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肿瘤患儿计算机断层扫描过程中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2021-01-02 00:43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1期
关键词:肾脏精细化患儿

王 蓓

(河南省儿童医院肾病科,河南 郑州 450053)

儿童肾脏肿瘤是发病率较高的儿童恶性肿瘤,其中肾母细胞瘤占绝大多数[1]。儿童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多为血尿、腹部肿块、腰腹痛等,转移率相对较高,是儿童生命健康安全的较为重要的潜在威胁[2-3]。儿童肾脏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越早得到诊断,月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儿童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而确诊大多需要依赖肾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4-5]。CT等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增强扫描对儿童肾脏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小,检查配合度低,很容易导致检查图像质量的变差,难以获得良好的图像,导致CT检查的诊断价值明显下降[6-7]。因此,如何提高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发挥CT在儿童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进而提高CT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在肾脏肿瘤患儿CT增强扫描过程中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并以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的肾脏肿瘤患儿76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1~14(11.30±5.42)岁,肾母细胞瘤64例、肾透明细胞肉瘤4例、肾癌3例、多囊性肾瘤2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临床表现中血尿43例、腹部肿块25例、腰腹痛24例、肾脏周围血肿13例、尿潴留4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经病理学确诊的肾脏肿瘤;有进一步明确肿瘤部位、性质或手术方案的肾脏肿瘤;行CT增强扫描的肾脏肿瘤;排除患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伴有严重内科疾病、既往肾脏部位手术史等患儿。76例肾脏肿瘤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2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CT检查所有76例患儿均接受CT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按照机器说明书和常规方法进行。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了解患儿基本情况和病史、患儿自身检查前准备工作、机器准备、造影剂准备、检查方案制定等。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精细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案:1)检查前护理:针对患儿年龄小、思想不成熟、语言理解力差等特性,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讲述进行CT增强扫描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检查体位的摆放等,特别注意向患儿家属讲解造影剂的相关知识,消除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通过与患儿家属合作,消除或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必要时在等待检查区域摆放儿童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必要时给予一定量的镇静药物;2)检查中护理:造影剂给药前,对患儿血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选择恰当的进针部位,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生理和心理损伤,同时注意控制造影剂的给药速度,避免药物外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3)检查后护理:扫描结束后,针对患儿的积极配合,家属和检查医护人员应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嘱患儿家属让患儿多饮水,加快造影剂的排出,从而减少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总体上,通过精细化每一个护理步骤,提升护理工作的条理性和细致性,完善护理操作规范,提高其执行程度。

1.4 观察指标比较观察2组患儿的CT图像质量、检查相关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CT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根据图像质量从低到高依次评价为1~6分,分数越高,图像质量越高。不良反应分为轻、中、重度。护理满意度:根据患儿家属的反馈和评估,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其中以满意+基本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CT图像质量评分为(5.32±0.54)分,高于对照组的(4.98±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0.022)。观察组检查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0/26),低于对照组的50.00%(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33,P<0.001)。对照组检查相关不良反应中,头痛头晕8例、恶心呕吐5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满意21例、基本满意5例;对照组满意16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6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26/26),高于对照组的76.92%(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P=0.030)。

3 讨论

儿童肾脏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是第三大儿童肿瘤,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3,8]。儿童肾脏肿瘤的诊断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CT、磁共振成像、超声等影像学诊断手段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其发挥辅助诊断价值的关键是获取高质量的检查图像[9-10]。而肾脏肿瘤患儿大多因年龄小、不理解患者宣教内容、心理承受能力差、患病导致的负性情绪等,而难以获取高质量的影像学检查图像[11]。为了提高检查图像质量,一方面临床上建议给予一定量的镇静药物,另一方面建议通过沟通、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增加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度[12]。精细化护理干预是近年来临床上逐渐采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案,给予人文关怀理念,对患者从心理和生理方面进行干预,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从而更好配合临床诊治过程,在临床上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14]。本研究为了提高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减轻检查相关不良反应,对肾脏肿瘤患儿采取了精细化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CT图像质量评分为(5.32±0.54)分,高于对照组的(4.98±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0.022)。观察组检查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0/26),低于对照组的50.00%(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33,P<0.001)。对照组检查相关不良反应中,头痛头晕8例、恶心呕吐5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满意21例、基本满意5例;对照组满意16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6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26/26),高于对照组的76.92%(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P=0.030)。

综上所述,对于行CT增强扫描的肾脏肿瘤患儿,采取精细化护理能够提高CT图像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肾脏精细化患儿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肾脏衰老与老年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