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出新思维

2020-12-30 12:35陈燕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4期
关键词:作息时间文本语言

陈燕嫦

对话部分是小学英语单元的核心内容,对话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学生实现真实交流的自然交际的重要途径。《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把对话课提到词汇课前,打破了“词一句一篇”原有的教学思路,然而很多教师还停留在先教学单词,再到对话的模式,不敢人胆放手让学生“飞”。经过实践,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对话文本话轮明显增多,语境更加完整,思维更加广阔,更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开展师生互动,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对话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师生开展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方式单一;出现冷场时,教学通常是让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互动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与参与度低。在对话课中,我们不妨采用游戏、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丰富的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激活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1.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思考

课中采用游戏,有的老师认为较为浪费时间。然而将游戏融人英语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游戏不仅具有娱乐性、教育性、竞争性,还应具有思考性,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2.丰富互动形式,增加思维机会

脱离了语境的对话教学,就是典型的a/b/a/b式,失去九语言的交际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模拟出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对话发生的具体情境中理解所学对话的意义。对于那些不便带进课堂的实物,我们可以采用图画、模型、地图等教具或幻灯、录像、电视等电化教学设备,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

丰富的课堂互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活动方式不仅有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还包括生生互动,生本的言语互动。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与学生开展丰富且有效的课堂互动,以增加学生思考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妙用主题图,发教学生思维

对话课型的每个版面除了有相应的文本,通常都配有一个与之相符的主题图,有的主题图中蕴含的信息量还是比较多的,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去发掘的。在显性与隐性的信息中,都需要学生与教师发散思维,辨析图片,为对话教学舔砖加瓦。

1.搭建语言框架,助力对话

[案例3]

在教学五下Unitl A Let's talk,学生刚接触作息时间,而且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需要教师搭建语文框架,把信息梳理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中,从第一节課就爱上英语。笔者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Who arethey?Where is Pedro from?,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预测能力,同时解决了本课时将会谈到的关于西班牙的作息时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时间表。有效地渗透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出挖空文本,让学生先讨论答案,最后才给出关键词让学生填空,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再到合理地安排时间。

在思考讨论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西班牙的作息时间,同时能与我国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相区别,调动学生想深入了解异国风情的情绪。发展了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2.挖掘图文细节,加深理解文本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预测语篇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牛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语篇。

[案例4]

以六下Unit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talk为例,该文本讨论的是Sarah,Wu Yifan和Amy在学校相遇并谈论自己的寒假生活——在海南度假。笔者一开始通过微课介绍了海南的椰子、文昌鸡、小数民族服装、等文化信息,学生的视界就更宽广,思维活跃起来,并向着海南的文化、学习、旅游等方面思考。接着笔者设计让学生预测本文的主题图。学生从主题图读出的信息除了有常规的五个“W”信息,Where did Amy go ?How did Amy go?What did she do there?还有学生能解读出How was the holiday? Whodid Amy go with?从粉红色泳衣比蓝色泳衣大一点的图片信息,学生读出了who这一点,Because the pink one is bigger than the blueone. I think lt's mom's clothes。可见,学生能通过观察主题图,挖出教师都没预设到的信息。把显性的图片信息,变成了语言,从形象思维转到了抽象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观察、分析、究因等思维品质。这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

三、发散理解文本,深化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审视、分析、理解、评判并积极回应别人的话题,做到开放、包容,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外话学习是语言力、思维力、学习力和实践力综合发展的过程。各种能力之间相辅相成。

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案例5]

对于不能提供图片或是更抽象的材料,如生日的表达,我们就要更好地与文本材料打交道。以五下Unit4 When is Easter?Alet's talk为例(如图六),在分析上下文之后,第一和第二个空都能轻而易举地填写,When is your birthdav? What will vou do?这两个主句型。而第三个空,笔者让学生开动脑筋,根据上下文的语言逻辑,推出答案。学生的答案有Noodles are delicious与书本相符。也有的学生正迁移Chinese noodles are yurnmy/tasty还有的学生能答出Noodles are my favourite.I like noodles very much. Beefnoodles are healthy等,笔者认为,学生的推新能力还是挺强的,他们的发散思维在观察文本时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在接下来的文本建构中,笔者设计了五个选项,学生也能一下子找到相应的答案,更好地理解文本,加深印象。发展思维,提升品质。

猜你喜欢
作息时间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小P孩作息时间表”火了:每天学习18个小时
我有我语言
伟人们的作息时间表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