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科门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2021-01-01 12:04李春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3期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

李春梅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全科门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择118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摸球法分成两个组,对照组59例,治疗组59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两组进行治疗效果、血压水平、ET-1、AngI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差异显著;两组SBP、DBP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低,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均<0.05,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的ET-1、AngII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全科门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有利于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血管收缩功能,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社区全科门诊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070-02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种,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逐年升高迹象,致病因素包括环境、遗传、年龄等。该病具有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病情特点,不及时进行治疗或选择了不适宜的治疗方法,极有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首先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其中的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临床常用药,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者各有优势和不足。本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择118例作为观察样本,具体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社区全科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择118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摸球法分成两个组,对照组59例,男、女患者比为32:27,年龄53~81(63.8±4.5)岁;病程1~12(6.3±1.5)年;治疗组59例,男、女患者比为31:28,年龄54~82(64.3±4.6)岁;病程1~13(6.4±1.7)年。对比基础资料,各项差异不显著,P>0.05,能够给予公平比较。纳入标准:1满足WHO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2];2依从性良好,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3自愿参与,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心衰、肝功能、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2继发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冠脉综合征;3存在脑血管病疾病史;4对研究药物过敏。

1.2方法入组前1个月要求所有病例停用降压药,保持低盐饮食,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和心理调试。对照组:缬沙坦胶囊口服给药,1次80mg,1次/d,治疗时间为6周。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给药,1次5mg,1次/d,治疗时间为6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1)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电图连续监测,同时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检查,统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治疗前、治疗6周后于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4mL,通过离心机进行5min的离心处理后,提取上清液,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化学免疫分析法对ET-1(血清内皮素)、AngII(血管紧张素II)进行监测;通过无创性袖带式全自动血压仪进行SBP(收缩压)、DBP(舒张压)等血压指标的监测;(3)疗效评价标准:SBP在治疗6周后下降>20mmHg,或血压达到正常标准,其为显效;SBP在治疗6周后下降幅度介于10~19mmHg内,或血压基本达到正常标准,其为有效;血压水平在治疗6周后无任何变化或依然处于异常增高的状态,其为无效。显效与有效进行百分比相加后,即可计算治疗总有效率[3]。

1.4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中所有得到的数据,分析时采用的均为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时用(x±s),组间对比作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时用(%)表示,组间对比作χ2检验,P<0.05为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其中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对比两组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的SBP、DBP水平相比,P均>0.05;治疗后相比,治疗组的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体见表2。

2.3对比两组ET-1、AngII水平的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的ET-1、AngII水平明显的比治疗前低,且其中治疗组者均低于对照组者,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3。

2.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8%、3.39%,其与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体见表4。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其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血压,降低危险性,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生命健康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和关键所在[4]。药物治疗是现阶段临床社区全科门诊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手段,合理选择科学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对维持血压水平稳定,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

泵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一种,其能够对血管平滑肌上的钙通道进行有效改善,缓解血管痉挛程度,促进血管血压降低。AngII会对血管收缩产生刺激性,导致释放出来的肾上腺素明显增加,同时增加醛固酮分泌,导致血压处于异常升高的状态;醛固酮增加的过程中会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而一旦这一系统过度激活,必然会升高血压,进而导致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越严重;AngII值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的关系,且AngII值越高,表示临床治疗效果越不理想[6]。本次研究发现,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的ET-1、AngII水平低,P<0.05。提示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方式,可对ET-1、AngII水平的分泌进行有效抑制,改善病情,并对血管舒张起到促进作用。在血压水平的比较上,治疗组治疗后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比于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更好,可对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缓解,提高血管收缩功能。进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两组P>0.05,这与霍勇,张慧敏,葛均波等人[7]的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苯磺酸氨氯地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综合上述分析,社区全科门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有利于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血管收缩功能,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乐意.试析社区全科门诊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6):107-108.

[2]夏国清,李必树.社区全科门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4):84-85.

[3]李海宇.社区全科门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5(3):43,47.

[4]卢学香.社区全科门诊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2015,4(21):190-190.

[5]李少杰.社区全科门诊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舒张压或收缩压方面的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20,18(24):100-101.

[6]张瑞娇.苯磺酸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2):126-128.

[7]霍勇,张慧敏,葛均波,等.拉西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對比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8):967-972.

对比分析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

猜你喜欢
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
托伐普坦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心衰合并高血压、低钠血症的效果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中的效果观察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的效果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