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英语视听说》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共建与教学模式研究

2020-12-31 22:41关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学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

关伟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在国家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由渤海大学建设的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新闻英语视听说》以提高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创新的将英语新闻作为教学内容与载体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及听说训练实践,极大提高了学生英语听说水平以及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情怀、国际视野,为学生今后从事外事、翻译、语言教学等工作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应用基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多所高校选修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该课程以新闻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专门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视听说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常见领域知识有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 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习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在教学内容和新闻选材上严格把关,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教学目标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教学过程注重思辨能力、 实践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采取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2]。

随着我省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工作不断向全面和深入方向开展,包括《新闻英语视听说》在内的诸多已建课程面临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平台亟待进一步更新完善、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现实问题,特别是随着课程被越来越多学校作为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后,由于不同学校间的教学环境、教学人员以及教学对象存在很大差异,课程使用方在课程建设中所应发挥的作用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教学模式也应根据建设方与使用方的不同情况进行探索创新。

正是在这一现实需求下,项目组汇集了来自渤海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大学、营口理工学院等《新闻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建设方与使用方负责人,以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共建与教学模式改革为研究内容,通过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及教材建设,教学平台开发与完善等开展多方课程共建模式研究,通过创新在线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及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等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总结出适应教学实际、 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课程共建与教学模式,为后续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建设与应用提供有益的经验。

1 教学改革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供给与教学需求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 课程使用方在课程的后期建设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和进行深入研究。 正如课程建设方必然要自己使用课程,课程使用方一旦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也势必应该参与课程的后期建设与完善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利用好跨校课程提高教学质量[3]。 以《新闻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由于新闻话题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需要不断地及时更新和丰富,教学对象的英语基础和听说水平千差万别,单靠课程建设方努力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方的实际教学需求,因此必然要建立课程建设与使用双方的共建机制,而究竟如何共建才能做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良性循环,是该课题的研究重点之一。

其次,当前对于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 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课程使用方要求学生自行在线学习课程,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定期进行考勤和学习记录考核,适时安排教师面授辅导,学生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平时测验,期末参加考核并给出成绩和学分。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建设和使用方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各有不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良莠不齐,教学环境与教学手段简单机械,导致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 例如,有的选课方教师完全将课程平台和资料发给学生,较少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教学内容和环节把握不够,教学质量堪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对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完善和推广应用产生消极影响,课程建设方在教学过程中完全缺失,参与教学程度和水平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与课程的既定教学目标不一致。

2 课程共建与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2.1 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项目前期重点针对课程建设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现有教学体系、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社会需求以及课程建设方与使用方所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并解决问题,掌握实际教学需求,同时通过对国内外成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理论研究,总结出符合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教学规律的课程共建与教学模式,为接下来的项目具体实施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4]。

2.2 课程共建模式研究

根据前期研究准备工作,结合课程特点和建设、使用双方优势,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课程共建模式方案,明确课程建设方与使用方在课程后期建设不同阶段的各自任务分工,建立将其应用于实际建设的实施路径,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材、教学平台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共建与资源共享。 在共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进而从一所使用学校扩展到两所乃至多所学校,验证其有效性,再从该门课程中找出可以应用到更多其他课程的规律和方法,进而为教学改革的应用推广做好准备。

2.3 教学模式研究

在课程共建模式研究的同时,对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分析和以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建立立体化、多元泛在式的在线互动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学生听说技能的训练实践; 通过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达到课程建设方与使用方教师双负责制共同参与教学,实现学生吸收内化和巩固提高,并通过加强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体系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确保课程的有效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同样按照举一反三的方法总结规律,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符合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

3 课程共建与教学模式改革成果

3.1 课程共建

(1)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在坚持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变的前提下,课程建设方结合课程使用方反馈和合理化建议,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对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修订与增减,建立同时满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的课程体系,解决教学供给与教学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课程主要面向已具有一定英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能力的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但在课程讲解和材料选取时考虑到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教师授课语言清晰、简洁易懂,每个单元均提供容易、中等和较难3 个级别的学习训练内容,简单内容可以作为英语专业低年级或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听说技能训练的材料,较高难度内容可以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准备八级或口译训练等使用。

(2)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在课程被使用学校选读后,建立以课程建设方为主导,以课程使用方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建设小组,充分发挥课程使用方的主体地位,在已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及时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精选使用方课堂教学录像、学生课堂展示、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训练实践素材等补充到教学资源平台上,解决教学资源陈旧和单一的问题。课程资源收集整理了历年来英语新闻常见话题的典型性资料,内容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全部环节,可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同时课程组将及时对具有时效性的资料进行定期更新,保证课程教学的长期有效运行。

(3)教材建设与协同发展:课程建设与使用双方骨干教师合作成立教材编写小组,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经验编写出版并定期修订课程教材,解决教学内容标准和教学环节不统一的问题,同时提高课程使用方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4)教学平台建设与完善:课程建设方开放教学平台部分权限,对使用方人员进行培训,双方共同对教学平台进行维护与完善,丰富在线教学平台功能,加强互动教学手段,在网站平台基础上建设移动客户端教学平台,解决教学空间与时间受限的问题,实现多维泛在式的教学模式。 课程资源中既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讲义、习题等传统教学资料,又有英语新闻的音、 视频及文字训练材料,同时还有电脑软件、手机APP 应用、微信订阅号等学习训练工具,实现了多元立体化的课程资源体系。

3.2 教学模式改革

(1)在线互动教学模式:制定在线教学管理标准和多元化在线互动教学方案,建立完善的互动教学平台,对课程建设方和使用方的教学人员和教学对象进行培训,确保建设方主讲教师和使用方负责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在线互动教学,做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解决课程建设方或使用方在教学中互动不足,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弱的问题,切实保障在线教学质量与效果。

(2)线上线下及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立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体系,注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明确课程建设方与使用方在教学不同环节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课前建设方主讲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课中对学生进行在线讲解和指导,课下使用方教师结合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开展教学训练和第二课堂语言实践,同时定期安排建设方主讲教师和行业专家到跨校选读院系现场面授辅导,确保教学过程完整高效,教学质量和效果突出。

(3)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体系,实行课程建设方与使用方双负责人制,对双方教学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检查,对教学材料进行存档与验收,发挥课程使用方主体作用,相关负责教师与学生定期汇报和提交训练实践录像,解决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教学管理混乱等问题[5]。

(4)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课程建设方与使用方各司其职,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与反馈体系。 学生线上和线下学时、日常作业、平时测验、阶段性考核等作为形成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水平能力考核作为终结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50%,并对所有教学与考核材料进行归档分析,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确保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经过以上改革,课程得以充分发挥建设方与使用双方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与完善等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二元双向共建模式,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及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等全过程建立了一套适应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特点、 满足不同实际教学需求的多元泛在式教学模式,最终在最新的一学期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6]。

4 结语

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热点,更是难点,特别是随着该省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工作不断向全面和深入方向开展,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处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成熟和可借鉴经验不多,该项目从当前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出发,率先提出课程建设方与使用方在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建设中应发挥同样重要的主体作用,直指课程建设面临的瓶颈,着眼准、角度新、可操作性强,相信经过改革的检验,会取得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

一般的英语听说教学往往停留在传统课堂技能训练上,一旦将其放置于跨校修读学分课程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该项目在改革过程中重视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特别是将线上线下、第二课堂作为一个整体融入教学之中,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反馈看作是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其建立了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真正实现了以课程建设方为主导、以课程使用方为主体,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实践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理念创新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学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学分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