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依存关系实证研究

2020-12-31 11:31奚晓军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互补性进口优势

奚晓军 周 贤 朱 蕾

长期以来,中美贸易对中美双方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受益于中美经济结构的较强互补性,中美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产业结构上与美国差距缩小,“Made In China”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甚至部分产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致使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之后,中国产业经济和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中国对美国贸易形成巨额顺差,两国贸易不平衡性表现显著,致使贸易摩擦事件急剧增加。据统计,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出的倾销指控中,1/5 以上的指控均涉及中国。本文以中美贸易之间的依存关系为入口,从贸易竞争、贸易合作和贸易互补三个角度,以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显性比较优势、贸易互补度等指标分析当前中美贸易依存现状及相互依赖的产业,以期为有针对性地应对贸易争端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一、贸易依存关系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一)贸易依存的定义

相互依存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重要派别之一。相互依赖的概念从古希腊开始不断有人作出解释。马基雅弗利、孟德斯鸠、卢梭、斯密、马克思的作品都包括相互依存的观点。现代学者,比如阿尔伯特·赫希曼赫、理查德·库珀、肯尼斯·华尔兹和约瑟夫·奈等都对相互依存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在演变的过程中这个概念从经济相互依存扩大到军事、社会、政治、生态相互依存直至今天的全球化。

国际间相互依存关系中最直接的就是贸易依存关系,一个国家经济与另一个国家经济之间最紧密最直接的联系就是两国间的相互贸易。一个国家国内经济的变化,诸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民收入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均将通过贸易渠道引发与之产生贸易往来的另一个国家经济的变化,随后再反作用于初始变化国,形成一个闭环的传递链。特别是随着跨国资本的全球化运作,国与国之间产业的转移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国家之间贸易依存程度,形成或竞争或合作或互补的贸易关系。

(二)研究中美贸易依存关系的意义

库珀在1968 年出版的《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经济政策》一文中,认为研究一国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经济之间的敏感反应关系是正确了解和把握国与国关系的关键。近年来,中美贸易可谓发展迅速,中美不再是对手,而是合作伙伴,然而随着2018 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恶化,当下中美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处于极为敏感的时期。中美关系未来前景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既可能后退成为对手,也可能再度恢复成伙伴。卡纳基国际和平研究所前所长马修斯曾表示,美国对华战略不确定性的认知虽然随着全方位的合作而逐渐减少,但双方之间围绕中国台湾地区、南海问题、核不扩散、人权、导弹防御等主要分歧和相互猜疑仍然存在,“仍可能出现中国与美国进行战略竞争的一天”。目前来看,中美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看待中美关系,通过双方政策的变动或是事件的走向去判断是完全处于浅层次的,一定要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关系的实际走势,另一方面从应对危机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应对手段。

排除政治因素,中美贸易的变化取决于两国产业竞争与相互依存这两个变量。因而笔者从中美贸易间贸易竞争、贸易合作和贸易互补3 个角度去研究中美贸易依存关系的演变和特点,以复合视角来重新审视、研究中美贸易关系。

二、文献综述及创新点

(一)文献综述

通过阅览已有文献,发现开展中美贸易依存关系研究的角度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贸易竞争

闫成海(2003)曾从贸易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发现上述两个国家的贸易结构非常接近,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较大的重合,属于竞争性贸易国家。而Anderson(1999)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研究过中印在产业上的竞争性。湛柏明(2004)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性一直存在,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形成竞争优势。王帆(2007)从中美贸易相互依赖出发,指出中美竞争的性质已经改变,在相互依存条件下的竞争趋向于可控的良性竞争。

2.贸易合作

陈明(2006)从中美贸易的主要产品结构分析,发现两国间双边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于中美之间合理的国际分工,并由中国发挥比较优势产生的结果,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并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杨佳文(2004)指出,中国内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很多属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这些企业对美出口的产品在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出口份额中占据很大比例,表明中美贸易间的顺差与中国贸易伙伴的贸易合作是分不开的。

