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体育课堂视域下“共生因子”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器械共生体育教师

(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江苏 启东226200)

前言

高中学核心素养实践发展中,要求高中生学会健康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珍爱生命,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心理行为,为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从学生自身出发,塑造其积极的心理品质,互爱自信,乐观学习,学会控制情绪、调节情绪、疏导和管理自己的的情绪,提高受挫能力。据实地调查研究,当下高中生由于外部学习环境、高考教育政策导向、自身成长心理原因等,好多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孤僻、厌学、易冲动打架、易焦虑、自我意识强、不合群、自助能力差等,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团体精神,小组合作少,群体参与活动少,最终自我学习的能力差,导致心理原因日益增多,影响学生学习观、健康观、人生价值观。这急需一种或多种干预策略手段进行改善。

共生体育课堂已实践证明可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共生缘于学生,共生始于课堂,共生重在健康,共生课堂旨在共生于乐。共生体育课堂通是以“共生”为媒介,激活体育课堂,唤醒学生学习求知欲望,借助心理学基础理论对学生进行锻炼干预,从而解决体育课堂中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使学生从压力和困难中解脱出来,共生育人,进而挖掘学生载体与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和优势,这并不单单是一种平面的普通结构,其特征表现为人和物的动态立体模型,构建学生强大的内心力量。共生体育课堂结合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弹性的干预,能够拓展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深化其理念,同时丰富共生体育课堂的内容,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效果。

1、共生体育课堂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相关概念

1.1、共生

共生,意在生,表现为协同作业。最初的含义指向的是两者间的互利协作关系、共同进步、携手共进、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生物学上将共生一词的概念始于生物物种间的关系,至今为止对于共生概念的诠释也是参照此概念,以此推衍的。当然,共生关系也并不是单向性的达到双赢局面,也可能出现两败俱伤的结果。文章借用“共生”概念,是趋向于双赢、共同进步的一方,将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器材等共同演绎教学,从而到到高效率教学的理想结果。

1.2、共生体育课堂

视体育课堂为微观生态系统,课堂中的生态因子(教师、学生、器材和环境)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不完全是“教者”,学生不完全是“学者”,“师生”“生生”间通过对话和交往互动来达成各生态因子互助合作、共生共融的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知识、技能的提升,还有智慧的启迪,又有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形成,是师生各自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

1.3、共生因子

共生因子,是“共生”母体的隶属部分,其因子种的三位一体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器材。其中的教师和学生、教学器材并不以单一身份出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其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学器材、学生与环境、教学器材和环境,其多个组合的出现也并不是偶然出现,无论是单个个体还是单个组合都存在共生关联性,是以链式结构立体存在,从而多方位影响体育教学结果,使得学生、教师、教学器械和环境积极建构化学效应。

1.4、心理健康

心理是人的内心情绪化符号演绎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多种心理活动的交叉演绎,通过感觉外界事物,通过大脑支配思考事物的起因与结果预测,神经传输心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喜、怒、哀、乐、忧愁、惧等外在表现,这是心理不断变化的过程。

2、共生体育课堂的特点

相比传统体育课堂称谓而言,共生课堂算是新鲜名词。其两者相比之下,共生体育课堂倾向教师学生和环境器械的相互融合,是组合型的共同参与,调节师生、学生与环境、学生与器械、教师与教学器械的自然和谐共处,是以学生为本位思想的突出表现,避免出现单一性技术教学的片面性,为教师、学生、课堂和谐构建提供动力基础。在共生环境中教师努力建构和谐课堂,学生主动内化知识技能学习,课堂作为中介成分带动师生共生和谐学习。和谐、动态、衍生“个性”是其突出特点。

2.1、和谐因子“共生”

共生课堂是由多因子共同参与的,其因子之间存在动态循环共生,所以共生课堂注重因子间的关系和谐。因子之间的相互协调是共生课堂“共生”的基础,教师因子、学生因子、器械因子共同建构共生课堂,只有共同参与才能产生化学反应,“共生”是课堂的催化剂,在三因子和谐共生下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是不可缺少的整体。

