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20-12-31 11:1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体育产业

(山东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打造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服务教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学生的实操能力,服务体育产业市场,是国内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所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已势在必行。本文认为,借鉴国内高职院校所提倡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建设教师队伍,是缓解当前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而造成的“文强武弱”,以及人才出口端方向模糊而形成的专业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重要发展模式。

1、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1.1、内涵

体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除了要求大多数任课教师,尤其专业任课教师,除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外,还要具有扎实的实践功底。因此,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是一名“教学能手”;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一位“专业巧手”;具备专题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是一把“科研好手”。

1.2、基本要求

由于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构成的特殊性,专业任课教师大多拥有体育相关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学历,以及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要求具备与所教授课程能力相当的教学实践素养,也即“双师”能力水平。教师实践能力基本体现在运动经历、社会调查经验、赛事活动运作(策划、组织、营销)等,以及在其取得的相关认可证明(各类获奖证书、技术等级证明)。

2、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国内具有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在所形成的专业师资队伍中,由于专业起步晚及学校分类(综合类大学、体育类和财经类院校)的不同,其师资结构、专业背景、专业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呈现出多样性。

师资结构方面,国内各类学校皆以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为主,受教育程度高;职称构成普遍以教授领衔下的副教授、讲师队伍;专业背景方面,在余曦等所调查的国内8所学校的该专业中,76名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专职教师中仅有30.26%教师具有经管背景,多以体育教育专业背景为主的转型教师,以致实际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情况令人担忧。

市售纯牛奶、白砂糖、三氯乙酸、OPA试剂、甲醇、硼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β-巯基乙醇、亮氨酸、WFZ UV-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HG-9053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SJH-4S型数控精密恒温水浴锅、DG250型厌氧培养箱、CT 14RD型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TA-XT2i型质构仪、三氯乙酸、OPA试剂、甲醇、硼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β-巯基乙醇、亮氨酸、分析天平等。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3.1、促进教学团队建设,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求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建立教学团队合作机制,从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开发教学资源入手,不断推进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进程,是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步骤。

3.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是解决由师资队伍结构老化而造成的知识更新迟缓、理论与实践脱节、自我创新意识淡薄、专业定位受限等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也是加速师资队伍全面发展、促进专业建设的利器。

3.3、响应国家体育产业政策,适时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举措

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助推下的教师素养提升,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弥补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由于方向不明确而造成的停滞不前,以及完善教师队伍由于专业发展与社会脱节而造成的结构性不足。

3.4、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在全面解读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尤其是“46号文”(《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4)的感召下,稀释“双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活动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所赋予的真正含义,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4.1、因时制宜,洞悉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

在着眼目前体育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具备“双师”素养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创新教师队伍发展理念和改变专业发展旧思路,更重要的是从教学“供给端”(教师)出发,因时制宜地建立符合专业中长期发展的专业教师发展规划。

(1)在学习国外体育产业先进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当前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及我国体育经济人才需求预估,诊断当前专业发展状况:教学计划实施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可行性、专业教师队伍总体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预判,做好总体把握;

(2)分析所在本专业教师队伍人力结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构成、工作能力和兼专职情况等构成因素,建立专职教师人才档案,以及兼职教师的补充情况;

(3)以专业发展为前提,确立有效保障措施:可行性发展目标、任务;专业发展经费倾斜、科研奖励、专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保障等,确保“产学研”一条龙有条不紊的顺利实施。

4.2、明确定位,挖掘“双师型”教师发展含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在挖掘“双师型”教师含义的基础上,有赖于当前体育经济人才匮乏、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尤其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协调的背景下,从人才培养出口端着手,对教师队伍结构与专业持续发展优化而形成的理论构思。

(1)高级专业人才引进。

本着“专业人才干专业事”的原则,配合专业发展及体育经济人才培养的需要,缓解当前专业教师不足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且实操经验丰富,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如发布人才引进计划、业界同行推荐、同事介绍等手段,进行撒网式广揽人才;其次,由于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人才紧缺,可适当考虑引进相关专业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基本具备“双师”素质和要求,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升级”,也可起到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的作用;第三,可以通过给予优惠政策,考虑引进国内业界叫得响的知名教授,或者大型体育产业公司优秀高管,同样也能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化进行有机补充。