3.贸易互补

Clyde Prestowitz(1996)研究指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大多为美国不再生产且市场需求的产品,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不形成强势竞争,是对美国经济结构的有益补充。宗建亮(2007)选取了1999 年至2005 年中美贸易相关数据,对中美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中美贸易结合度、显性比较优势和互补性等方面的测度指数值及其变化趋势,显示中美两个国家之间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并有持续加强的趋势。

(二)创新点

1.研究体系创新

之前文献一般分析指标单一,没有从中美贸易相互竞争和相互依存的辩证的角度统一分析,本文从产业竞争、互补的概念外延扩展至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领域,结合竞争和依存的辩证观予以整合研究。

2.实证分析的创新

前期中美贸易依存关系研究普遍行文较早,存在数据老旧、脱离现状的问题,本文采取结构性地横向对比和不同指标的近5 年乃至近10 年、最新数据为2019 年的时间轴纵向对比分析方法,用以测度当下中美贸易依存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三、贸易依存关系核心指标

1.贸易结合度指数(TCD)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国家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的指标,主要是通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国进口总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TCDab表示a 国对b 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

Xab表示a 国对b 国的出口总额;

Xa表示a 国出口额总额;

Mb表示b 国进口总额;

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

指标含义:

贸易结合度指数(TCDab)以1 为分界线,如大于1,表示该两国贸易联系较为紧密,且紧密程度随着数值增大而递增;如小于1,则表示该两国贸易联系不够紧密,贸易关系较为松散。

2.贸易竞争力指标(TC)

贸易竞争力指数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是分析国际竞争力常用的测度指标,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如下:

TC=(E -I)/(E+I)

公式中:TC 表示贸易竞争力指标;

E 表示该国出口总额;

I 表示该国出口总额。

指标含义:

贸易竞争力指标的数值范围在-1 至1 之间,TC 数值越大表示竞争力越强。以3 个极值为例,如数值等于0,表示竞争力相同,进口与出口持平;数值为-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竞争力极为薄弱,该产业极度依赖外部市场;数值等于1,则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表明该产业具备强竞争力,占据贸易的主动地位。

3.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类产品出口是否存在优势时所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即一个国家某类商品的出口值占其同期全部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与全球该类商品的出口汇总值占同期全球全部商品的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

公式中:

Xi表示一国某类商品的出口值;

Xt表示一国全部商品的出口总值;

Wi表示全球某类商品的出口值;

Wt表示全球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

指标含义:显性比较优势可以通过横向、纵向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以反映不同状态下的优势比较。如从时间角度出发,显性比较优势可以呈现动态变化,可以用动态比较优势指数(Cr)来衡量,即从时间轴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个时段内的RCA 指数与前一时段RCA 指数之比,来更好地反映该国家或地区显性比较优势的变化。如果Cr 数值大于1,表示该地区在该类商品上的比较优势较前期水平有所提升,竞争力增强;如果Cr 数值小于1,表示其比较优势相较于前期水平已经出现弱化,竞争力下滑。如从横向角度出发比较,显性比较优势可以反映不同分类对象的优势比较情况,如同一时期某一产业的Cr 数值大于另一产业的Cr 数值,表明该产业的优势增长速度快于另一产业,该产业可能迅速成长为新的优势产业。

4.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SI)

Finger 和Kreinin 在上世纪70 年代末就提出了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Similitude Index,SI),用以衡量两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市场上出口产品的相似程度。出口相似度可以用来描述当出口结构随着时间进程而发展演变,国家之间出口产品的相似程度,同时该指数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与工业化进程等特性。

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该案中,仲裁庭在判断立法措施是否对Glamis Gold公司构成间接征收时,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判断:一是管制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干预了投资者的合理期望;二是政府采取行动的目的和性质。仲裁庭分析论证认为,第一,政府要求回填的管制措施并没有对Glamis Gold公司该项目造成足够的经济影响;第二,这一管制措施与政府管理职能的目的有合理的关联性。

公式中:

SI(ab,n)表示a 国和b 国分别出口到n 市场(或全球)的产品相似度指数;

