

1.4 其他类型的疾病

生猪其它类型的疾病包括腹泻以及寄生虫病等,生猪腹泻一般都是因为肠道感染所导致,高发的季节是冬季,对生猪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生猪的寄生虫病感染范围较广,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会造成生猪的贫血与体重急速下降等现象。

2 生猪出现疾病的具体原因

2.1 饲料选择与使用不合理

养猪场内的生猪养殖过程中,并未选择科学合理的猪饲料,喂养饲料存在不合理性,导致生猪感染各类疾病。基层地区的农户生猪养殖部分是利用饲草以及剩菜剩饭等喂养生猪,进而增加了生猪的发病几率。规模化养殖场当中通常都是选择批量生产的生猪饲料,这样的生猪饲料整体品质以及安全性相对较低,当生猪使用之后便极易发病。同时,由于养猪场内的相关饲养人员经常性的在饲料当中添加抗生素以及其他药品,药物的使用以及药物与饲料之间的混合存在盲目性,对生猪体内的生理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进而导致生猪染病,而这样的生猪产品如果流入到市场当中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2.2 饲养人员综合水平偏低

养猪场内部的饲养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养猪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素养,然而就现阶段的生猪养殖场内部的实际情况而言,养殖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基础理论知识都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养殖人员普遍都是凭借着自身的经验以及传统观念完成日常的生猪养殖工作,进而严重的影响到了生猪养殖的质量以及效率。养殖人员不懂得怎样及时且合理的调整养殖猪舍内外的温度以及空气湿度等,无法根据季节以及环境温度等各个因素的改变进一步的调整养殖场的内外环境,很难根据科学合理的营养比例完成饲料的配比以及喂养等工作。

2.3 养猪场内卫生条件不达标

养猪场内部的生猪疾病拥有较高的发病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养殖场内外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而养猪场内部的卫生条件相对恶劣就会对生猪的健康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生猪的正常进食以及生理体质等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养猪场内部的卫生条件相对恶略,从而给细菌、病毒等各类微生物提供了大量滋生的条件,以上的各种因素都会对生猪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猪感染各类的疾病。同时,养殖场内部的消毒以及清洁措施不够规范,没有及时的清理污染物与排泄物;还由于并未针对进出车辆以及人员进行消毒工作,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 常见猪病的有效防控措施

3.1 注重环境的控制与管理

考虑到生猪养殖过程中各种常见疾病的基本发病特点,养殖过程中应当重视养殖环境的控制以及管理。养殖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日常猪舍的建设与维修,还有各项保温设备的完善。倘若天气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气温逐步的降低,便需要及时的关闭猪舍的门窗以及通风设备,并且及时的启动相应的保温设施。当天气条件良好的时候便应当及时的开启门窗通风,同时应当启动换气扇完成辅助换气操作。每年的10月应当针对各个养殖设备进行检修工作,确保猪舍的湿度以及温度管控设备能够正常的运作。还应当注重猪群的饲养与管理工作。强化猪群的饲养管理主要是为了防止应激反应的出现,考虑到猪群各个生长阶段对于营养成分的不同需求,明确喂养饲料以及各类营养成分的添加。根据生猪的实际情况开展猪群的分群养殖,防止混杂饲养。确保猪舍内部环境的干燥以及整洁,定期组织开展消毒以及杀菌操作,预防猪群内部产生疾病的交叉感染。尽可能的确保群体的稳定性,减少转栏的次数。定期的组织开展消毒以及杀菌作业,不仅是猪舍内部环境的消毒,还有对生猪机体的消毒以及杀菌。还应当实时的关注天气以及气候的变化。春夏或者是秋冬在交替的时候养猪场内的生猪非常容易染病,因此养殖人员应当重视以及落实降温防暑以及防寒保暖等工作。养殖人员必须做好猪舍的定期清洁以及整理工作,确保猪舍内部的环境卫生,及时的清理污染物以及生猪的排泄物。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还应当做好养殖人员的监督以及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的监督以及管理养殖人员的日常饲养行为以及工作内容,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于违规的养殖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惩罚以及告诫,适当的给予养殖人员一定的奖励与激励,调动养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坚持自繁自养

坚持生猪养殖场内部的自繁自养,能够有效的防止外界病菌传入到养殖场当中。如果需要进行引种,便应当到指定的规范化的种猪场当中完成引种,选种的时候,应当严格的贯彻各种免疫技术的相关要求,完成引进之后还应当进行一个月时间的隔离观察,当1个月之后没有异常才能够进场混群饲养。还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地区内部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兽医卫生消毒机制。生猪所感染的疾病均具备极强季节性以及气候特点,因此,生猪的养殖人员必须时刻的关注气候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养殖计划。

3.3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的预防以及控制生猪的各类常见性疾病。由于部分生猪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例如病原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疾病,因此便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最大程度上的确保免疫的效果。生猪养殖场内部免疫工作应当做好各类猪病疫苗的科学接种,例如猪伪狂犬病、蓝耳病、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以及副伤寒等,安排专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工作计划,最大程度上的确保各类生猪疾病的有效控制。

3.4 正确诊断,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根据生猪疫病的具体流行情况以及对各类疾病症状的观察,应重视以及落实病理检验,利用实验室所得的检查结果当做是基础条件完成疫病的诊断,同时应当重视实验室的病原分离,落实鉴定以及检测,还有监测等各项工作,进一步的确保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以此为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与此同时,生猪养殖场内部还应当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消毒以及隔离为基础的完善防疫机制,进而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对于生猪养殖场造成的危害问题,最大程度上的确保猪群的健康生长。此外,生猪养殖场还应当重视养殖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的组织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工作,针对先进的疾病防控技术以及经验,还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与检验设备操作方式等组织开展系统化的培训教育工作,为规模化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员的基础,促进生猪养殖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疾病防控直接的关系到生猪养殖的综合效益,养殖人员应当充分的了解到生猪的各类常见性疾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控,做好饲养管理,养殖环境管理以及消毒隔离、免疫接种等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上的避免疾病的出现,促进生猪养殖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舍养殖场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粪污第三方治理意愿研究
——基于江西省调查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不同通风模式对保育猪舍冬季环境的影响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