(2)兼职教师队伍建立。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建立满足教学需求、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理论与实践俱佳的“双师型”兼职教师师资库,是完善和充实教师队伍的有力举措。选择兼职教师,途径有三:①可以从所在区域知名体育企业中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产业运营人才,指导市场运营操作;②在与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体育机关选择学识高深、业界认可的专家定期讲学、面授,综合提高学生理论层次;③从体育培训机构选择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兼职教学实践工作,补充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不足。

(3)教学团队构建。

以专业实际为前提,学科特色为依托,学科交叉为出发点,该专业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为基本主线构建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有一名带头人与多名教师组成。

具体实施:①完善课程体系,定期更新教学大纲;②注重队伍培养与结构合理化,侧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③鼓励申报、承担各级项目;④加强教学交流,改革教学方法、手段;⑤鼓励教材编纂,选用优秀教材;⑥参与各级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以研促教。

4.3、拓宽思路,调整专业教师培训方式,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1)加强校企合作,对接体育产业发展实际。

体育经济理论与实际操作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双刃剑,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是完善教师“上手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对口体育产业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根据课时安排,不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业务运营,建立行业发展动态下的、持续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形成长效机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双师”业务水平。同时,“产、学、研”一体化为助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学校为企业解决员工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优质生源,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了教师素养提升下的多赢合作关系。

(2)主张校内外教学实践常态化,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①校内

a.就地原则,发展校园赛事

配合课堂教学实践安排,迎合体育产业发展实际,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大学生身体健康为前提,选择适于校园开展的体育赛事,体现“以小见大”的赛事策划方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与执行能力,专业教师强调教学实践后的评价与总结,形成校园实践常态化,不仅省时省力且安全易行。比较容易操作的赛事如:校园迷你马拉松、校园“平板支撑”大赛、校园球类赛事等等。

b.鼓励“双创”活动,合力推动专业实践升级

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借助体育产业大发展契机,激发学生勇于开拓精神,找准与专业结合的切入点,从帮助物色选题方向着手,把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作为第一要务;在筛选出优秀策划方案的基础上组队,倡导团队精神,鼓励创新;在指导教师与同行专家指导下反复加工润色,通过不断现场模拟强化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为实现更多的“创新”向“创业”做准备。这不仅检验了学生对专业掌握能力的成色,也体现了“双创”作为专业实践升级引擎的重要价值。

②校外

a.参与“三千计划”,教师主导社会实践

把“三千计划”作为检验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成果的重要渠道,活动中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指导教师首席制,以“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教师发展”为活动开展原则;在招募和筛选实践单位的前提下,严格遵循培训、选题组队、学院评审、学校审定等程序。

b.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方法指导

在诸项工作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需加强调研选题的专项指导,尤其调研方法的专业培训。同时,除特别强调调研中的安全问题,还要强调如何借助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对接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如“互联网+”与体育产业融合问题、体育企业生存状况、社会体育消费变化、体育培训发展短板、民间赛事IP确立难度等等问题上,依据调研内容需要,定期与指导教师建立互动,最大限度地完成调研任务。

4.4、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保障教师队伍稳定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逐渐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形成逐步合理的评价标准,从学生评教、同事评价、实践单位反馈、科研认定、获奖情况(学生参与“三千计划”、“双创”、“挑战杯”等获奖)、领导评议等诸方面进行量化,形成长效机制,来稳定教师队伍,促进专业教学有序发展。同时,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一定的保障措施及政策支持。如,职称评定给予优先、评优机会优先考虑、提高工作量系数、各种培训机会政策倾斜等等措施,全力鼓励并创造条件为“双师型”教师成长保驾护航。

5、“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对于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来说,“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助推“双一流”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是迎合体育产业市场发展需要、推动人才质量升级的必然选择。虽然,国内诸多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上有了一定提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但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经验与问题并存,期许久久为功,通过抓改善促提高来逐步稳定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