指标含义: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的数值变动范围在0 到100 之间,数值越高,表示两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程度越高,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越大。如a 国和b 国出口到n 市场(或全球)的产品分布完全相同,则该指数为100,那么在该市场上a、b 两国就存在激烈的竞争。

5.贸易互补指数(TCI)

贸易互补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是经济学家Drysdale 于1967 年提出的,他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引入了“比较劣势(RCD)”指数,计算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相对于“显性比较优势(RCA)”的概念(以出口作为优势的标志),比较劣势指数通过进口来衡量某个国家在某类产品上的相对比较劣势(以进口作为劣势的标志),通过一方出口优势(即出口方的供应强势),和另一方的相对劣势(其实是指该市场的强需求)来衡量双方贸易互补的情况。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

RCAak表示以出口来衡量a 国在k 产品上的比较优势;

RCDbk表示以进口来衡量b 国在k 产品上的比较劣势;

Wk表示k 类产品的各国国际贸易的总额;

W 表示全球所有产品的贸易总额。

指标含义:RCDbk是以b 国进口总额作为计算基数,因此该数值越大,则表示b 国在产品k 上的进口所占比例越大,说明该国对此产品存在较强的市场需求,但国内行业技术或生产能力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在该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RCAak是以a 国出口总额作为计算基数,因此该数值越大,表示a 国在产品k 上的出口比例越大,说明该国在此类产品生产、乃至行业发展上处于强势。a 国出口和b 国进口同类(k 类)产品的情况,可以直接反映两国贸易的互补和竞争状况。TCIank表示某类商品上出口国a 和进口国b 之间的贸易互补状况;TCIab说明的是出口国a 和进口国b 整体贸易的互补关系。如果TCIab指数的数值越小,表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越小;反之则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越大。

四、中美贸易现状

2019 年,中国对美国累计进出口总值为3.73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18 年的13.7%下滑至11.8%。其中,对美出口总值为2.89 万亿元,下降8.7%;自美进口总值达8453.8 亿元,下降17.1%;贸易顺差总计2 万亿元,收窄4.7%。美国是中国仅次于欧盟和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一)近年来中国与全球、美国贸易联系紧密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已成为客观现实。2015 年至2019 年,中国出口额蝉联全球出口贸易第一,且2019 年出口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17.2%;同时,美国继续紧随其后,位列全球第二。两国合计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8.5%(表1)。

表1 2015-2019 年中国、美国与全球出口情况表

续表

(二)2019年中国对美进出口情况

1.一般贸易进口降幅明显,加工贸易出口下降进口增长

2019 年,中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对美进出口总计1.98 万亿元,下降11.2%,占同期中国对美进出口总值的53.2%。其中,出口总值为1.54 万亿元,下降5.9%;进口总值为4382.3亿元,下降25.9%。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总计1.32 万亿元,下降10%,占35.4%;其中,出口总值为1.13 万亿元,下降13%;进口总值为1897 亿元,增长12.8%。

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同比下降,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比重有所提升

2019 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对美进出口总值为1.88 万亿元,下降11.6%,占同期中国对美进出口总值的50.3%。其中,出口总值达1.42 万亿元,下降13.4%;进口总值达4563.8亿元,下降5.4%。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为1.53 万亿元,下降6.3%,所占比重由2018 年的39%提升至41%。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082.7 亿元,下降26.7%,占8.3%。

3.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逾6 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小幅下降

2019 年,中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总计1.79 万亿元,下降10.1%,占同期中国对美出口总值的61.9%。其中,电脑及其部件出口总额为3332.5 亿元,下降5.4%;手机出口总额为2116.9 亿元,下降8.5%。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为6875.7 亿元,下降4.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254.6 亿元,下降3.2%;家具出口总额为1133.3 亿元,下降16.7%;塑料制品出口总额为965.4 亿元,增长3.9%。

4.集成电路进口增长较快,飞机和原油进口大幅下降

2019 年,中国自美进口集成电路总计933.8 亿元,增长17.5%;进口汽车总计625.5 亿元,下降8.3%;进口大豆总计460.4 亿元,增长0.8%。同期,分别进口飞机和原油总计419.7亿元和228.5 亿元,分别下降59.7%和48.2%(表2)。

