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2020-12-30 06:48李俊勇
兽医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病传播方式牲畜

李俊勇

(唐山市曹妃甸区农业农村局,河北唐山 063209)

早在1928年的时候,Schilllingh等人针对当地啮齿动物研究中发现,其体内含有类球状血虫体,这是附红细胞体病最初的研究。因为附红细胞体致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弱,所以被很多医学研究人员所忽略。而我国在2002年的时候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发情况达到了高峰,很多养殖人员因为对病源诊断不明,从而出现无药可医的情况,这让很多养殖户遭受了严重经济的损失,甚至出现了倒闭的情况。

1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高温高湿的季节多发。本病传播主要是以接触传播、垂直传播、媒介传播以及血源性传播为主。其中媒介传播,如:蚊虫、蠓、猪虱等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性传播的方式则是非常直接的传播方式,牲畜相互打斗、舔食伤口或饮食被血液污染的水和饲料而发生传播;垂直传播方式也不能够忽视,怀孕母畜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且传播率也已达到98%;血源性传播方式一般都是在牲畜进行阉割、打耳标等过程中使用器械造成血源性传播。例如:猪身上的唾液、血液等都存在病原体,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非常容易感染上附红细胞体病,其中在生产过程体重为40kg左右的猪更容易感染。在猪身上感染的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蚊虫的叮咬,在8月与10月之间是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的高发期。

2 临床症状

在临床中,附红细胞体所表现的并不是高致病的微生物,针对猪除外其余牲畜发病率比较低。牲畜在患上附红细胞体病的时候,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食欲不振、发热、毛发无光、贫血、瘦弱、淋巴结肿大、呼吸不畅、腹泻、便血等情况,有严重的则出现繁育能力下降。在猪临床症状中多表现为红皮的情况,而且猪耳朵、鼻子、臀部等位置尤为明显;在牛临床症状中则表现为口腔内部粘液过多,牛产奶性能急速下降,胃部蠕动在减缓,鼻子部位出现干燥的情况;在马临床症状中所表现的则是眼角膜出现炎症,并出现流泪、眼睛浑浊、视力减退,严重的情况则会出现失明的情况;在鸡感染上附红细胞体病所产生的症状则是产蛋率下降,身上的毛变得蓬松杂乱,肛门的位置有黄色排便物,偶尔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3 诊断

因为附红细胞体病所表现的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会将其诊断为其他病症,为此,在诊断的过程中应该将患病牲畜的血液进行涂片检测,这样则能够更加快速的检查出典型的虫体,同时结合流行病医学理论以及相应的临床诊断症状对其进行确诊。在诊断的过程中,牲畜出现了明显的贫血现象,而且红细胞受到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容易查出典型的虫体,为此,建议已经将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牲畜血液接种给同种类牲畜或者是接种给健康的动物,在接种之后细致观察接种牲畜血液,检查其中附红体变化情况,以此作为依据下最终的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清学诊断方式也已经可以作为定性的依据。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的方式包含: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牲畜是否患有附红细胞体病。

4 防治

首先,预防。针对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上,只能够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形式,因为,针对附红细胞体病没有疫苗。所以牲畜饲养人员需要对饲养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并使用卫生的牲畜用具,在夏季蚊虫较多的时候,注重喷洒杀虫药剂,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牲畜受到昆虫的叮咬;同时在饲养的过程中做好驱虫工作,加强疫病防控,采用合理的饲养管理规,防止其他疾病造成牲畜免疫能力下降。牲畜幼崽应该定期服用进行药物预防,母牲畜应该定期注射土霉素等,避免出现母牲畜病发而影响幼崽的生存。

其次,治疗。针对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上主要使用的药物是四环素族、氯苯胍等,通过对很多文献的汇总和研究得出,磺胺间甲氧嘧啶药物对治疗附红细胞体病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并在使用药物的过程汇总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同时辅以咪唑苯尿和强力霉素,对患病的牲畜进行洁柔注射,一天一次,连续使用五天;在注射过程中,在牲畜的饮食中添加各种维生素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贝尼尔,黄色素不仅对猪患病治愈效果高,同时也对其他牲畜治愈效果也很好。

5 结语

附红细胞体病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呈现隐性传染,所以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所以为了能够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感染情况,饲养人员一定要注重对饲养管理。再者,附红细胞体病会出现人畜共患的情况,为此一定要慎重对待,尽早清查人、畜等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情况,避免危险大面积出现。

猜你喜欢
体病传播方式牲畜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交换牲畜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带刺的苍耳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当代俄罗斯政治信息传播方式及特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