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中武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研究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武德太极拳思想品德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福建 南平353000)

立德树人一直以来都是高等院校办学的重点,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更需要一流的高等专业人才。基于此,高校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德育教育作用,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太极拳,是集刚柔拳法与武德为一体的武术,应用在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中会发挥其不可估量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至关重要。现简析“武德”涵义如下:

1、“武德”涵义

武德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武术道德的简称,属于体育道德中的内容之一,关键它是一种行为准则,约束研究或开展武术活动群体的共同准则,更是一种伦理规范,制约无数教授者和传承者的教授指导、学习演练、训练巩固、比赛竞技。

另外,在中华几千年的习武历史中,众多武术爱好者在习武过程中汲取优秀的文化道德营养,在每个习武者的身上熠熠生辉。

2、太极拳武德教育思想内容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太极拳发展进程中,融合崇尚仁义道德的儒家思想,汇入“无为而治”的道家理念,更加入古代的阴阳理论。太极拳传承至现代,包含深厚的思想内容,其中有师徒之间的互敬互爱、友善交流;习武者的诚信为人、友善处世;竞技者的宽容谦逊、以技服人,实现太极拳武术广传天下、武德光耀四海、武艺震慑八方。

太极拳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拳种,具有很强的包容度,练武者不仅能体验到精神的与日俱增,而且还能感受到自身价值观的提高,以及意志品性高度提升,太极拳的学习者更能成为传统文化的直接受益者。太极与阴阳之间的关系概念是在伏羲氏发现河洛交汇情况时领悟到的,《易传·系辞》中写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氏感悟后,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创造了“易经”和太极文化,真正体会到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太极拳在此基础上,坚守身体与心神的统一,并达到一体兼用,而且包含和谐、中庸等诸多思想。在教学实践过程,太极拳能执两端而用其中,因而绝未现有所倾斜,也不表现为过分,亦从不表现为不足。训练时,对太极拳的走位非常严格,一定要坚守“中”的准则即:求中、守中、用中充分体现儒家经典著作中“中庸”思想。

另外,太极拳文化中还富含和谐文化思想。在训练太极拳时,始终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其中很简单的练习方法为:太极拳重心从一条腿转移到另一条腿,是自然形成的,由虚到实的自然转化,而且双手的手心一直是相对的状态下保持变化,同样彰显阴阳和谐的思想。正是以上诸多哲学思想的浸润下,太极拳的行拳可谓“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而武德教育的思想内容正在发出耀眼的光芒。

3、太极拳教学中武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路径

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太极拳文化则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文化明星。高校体育教学中必定要高度重视,教师不仅要重视武术竞技技巧,更应该关注太极拳的武德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力地推动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3.1、在训练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武德教育

第一,高等院校增开课程,全面了解太极文化。高校需要增设太极拳文化内容的体育课程,使学生认识到太极拳的悠久历史、文化流传、传承范例等等,进而深入了解太极拳的武德思想,从而将体育训练和武德紧密联系,自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增强高校德育教育成效。当然,现今一些高校已经开设太极拳课程,但很多内容是虚设的,缺少时效性和专业性,如果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加入太极拳专任教师,就会使太极拳武德思想渗透更快。很多高校即使有相关课程,关键就是缺少有专业知识的武术教师,毕竟体育教师不能代替专业武术教师,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缺少练习太极拳的兴趣,以至于武德渗透不见成效,对此,高校可以利用专项助学资金聘请民间太极拳拳师,担任武术教练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太极拳,主要是学习拳师的武德思想;

第二,学校安排专门责任人,定期培训提高武德宣传力度。高校要想实现太极拳武德的教育影响作用,需要安排专任教师,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让专任教师深入学习太极拳文化,提升文化内涵、提高德育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以致有效的加快武德思想教育宣传;

第三,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太极拳文化研究。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多个角度研究太极拳的文化渗透,并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大学生训练太极拳,让性格各异、爱好不同的大学生都能主动接受太极拳的武德教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太极拳时,要让学生在每个动作中感受到坚韧刚强、在每一次疲惫时学会坚持不懈、在每一次抗击时都要奋战到底。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大学生学会太极拳知识,而且还能修养大学生思想品德,可谓是强身养性双赢。

