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影视改编后的文学价值

2021-01-02 14:51王莹莹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影视剧原著

王莹莹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文学名著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直担任着关键的角色,随着科技的发展,其传承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将文学文本影视化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方式,影视改编赋予了古典文学新的生命以及更强的时代性。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西游记》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深受改编者的追捧,出现了大量的“西游”系列作品。

一、《西游记》影视作品的改编类型

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至今已有近百部,纵观这些影视作品,会发现它们对《西游记》的改编策略并不全然相同,其中三种主要的改编模式分别是移植式改编、取材式改编、演义式改编①。从这三种改编策略着手,可以将《西游记》影视改编的作品分为三种。

(一)移植式改编

所谓移植式改编,是指忠实于原著的改编方式,改编者尽量避免对原著做出太大的、本质上的改编,而是着力于用不同的方式将原著的故事表现出来①。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20世纪末期CCTV推出的电视剧《西游记》,它本着“忠于原著”的原则来翻新,一经播出,就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尤其是在原著已经大受欢迎的基础上,但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是,移植式改编在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在对原著还原的过程中存在矛盾,即改编者认为的原著与接受者是否一致,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而对于改编者而言的原著在不同的读者是否一致,这是一值得我们商榷的问题。

(二)取材式改编

取材式改编与移植式改编不同的一点在于,这种改编方式并不严格要求必须完全按照原著改编,可以从原著中截取某一片段,也可以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很多“西游”题材的影视剧采用的正是取材式改编,只是选取“西游”故事中的几个角色,并将之放在其他故事当中。如电视剧《宝莲灯》,它并不是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故事原型,我们甚至看不出它与《西游记》相关,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角色形象差异虽然很大,但却出自《西游记》,与它密切相关,这种取材式改编,改编者发挥的限制较小,但这种发挥却非常有限,对原著的主旨没有进行新的阐述,但是这一点在演义式的改编中有所体现。

(三)演义式改编

演义式改编可以看成是对取材式改编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主题方面,这种改编方式是对《西游记》主旨进行新的阐述。演义式改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国人对后现代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消解”之上,忠实于原著的移植式改编受到质疑,改编者们试图从当代人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西游”故事,对过去提出质疑①。由《西游记》改编而来的《大话西游》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部电影是“西游”系列影视剧最为经典的一部,以“孙悟空”为主角,讲述了紫霞仙子与至尊宝凄惨动人的爱情悲剧,与《西游记》没有任何联系。

二、从改编的三要素看《西游记》影视化作品的文学价值

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影视改编者用当代的价值观和眼光对“历史”进行新的演绎,来体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时代精神,不管是从古典文学名著本身,还是从创作者和受众群体来说,都充分体现了古典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文学价值。

(一)古典文学名著本身存在的价值

不可否认的是,《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能够流传下来,并且一直深受喜爱,所以,它拥有超越千年时间和空间的非凡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也应如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古典文学名著中所蕴含的现代精神。我们在分析古典文学名著影视化的过程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怎样保持原古典文学名著的内蕴精神与审美倾向,特别是关于内蕴精神时。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讲述的故事本身与原著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它不仅是对西游故事的改变与创新,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英雄情结”的追寻,“大圣的回归”其实是一个象征性的代表,真正归来的是他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不怕困难和压迫,英勇奋斗的精神。所以,古典文学名著影视改编应该充分尊重原著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要能够详细透彻地把握原著内涵、角色设计及故事结构等,才能使影视化后的古典文学名著拥有更高的价值。

(二)改编者创造的价值

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其根本就是运用全新的视听语言和镜头方式来对文学名著进行新的阐释,不仅包括改编者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等,也与其独特的个性、人生体验和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密切相关。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改编者,其创作心理定势又必然打上了当代精神和当代思潮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②。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是在国产动漫IP时代的产物,西游题材作为国内市场上的一个超级IP,高票房是最好的论证,每个不同版本的影视剧都充分表达着当下的世界观与创作者的价值观。

古典文学名著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定会遵守现代传播体制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在当代视野下来研究古典文学名著的当代价值,借鉴“西游”IP,并且,改编者在创作时将东西方文化进行融合,把《西游记》原著的故事进行创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世界的新鲜气息,能够更好地与当下的观众产生交流,拉近观众与古典文学的距离。