表2 2019 年我国对美进出口主要商品情况表

续表

五、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依存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本文选取2010 年至2019 年全年贸易数据来分析中国和美国贸易互补性、竞争性和依存关系。

目前,国际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库主要有以下几家:

(1)UN Comtrade(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是由联合国6 个主要机关之一的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和联合国出版物提供的数据库。网址为:comtrade.un.org。

(2)ITC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UNCTAD)和世贸组织(WTO)联合设置并共同管理的机构。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执行机构,ITC 直接负责执行开发计划署资助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贸易促进项目。网址:www.trademap.org。

(3)第三方数据库,如IHS 旗下的GTA(Global Trade Atlas)、CEIC,均为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统计的数据库。如www.ihs.com、www.gtis.com/gta 和www.ceicdata.com 等。

(4)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发布和相关数据查询分析系统。中国海关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官方、权威的数据发布机构。

综合比较上述数据库,UN Comtrade 数据库和GTA 数据库查询较为灵活、便捷,且能深入挖掘至细项税号,因此本文选取上述两个数据库作为测算模型中中国进口数据的数据来源;中国出口统计数据来源自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监测预警分析系统。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数据来自于UN Comtrade 数据库,部分贸易对象国的统计数据来自于ITC 数据库和HIS 数据库。

(二)贸易结合度

选取了2010 年至2019 年的中美两国和全球贸易进出口数据,利用贸易结合度公式计算中美两国贸易结合度指数,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2010-2019 年中美两国贸易结合度情况表

图1 2010-2019 年中美两国贸易结合度走势图

由表3 和图1 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贸易结合度和美国对中国贸易结合度指标数据呈现两个方向的特点。近10 年来,中国对美国贸易结合度的平均值为1.33,且每年的结合度指标数值均在1 以上,2010 年至2018 年均较为稳定,保持在1.2-1.4 区间范围内,2019 年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中国对美出口下降8.7%,而同期中国出口整体保持5%的增长,此消彼长致使下滑至1.19。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贸易结合度始终低于1,近10 年平均值为0.72,其中2010 年至2017 年保持在0.7-0.8 区间范围内,2018 年开始出现大幅下滑,至2019 年已降至0.56。

根据分析,可以得出近来年,中国和美国之间贸易关系较为稳定,且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关系更为紧密,2019 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结合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贸易关系出现较大程度的恶化,且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恶化趋势和变化早于中国。

(三)出口产品相似度

胡朝麟(2008)《中美贸易依存性研究》中对于出口产品相似度的研究表明,由于出口产品相似度的计算依据是两国出口产品的分布,如果以较大的商品分类标准(如SITC level 1 或RNA)为统计分析,则必然会导致出口产品分布一致性的畸高,致使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为此胡朝麟(2008)以SITC level 2 进行商品的分类分析,笔者在此基础上,以商品分类(HS 4 位)对出口产品进行统计分析,实际有效参与指标运算的产品分类类目达到1259 项,远高于SITC level 1 的10 项和SITC level 2 的60 余项,以2015 年至2019 年中美两国出口数据为基础,计算出近5 年中美两国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标,结果如表4 显示。

表4 2015-2019 年中美两国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表

根据表4 显示,近5 年来,中美出口产品相似度变化较为稳定,始终保持在41-43 区间范围内,一方面表明中美出口产品基本稳定,产业发展模式也已成熟,未出现革命性的产品革新,另一方面近3 年来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标数值持续下滑,表明中美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相似度降低,不存在较大的竞争关系,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并没有因贸易战等原因而受损。

(四)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本文选取2015 年至2019 年中美两国出口数据,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公式分别计算中、美出口产品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2015-2019 年中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指数表

续表

根据表5 显示,除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和杂项制品(SITC9)外,其他分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指数数值均低于1,均不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其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3)的比较优势呈现逐渐好转迹象,而原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和杂项制品(SITC9)虽呈现显著的比较优势,但也呈现优势弱化的整体趋势。