3.2、在教学环境中多元化融合武德教育

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可以把太极拳中的武德文化渗透到教学环境建构中,进一步优化大学的教学环境。虽然太极拳仅仅是普通的体育项目,但是太极拳所包含的武德思想应该格外重视。高等院校要以武德为主要宣传内容,充分挖掘太极拳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太极拳文化成为丰富校园文化、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高等院校可以联合创办太极拳协会,组织高等院校进行太极拳文化知识竞赛、太极拳武技武德比赛、太极拳各校特色汇报演出等等活动,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太极拳训练活动、激发大学生主动感悟领会太极拳武德教育,进而全面促进太极拳的武德思想教育开展。

3.3、在文化传承中全方面普及武德教育

武德教育需要高等院校的普及与宣传。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太极拳文化的带动引领,以武德为主题,全方面的发挥武德的德育教育功能。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已经很关注太极拳的发展,以至太极拳不仅仅是单纯的健身运动,关键在于它的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德育思想内涵。太极拳的日益走进广大大学生的体育训练之中、甚至是生活学习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可和推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太极拳的广泛应用,有很多艺术形式都走进大学生的生活,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链条。在太极拳武德的感召下,学校鼓励大学生学习多种艺术,在文化艺术的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实现德育教育的双赢。

4、太极拳教学中武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实施策略

4.1、初学阶段理解内涵“稳抓稳打”

太极拳的初学阶段是指初学者进入训练队的起步阶段,初学者不熟悉训练环境,与指导教师、与其他学长、学姐等都很陌生,彼此都不了解。尤其是不能熟练掌握太极拳武德内容,教师要指导初学者“稳抓稳打”、不急不躁。例如:太极拳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对学习太极拳的常规进行要求,在学习的期初和结束,都要进行“抱拳礼”之类的互相致敬,在这种礼节的带动之下,让大学生感受到学习武术不仅仅学习招式,重要的是学习武术中所呈现的道德品质。比如:伸出左掌表示德、智、体、美,把拇指屈扣时表示要谦虚谨慎,不能自高自大。教师和学生之间要通过“抱拳礼”表达互相的敬意,这种理解传达的是哲学思想,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要互助互爱,给学生以尊师重教的教育,形成深刻的重视传统与尊师重道观念。

4.2、训练阶段宽容大度“专心致志”

在初学者逐渐学习太极拳基本知识和基本武德之后就进入训练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具备一定太极拳知识的训练者。此阶段是一个过渡转折期,因为训练者已经对太极拳相关内容熟知,往往会出现上课不用心、学习不认真、训练不用力等一些不良现象,尤其是太极拳训练技能好一点的学生,有的大学生学习态度就会松懈、武德思想就会偏离、心理品质就会骄傲,对一些初学者或者进步较慢的大学生出现瞧不起轻视的态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到学生练习的全面性,使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进一步巩固不过于斤斤计较,形成宽容的心理态度。

4.3、熟练阶段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应该说,太极拳运动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突出特点,它对于大学生意志品格的形成具有极强的帮助作用,练习太极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非虚言,只有常年坚持,用坚定的意志力与坚韧的品格才能学有所成。熟练阶段无论是进步较快的学生,还是进步较慢的学生都应当做到刻苦修炼,且意识到“能谦则谦必受教”、“积众为善,善斯大矣”“精益求精”的品德,在遇到失败时,也要不自卑、不气馁,而是要针对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中华民族的武术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倍受广大民众的关注。之所以传承至今,关键在于武术中的武德至高无上、令人敬慕。高校德育教育要通过这一契机,通过对太极拳的教学,广泛开展武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大学生学习太极拳法,在学习太极拳法中体验太极拳的刚柔相济、感受练习武术的持之以恒、领悟学习武术的宽容大度等等,很多优秀的品质在点点滴滴教学中不断形成。可见,太极拳教学中的武德教育一定能对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有益的影响,使大学生成为既能汲取太极拳拳法精华,又能集武德于一身的优秀的国家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武德太极拳思想品德
选择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符合课程特点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