(三)影视改编的接受者

文学文本经过改编者的改编后形成完整的影视剧,受众在欣赏影片时都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些接受者都是具有心理定势的鉴赏家,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接受者在接受一部作品时都会自发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产生心理期待,这种心理期待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受众对作品的看法,更直接影响着改编者的创作行为,观影群体的当代性能够直接影响改编者的创作倾向。所以,被改编的作品不管写于什么年代,改编者都会充分迎合当代受众的接受倾向,这已成为所有影视改编者的共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当下的影视剧发展已经完全改变了中国观众的审美倾向,与之前的受众群体存在很大的不同,培养了一批具有当代视野的观众,他们对影视剧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改编者必须及时转换创作理念,做到与时代同步,否则就会被时代抛弃,不能如之前的创作那样完全受到原著文本的局限,不能做到创新,只是机械的翻译原著,创作者要不断满足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与情感欲望,使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为非常具有当代性的作品,改编者和接受者都能从各个方面规定古代文学名著影视化后的作品具有当代性,影响着古典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方向。

三、《西游记》影视改编后的得与失

近几年,在电影行业中,推出了大量由古典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这但对这些影视作品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分析其原因,内容与特技效果二者不可兼得,过分追求特技效果,大片效应,就会忽略作品内容的真实性,没有展现出文学作品的精华。因此,文学作品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优点与不足并存。

(一)文学更加大众化、商业化

早在中国电影的初创期就已经出现了由《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但在早期“西游”系列的影视剧中,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电视剧版的《西游记》,电视剧一经播出万人空巷,家喻户晓,深受大众的喜爱。《西游记》也被改编成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如《西游记后传》《大话西游》《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悟空传》《西游伏妖篇》《西游记之女儿国》等。这些影视作品都与原著挂钩,与观众产生强大的共鸣。随着《西游记》的改编,古典文化更加大众化、商业化,使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名著。我国影视剧行业不断发展,在过程中也吸收了国外的发展经验,影片中特效的运用是最好的证明。特效的运用,使西游“神魔”影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受到更多观众的欢迎。“西游”系列的影片产量很高,这些影片拥有强大的明星阵容、高成本、强特效,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收益,对古典文学名著的传播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二)影片质量过低

近年来推出的西游系列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等,影片中的人物已经完全失去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增添了更多现实社会所追捧的元素,如影片中描写了大量男女之间的爱情,突破了原著中已有的人物性格,与原著文本完全不同。最初由《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作品的故事线大多都是围绕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展开的,故事发展节奏都与原著十分相似,是非常符合原著文本的。但在近几年的作品中,改编后的影视剧出现了许多与原著不符的故事情节,在观众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导致很多人的西游情结被磨灭。在《悟空传》中,对师徒四人的人物设定上存在漏洞,并不是《西游记》中的任何章节,使得原有的故事情节发生了改变,即使大家对《西游记》中人物角色的设定都有固定的模式,但对于尚未读过原著文本的观众来说,对原著中角色设置的改编会破坏古典文学原有的价值。

到底该如何将古典文学影视化改编,必须涉及多方,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因为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不单单是票房或收视率的问题,它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密切相关,更是观众和读者的审美倾向和观赏欲望的表达,简言之,传承文化、展现历史。影视传播虽在古典文学的传承方面是一条可取之道,但影视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且有很大风险性,通过对古典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典文学的影视改编是一个繁杂的问题,不仅是从文学文本到影视作品的转换,这其中涉及了更多的问题,如接受美学、创作心理定势、当下的社会语境等,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影视改编的价值而忽视在改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片的粗制滥造,扭曲原著的精神内涵,特技的过分运用,都会阻碍文学名著的传播与发展。我们应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这一问题。古典文学名著在不断影视化,赋予它更多的时代内涵,展现了顽强的生命活力,体现了很强的包容性,不论是保持了原著的精神内涵或者是能够符合当代视野的价值观,都会让影视作品非同一般,获得好的口碑。文学与影视之间相互借鉴,能够充分发挥古典文学的当代价值,获得更高的艺术效果,达到文学与影视共同发展的局面。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影视剧原著
驯烈马
漂流瓶
更正说明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重要启事
水家乡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