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探索

2020-12-30 12:11李文渊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教师

李文渊

【摘要】初中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如错误理解数学概念或者是理解比较困难等.初中生如果不能深度地探究学科知识并灵活性地运用,将会限制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先分析哪些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够立足数学思想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从而保障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教师应如何在课程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师;初中生;数学思想;课堂教学;学科能力

前 言

数学教师对初中生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先分析他们在知识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数学知识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初中生在知识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其不能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且灵活性的运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可以增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一、数学教师对初中生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价值分析

数学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主体需求,借助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课程知识,从而保障学科教育的最终效果.第一,通过数学思想的合理渗透,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究和梳理,指导他们对数学本质进行认知,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科学借助所学的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数学教师通过对初中生进行数学思想的培养也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1].第 三,数学思想的培养可以使初中生养成自学意识,对课程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样使得社会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假如一名教师能将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大胆创新并且将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那么这名教师一定会为学生所爱.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为人师者,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系统的教学理论.数学学科及其他学科都一样,有其規律可循,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方法就是这些规律的总结和延伸,作为一名数学学科的教师,只有学好学精这些理论,才能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课堂,将课堂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最基本的依据,只有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研究并且吃透,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开展教学.教师只有将这些目的在备课以及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贯彻,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去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只研究教学的方法规律,无异于纸上谈兵,很难去实现教学目的.为人师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这个角色在课堂当中的主导作用,在课后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了什么,学生到底学得好不好.往往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精力会变得不集中,难免会忽视教师在课堂中讲的一些重点难点,而且有时候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自己的讲解陷入了一种用力过均,太过于面面俱到的困境.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感兴趣,能快乐地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那么为人师者的我们何须担心课堂效率会不高,特别是在充满诸多诱惑的今下,学生的厌学心理比以往都要更加严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快乐地去学习,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会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共振,从而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数学教师最大的成功,不是自己的学生获得了多么好的成绩,而是使学生在快乐当中去取得成绩,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会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去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使得他们可以快乐地进行学习.身为一名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这也是教师水平的体现.为人师者,更加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合理引导启发每一名学生,没有天生的天才,每一名学生都是待发掘的金子,身为教师,我们需要灵活熟练地掌握教育的方法,精心选择适度有趣的训练,认真细致地评价每一名学生.教师只有激活每一名学生,使得他们能共同参与数学课堂,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数学教师对初中生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途径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初中每门课程开始的第一步都是课程的导入,课程导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让学生先看清楚所学知识的轮廓,但是课程导入的目的又不能仅仅限于带领学生去看清知识的轮廓,如果只是单单这么做,那么就容易陷入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教师一味地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全部灌输给学生,不去分析学生到底能不能吸收这些知识,而新时代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课程导入要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而不至于死气沉沉,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

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要随机应变,学会随机的课堂导入法,面对不同的课堂知识,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课堂导入,学生每天的学习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在进入班级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要去细致地观察学生的状态,然后随机应变,拿出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课堂导入,就算要摒弃之前备课时准备的功课也不可惜,因为与学生状态不对等的导入,就算进行了导入也相当于做无用功,做了等于没做.

身为教师,不能只准备单一的课堂导入模式,而是要掌握多元化的课堂导入模式,毕竟每一节课的内容都不一样,一成不变的课堂导入模式只会让学生觉得这节课需要学的知识是多么的无聊,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这要求我们教师在准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多多观察学生,多思考自己的导入模式,更加要求我们要敢于创新,将课堂导入这一步骤多元化,使其更加丰富.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数学思想,它可以指导学生将抽象化的课程知识转化为具体化的图形语言,增加他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数学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例如,在对初中生开展“勾股定理”相关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革新之前的知识教育模式和授课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教育.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利用多个直角三角形对学生开展三条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图形辅助下深刻感受a2+b2=c2这一数学含义[2].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可以培养初中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和实践运用的能力.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好教学目标,并根据教材内容将自己设置好的具体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和自学,最后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清晰,简明扼要,并且要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限于知识方面的内容,还要包括德育的渗透等.学生自学前的预习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教师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自学,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一个好的数学课堂,在上课的四十五分钟里,并不是全部时间都由教师自己掌控的,在适当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同学的想法,让他们各自去比较各自不同的想法,打开自己的思路,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不单单数学老师是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还可以是彼此的老师,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堂上的交流可以将问题快速地呈现出来,然后由老师一一解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心中的问题不至于堆积,能把课堂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

(二)數学教师应该对初中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

研究指出数学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数学思想中感受学科知识的运用价值,以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分类讨论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思想,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科教育的质量,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对初中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从而培养他们的分类讨论思想.

例如,在对初中生进行一次函数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学思想,让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和灵活性的运用.教师可以围绕|3x-2|=7这一例题进行讲解,鼓励他们对学科知识实施多角度的思考分析.首先是指导学生对例题中的绝对值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绝对值为7的数有哪些. 其次指导学生围绕“3x-2=7”和“3x-2=-7”进行求解运算,然后得出x的两个值.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指导他们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三)数学教师需要对初中生进行类比归纳数学思想的渗透教育

研究指出数学思想可以让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提高他们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运用的综合能力,更符合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在课程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培养,强化他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初中生应该对所学的课程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类比或者是推理,从而最终得到全新的知识成果[3].基于这样的教学情况,数学教师也需要对初中生进行类比归纳数学思想的渗透教育.

例如,对学生开展正比例函数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指导班级学生对之前所学的一次函数知识进行回忆和整理,在一次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正比例函数知识的讲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函数图像以及性质等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找到二者的相似之处,从而对课程知识进行总结.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不仅仅只有教师的教学,还包括教师及时公平公正的评价.

结 语

数学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同时,数学教师应该对初中生进行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在特定的教学情境指导下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此外,数学教师还需要对初中生进行类比归纳数学思想的渗透.总之,学习初中众多课程的过程必定是无比艰难的,但是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磨刀不误砍柴工”,努力学习的精神加上正确的方法会让学生的学习之路少些弯路.

【参考文献】

[1]史丹萍,任庆.例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以转化思想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19(20):11-12.

[2]蔡振华.建立数学模型,轻松解决初中数学实际问题:刍议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模型思想的渗透[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19(08):74-75,82.

[3]詹莹.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以“探索凸四边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为例[J].数学之友,2018(12).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