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以《儒林外史》为例

2021-01-03 18:07潘亚纳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名著初中语文

潘亚纳

(昆山市新镇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加强阅读是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国初高中的语文教材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碎片化”阅读现象比较普遍,学习阅读名著主要是寻章摘句以应付语文考试,拿到高分,而对名著的整体思想和情感表达则有所忽略,久而久之使阅读丧失了其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来说,进一步加强初中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阅读探析

通常情况下来说,先进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深入探析初中语文阅读的内涵和意义,对进一步探讨初中语文阅读的策略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阅读内涵莫衷一是,本文对诸多的阅读内涵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认为,阅读的主要内涵是指输入信息、获取知识、锻炼思维以及审美体验的整个过程,该过程是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是一种自我塑造与提升。

本文所指的初中语文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文本,并在语文课堂上展示交流的整个过程。近年来,初中语文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渐成为阅读的一种新趋势。

(二)初中语文阅读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在语文学习方面容易形成“阅读惰性”,在阅读文字较多的文章或者书籍时,往往会望而却步。而做好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良好阅读体验。学生既要练习精读,又要练习速读,对提高其阅读能力有重大帮助。

第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前后联系,特别是当书中的人物、地点以及事件增多时,需要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宏观的“思维导图”,以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整体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便会自己主动找原因,并尝试着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在不断阅读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提高。另外,阅读所带来的丰富知识利于思维的发展,本身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儒林外史》为例

《儒林外史》是我国的名著之一,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也是九年级语文教材的精读名著,将“互联网+”和《儒林外史》的阅读结合在一起,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策略如下:

(一)借助互联网拓展作者生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通过初中语文的阅读,拓展视野,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并对名著文化内涵形成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达到上述目标,本文认为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认为做好初中语文阅读,应该坚持“多要素阅读法”,即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名著作者与背景、名著解读文章、名著多元评论、名著专题研究等多方面的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名著进行整本阅读,效果极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鼓励学生课下做好阅读名著作者与背景、名著解读文章、名著多元评论、名著专题研究等的搜索和整理,然后结合上述资料做好阅读,往往能够达到更好效果。

比如,学生在阅读《儒林外史》时,不仅要对《儒林外史》这本书进行正本连贯阅读,还要借助互联网阅读关于吴敬梓的相关历史,进而深入了解吴敬梓的人生经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对该名著的整体理解与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儒林外史》这本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进而达到初中语文阅读的目的。

(二)成立初中语文线上阅读小组

鉴于学生对名著理解能力的欠缺,以及学生阅读自主性的不足,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认为,成立初中语文阅读小组是一个推进学生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策略。通过成立整本阅读小组,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督促自己坚持做好初中语文阅读,也能够通过别人的帮助加深自己对名著的理解,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鉴于疫情的暴发,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组织学生成立线上阅读小组,引导学生通过线上交流和相互监督,做好相关阅读。

比如,在督促学生对《儒林外史》进行整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班内学生形成4人线上阅读小组,由小组长通过微信、钉钉或者QQ等安排本组内《儒林外史》的阅读进度,并由其对每一名组员的阅读进度进行检查和督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儒林外史》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惰性,进而帮助其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此外,通过成立初中语文阅读小组,还能帮助学生随时交流在阅读《儒林外史》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而帮助其更加顺利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

(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阅读情感培养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师应该将阅读自由彻底还给学生,自己甘愿作为学生的配角,对学生进行引导,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儒林外史》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儒林外史》中的精彩情境对话,这样学生变成了阅读主体,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良好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学生将阅读所得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阅读的实践过程中,有不少语文教师将考点的背诵当作阅读的主要目的,这使阅读变得更单一和枯燥,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后果比较严重。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感情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名著,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成为可能。比如,在《儒林外史》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儒林外史》的故事,培养学生淡看功名、笑对人生的豁达态度,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这样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借助互联网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学生的表现欲往往都比较强,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积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其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等,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相互展示和相互对比中,感受到初中语文阅读的成就感,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初中语文阅读的欲望。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初中语文线上阅读交流会”,让每一名学生通过录屏的方式,讲解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或者是向同学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对名著进行整本阅读的方法,久而久之就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来。另外,教师应当注意阅读成果展示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要制订完善的计划,定期开展,切不可一时兴起,也不可半途而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展示初中语文阅读成果的相关活动中来,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对初中语文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论联系实践

在《儒林外史》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儒林外史》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儒林外史》的具体过程中自己去总结规律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真正理解《儒林外史》。这就像庖丁解牛过程中对牛的骨架走向的深入了解,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牛的骨架,才能使解牛如行云流水般自如。通过鼓励学生阅读美文总结规律与特点,不但会让学生掌握阅读要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阅读水平。

学生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形成的文学认知和感悟,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初中语文阅读练习,不断巩固和提高,帮助学生形成稳定而高超的阅读能力。这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只有经过了大量的反复实践,才能够将自己对牛的骨架的认知转化为解牛的本领,才能够在解牛过程中从容自如,将解牛从一种技术做成了艺术。

(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想要欣赏和评价的欲望。尤其是对学生来说,其年龄阶段象形思维比较活跃,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情感的感染,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多创设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想象天地里尽情驰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满情感的良好情境与氛围,使学生能够受到饱满感情的冲击与震撼,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做好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价。学生能够正确而又流利地朗读语文课文是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和朗读技巧外,还必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会朗读课文、欣赏课文、评价课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步步为营和稳扎稳打的过程中真正提升自己的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七)整体把握吸收内化让学生懂得欣赏和评价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进入了“碎片化”阅读误区,不少学生迷恋手机上的短消息,不但影响了正常学业,而且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整体阅读,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其尽情徜徉在书海中,去体会阅读的乐趣。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进行内化和吸收,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欣赏和评价,甚至可以将自身的人生经历迁移到阅读文本中,这样才可以真正感悟到阅读的真正魅力,进而丰富自身的人生阅历,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和进步。比如,在《儒林外史》这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与自己的人生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了要进行良好的欣赏与评价,还要注意学会内化和吸收,将《儒林外史》这篇文章里面表达出来的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应用到人生总结中去,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进而促进自身的情感发展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完善,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从整体上对名著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进行理解和把握的一种阅读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借助互联网拓展作者生平,并积极成立初中语文线上阅读小组,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论联系实践,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提升学生欣赏能力,整体把握吸收内化让学生懂得欣赏和评价,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质量。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名著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际模型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