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焦

2020-12-31 08:29梁亮刘芳韩晶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腠理卫气水液

梁亮,刘芳,韩晶莹

(1.河北承德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2.承德县医院,河北 承德)

0 引言

经过近几年的学习及临床实践,感觉对三焦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试论述如下:三焦做为六腑之一,为人体内脏腑、经络以外的一切潜在的腔隙,其无内无外,存在于周身,没有具体的形态,与其他五脏五腑不同,故《黄帝内经》称之为孤之腑,《难经》称其有名而无形。现引用经典中对三焦的论述如下。

1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难经》可知“三焦为水道”。即水液及元气运行之道,下连膀胱,向外延伸至皮肤、肌腠、筋膜间的腔隙,故难经云三焦有名而无形,水液者,人体之津液也,元气者,根于肾脏[1-2]。《灵枢》“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也”。膀胱为水府,主气化津液,三焦为水道,气化之津液由三焦之通道布散于腠理、毫毛,故可知三焦之外延在腠理及毫毛。

《素问·藏器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至津液,通气也”。辛何以润燥?肾为阳气之本,为三焦之根,三焦气化水液的原动力就是肾中阳气,辛味主散,主行,以辛味之品开散三焦,气化功能增强,卫气运行加快,则三焦在外所主之腠理开,津液外达,气机得通。此云施雨降之象。如《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辛味开上焦,卫气得布是谓“通气”,辛味开腠理,汗出溱溱是谓“开腠理、至津液”。

《素问·调经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译文:饮水入胃,水液经过脾气升清进入经脉,经膀胱气化作用,水液通过三焦经四布于周身皮毛、肌腠、筋膜、脏腑间隙。膀胱气化后废水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水液周而复始的在经脉中及脉外循环,脉外之循环凭借的就是膀胱及三焦的气化功能。

2 临床经典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尤在泾曰:“腠者,三焦与骨节相贯之处,此神气所往来,故曰元真通会”。

《伤寒论·97 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3]。此二条都提示三焦外通于腠理皮毛,如血气盛,卫气强,邪气克于皮毛不能入里则表现为太阳病,如内入肌腠气分化热,可见阳明气分热证,如血弱气尽,皮毛腠理不固,邪气直入三焦,即入少阳本经,一经而两腑,为三焦与胆,其根在胁下,故伤寒论说“结于胁下”,而成少阳病。

而三焦与肾、膀胱、肝、胆关系密切,三焦的原动力及其中运行的水液来源于肾及膀胱,肝胆之中内寄相火,此火根于肾中元阳,借肝木之气舒展于三焦,以助三焦气化,如肝气郁滞,导致肝中相火无以条达,可引起三焦气郁化火,水液不行,而成水热互结或湿热互结之证。

灵枢经提出营气、卫气、宗气的概念及其生成、运行的路线及规律,营气行于经脉之中,宗气亦行于经脉之中以推动营气运行,而卫气为剽悍之气,其行于脉外分肉腠理之间,灵枢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卫气慓疾,其性滑利,无孔不入,卫气所行止之处既为三焦之处,何以?三焦为人体内脏腑、经络以外的一切潜在的腔隙,而卫气所运行之处亦是上述部位,验之临床,伤寒论20 条:太阳病,发汗后,遂漏不止,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以附子温肾阳进而实卫气而司开阖止汗,此治本之法。经云,卫气起于下焦,故可知卫气乃肾阳、元气之别称也,在外实表,温养肌腠、筋膜,在内温煦脏腑。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此阳气为卫气也,《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此夜间卫气入内,营气与之会合,滋养卫阳,此过程为睡眠最香甜之时,如此过程长则卫阳可充分得到休养,卫气在里充分休养之后恢复白天在外之消耗,故第二天神清气爽,反之亦然。此精则养神之义。卫阳之气流畅于筋膜之象,无所阻滞,则筋膜柔软、灵活,此柔则养筋之义。

大家都知道小柴胡汤加减调理枢机,亦知道少阳为表里之枢机,其理论就在于三焦所在的位置为脏腑、经脉之外,皮毛腠理、筋膜之间。向外近皮毛,向内近胃肠,故治疗可出太阳由皮毛而解(柴胡桂枝汤),可入阳明清之,下之而解(大柴胡汤),可由阳入阴,入太阴而成太阴脾寒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入于少阴而成(四逆汤),结于本经,水热阻于胸肋而成十枣汤证,结于胸腹而成大陷胸汤证,皆应疏利三焦、逐水下行,而不能通腑泻下法,所以大陷胸汤用甘遂以逐水以通三焦水道,而大承气汤用枳实、厚朴以通肠腑,此即是明证。

3 体会

自己体会,古人之所以称三焦,有以下几点。

①三代表上、中、下。

②人体筋膜结聚客观分界也是上中下,在意大利人著作《人体筋膜系统功能解剖图谱》可见清晰的上中下筋膜解聚点,客观的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与内经上中下三焦分界相同,也证实了三焦与筋膜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及论述进一步证实:(1)三焦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2)少阳三焦是一体的,涉及到三焦的疾病必须用和法,可因势利导由表出或由胃肠或膀胱而出;(3)水液性疾病应考虑从三焦论治,也证实了治疗慢性心衰用燮理三焦法的合理性;(4)三焦中运行的阳气应该是卫气;(5)深化对五脏六腑之间联系认识,证实了中医理论的客观性及临床的可操控及重复性;(6)对一些疑难病症有更深入的认识。

猜你喜欢
腠理卫气水液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夏至
——顺调阴阳 冬病夏治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背后七颠百病消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小穴位 大健康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