表6 2015-2019 年美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指数表

根据表6 显示,近年来美国在非食用原料(SITC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3)和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保持着显著比较优势,且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比较优势提升迅速,自2017 年的0.96 提升至2019 年的1.41。

(五)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可以综合两个国家之间进口及对应出口数据予以衡量,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可以衡量两国之间相关产品的产业间贸易发展情况。上文中,分析了显著比较优势指数,是从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出发作分析,与之对应的是从进口产品出发分析产品的比较劣势,或者说是对某产品的需求程度出发,对应“显著比较劣势(RCD)”指数。以此为基础,选取了2015 年至2019 年,中美双边贸易中,以SITC1 为产品分类标准计算出中国出口RCA、美国进口RCD,最终得出中国出口美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同时计算出美国出口RCA、中国进口RCD,综合得出美国出口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最终结果如表7。

表7 2015-2019 年中美贸易互补性指数表

由上表可以得出中美贸易长期存在较强互补性的结论。中国出口美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2015 年至2019 年期间始终高于1,且较为稳定,表明中国出口的产品符合美国进口的需求;美国出口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自2015 年至2019 年也始终高于1,表明美国出口的产品也符合中国进口市场的需求。同时,中出美进的TCI 普遍高于美出中进的TCI,表明中国出口的产品更加符合美国的需求。值得关注的是,2019 年,中出美进的TCI 指数出现下滑,而美出中进的TCI 指数创近5 年新高。对此,笔者进一步对2019 年中美贸易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如表8 为2019 年中美贸易SITC level 1 分类互补性指数。

表8 2019 年中美贸易分类互补性指数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出美进互补性指数的高值集中在SITC6、SITC7、SITC8,而美出中进互补性指数的高值集中在SITC2 和SITC3。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以SITC level2 进行分类分析,得出表9 和表10。

表9 2019 年中出美进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 7)互补性指数

续表

表10 2019 年中出美进杂项制品(SITC 8)互补性指数

从表9 可以得出,中出美进互补性指数的高值在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分类中主要集中在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办公室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电信及声音的录制或重放装置及设备;从表10 可以看出,中出美进互补性指数的高值在SITC8(杂项制品)分类中主要集中在卫生、水道、供热及照明装置、家俱及其零件、手提包、服装和鞋靴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表11 2019 年美出中进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SITC 2)互补性指数

表12 2019 年美出中进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 3)互补性指数

从表11 可以得出,美出中进互补性指数的高值在SITC2(机械及运输设备)分类中主要集中在含油子仁(绝大部分为大豆)、木材、废纸、纺织纤维等产品;从表12 可以看出,中出美进互补性指数的高值在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分类中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石油及煤炭等产品。表明中美两国在上述产品上存在较大规模的贸易互补。

六、结论

本文通过中美贸易依存、竞争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4 点结论:

1.中美双方贸易结合度较高,美国对中国贸易的敏感程度较强。多年以来,中国和美国之间贸易关系较为稳定,且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关系紧密,但是由于2018 年以来美国单边主义的逐渐抬头,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2019 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结合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贸易关系出现较大程度的恶化,且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恶化趋势和变化早于中国。

2.中美两国出口产品的相似度较低,贸易互补关系不受贸易战影响。中美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类别不同,双方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相似度不高,不存在较大的竞争关系,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并没有因贸易战等原因而受损,仍呈现缓慢提升的趋势。

3.中美贸易互补性较强,在全球市场上不存在较大竞争关系。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商品、机械、电子类产品符合美国市场需求,美国出口的资源型、能源型产品也符合我国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贸易互补性,在全球市场不存在较大的互相竞争关系。

4.中美贸易依存关系呈现减弱趋势。2019 年,中出美进的贸易互补指数出现大幅下滑,一方面受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以及美加大对华管制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同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全球产业化承接有关,导致中美贸易增速放缓。

猜你喜欢
互补性进口优势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矮的优势
画与话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