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学习 生活中践行

2020-12-30 14:47兰英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美术课美术

○兰英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在认识、体验与实践中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1.在生活中体验。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影响和熏陶。课堂不能规范学生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但可以告诉学生怎么做是对的、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要受到法律约束的,然后通过课堂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教学《我家的好邻居》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与邻居相处,学生讨论气氛热烈,他们认识到邻里关系融洽是通过相互付出建立起来的。为了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我把“主动跟邻居打招呼”作为延伸课后社会实践活动的着落点,让学生每天主动和邻居打招呼,并细心感受与邻居打招呼的行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一系列课后实践活动的布置,学生体会到了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的密切关系,并获得了与邻里和睦相处的基本技能。

2.在体验中感悟。《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要直接面向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记得一次社会活动课,上课伊始,学生还在为上堂美术课发生的事讨论不休。细问才知美术课堂比较混乱,有几个学生认为应向老师提建议,让美术课有序起来。于是我决定以“如何向老师提建议”为题展开教学。我对学生说,怎么向老师提建议,才能既把问题讲清楚,又得到老师的支持呢?现在,我就是你们的美术老师,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谁来向我提建议?(老师在讲台的一角坐下,开始批改作业。)有的学生一开始径直进入“办公室”,我告诉他对老师要有礼貌,学生不好意思地退回去了。第二次,学生很有礼貌地进来与我沟通,他说的问题清楚,还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课堂上,学生真实学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与美术老师的良好沟通,他们的美术课堂也逐渐变得有序而高效。

3.在感悟中成长。只有学生用心参与才能提高课堂实效,而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一个合适的情境与契机。在教学六年级《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一课时,湖南卫视的《少年说》给了我灵感。六年级的学生面临小学毕业,特定的阶段学生似乎有更多的情绪要表达,我若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定会敞开心扉。于是我邀请家长来到课堂与孩子互动,师生、家长共同来了一场“少年说”。那堂课热烈的气氛肯定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有的学生开始报怨妈妈对自己关心太少,最终也理解了妈妈工作的辛苦不易;有的学生在对妈妈大声说出“我爱你”时彻底放下了自己倔强、叛逆的“假面孔”……教育其实就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才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分清是非、辨别真伪,学会正确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美术课美术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加强中学美术课情感教育的实践思考
美术课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美术篇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好奇”的代价
乐于助人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