2.2、动态“共生”

共生体育课堂是动态的因子相互运行影响,像动态循环系统,教师因子、学生因子、器械因子协同运行,虽然各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但是在共生体育课堂中他们并不能单独存在,必须相互运行,在体育课堂中从各种平衡中不断影响,遵循其因子各自的运行规律和谐共生、动态运行、以团体效应发挥共生的效应,从而达到体育课堂育人的最终目的。

3、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原因

3.1、高中教学方法手段的桎梏

高考的分数论决定了学生的命运,也决定了高中教学的严峻形势。在此严峻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心理压力大,来自学校规章制度的被迫压力,社会人员的言语压力,家长殷切希望的压力,学生自我成长的压力。当然,高中教学也就变得古板、老套,重复性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填充”记忆方式,当然也就无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构建,教学方法单一,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学生作为教育工厂的“产品”便批量生产,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心理健康成长无法保障。

3.2、环境教育的困扰

高中生处于身体发育高峰期,此期间心理发育趋近于成熟,但也易受外界干扰。高中生容易受蛊惑,迷恋网络游戏、受其他学生影响追逐名利、穿着要求苛刻、容易攀比、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等,这些现象导致学生的心理成长不健康,使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不安全感、易抑郁、出现逆反举动等。好多高中生是由于家庭变故的影响,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现象,或者父母有不良生活行为,学生受家长影响养成的不良习惯导致的心理成长不健康的结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社会影响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因素,社会现象的不当影响也可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状况,环境教育的多样化会对学生心理成长产生多样化的影响。

4、“共生因子”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强化策略

4.1、提高教师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和谐“共生”于体育课堂

体育教师是高中生体育学习的引路者,无论从体育技能学习,还是对于在课堂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促成,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其中包括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教学风格、技能展示水平、教学方法,还有体育教师的扎实的理论水平,理论水平体现在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灌输,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要不断学习。综合提高体育教师核心素养也是当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迫切诉求。高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可以胜任教育学生的重任,学校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方法的再学习、定期开展技能比赛,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帮助体育教师学会对学生心理疏导,掌握心理疏导的诀窍,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以谈心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此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也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提供平台。

4.2、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平台的构建,多样化健康心理成长

学生健康心理平台的构建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健康心理知识学习为基础,自己建立心理档案,记录心理成长足迹,自我利用体育手段进行疏导情绪。

加强体育健康心理知识的学习。高中时期课业繁忙,学校将大部分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无限的压缩,使得学生无暇顾学习,这也表现在对体育健康心理的知识。当然,大多数学校也没有这门课,在体育健康理论课中也鲜有这部分理论知识。这也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学,图书馆节约体育心理书籍,咨询体育教师和心理教师,或者通过网络学习体育心理学知识,在课外于都书籍中添加体育心理的书籍,适当放松自己,对自身的体育心理状况掌控,学会发泄情绪,坚强面对挫折走出困境,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

4.3、教学器材资源开发和利用

加强教学器械资源开发,增加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器械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也是课堂教学的好帮手。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器械是良师益友,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器械是助教,对于教学环境来说,教学器械是帮手。所以,充分开发利用教学器械,激活教师、学生、环境间的活化因子,建构和谐共生的体育课堂秩序。体育器械的充分利用也是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表现,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发高校教学的产生。反之,高效教学环境下需要教学器材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4.4、教学环境“共生”化

环境,具体指向了学校规定,体育课堂教学秩序和课堂常规等。在此具体针对教学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作介绍。教学评估的“共生化”表现在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课业结束的测评成绩评估,“共生化”主要是指人性化和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机制,期末成绩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空间和学习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等因素。

5、结语

共生体与课堂可以积极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其中的教师因子是主导因素,学生因子是主要因素,教学器械是辅导因素,环境是基础因素。当然,这四个因子是动态的、平衡的、缺一不可的,在共生体与课堂中也还有许多其他因子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和研究,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建设性意见。

猜你喜欢
器械共生体育教师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健身器械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