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短疗程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QT 间期延长的效果

2021-01-04 08:45李峰梅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室性胺碘酮疗程

李峰梅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医院 青海 海东 810700)

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中非常多见的内科疾病。主要是因窦房结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之外或者激动异常,导致激动传导阻滞、缓慢或者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障碍和(或)起源造成心脏节律异常和(或)心脏搏动频率异常。心律失常能够单独发病,也能够与其他心血管病伴随发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同时具备了Ⅰ、Ⅱ、Ⅲ、Ⅳ类的抗心律失常电生理功效,加之,所具备的高效抗心律失常、低致心律失常的功效,且不会对心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胺碘酮成为了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受到了患者和医者的共同认可。但因老年患者本身的肝肾功能严重衰退,药物作用于机体中的半衰期相应延长,不仅导致其对药物的耐受性因此下降,同时也极易引发各种用药反应,其中QT 间期延长就是非常多见的胺碘酮用药后心脏毒性反应,可造成尖端扭转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但有研究者认为将胺碘酮的用药周期进行缩减,能够有效避免心脏毒性反应,避免QT 间期延长等问题[1]。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本研究以我院接诊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通过缩短胺碘酮用药疗程,观察患者的QT 间期延长变化,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为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接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纳入标准:根据《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中相关标准进行确诊,同时经由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诊为室性心律失常;年龄在60 岁及以上;无精神障碍,意识清醒,有较高配合度,有较好依从性;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收缩压低于90mmHg;心包积液;表现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间质性肺炎等严重肺部疾病;表现出心室颤动或者心房骤停,并且经电除颤成功;配合度差、依从性差等各种客观原因无法完成实验方案;对碘过敏;拒绝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共纳入心律失常患者84 例,根据DASver2007统计学系统,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提供胺碘酮口服用药,对照组主要根据《胺碘酮临床常规标准用法方案》标准方案给药,即服用胺碘酮每8h给药1 次,每次0.2g;在用药7 日之后调整为每12h 给药1 次,每次0.2g;在用药14 日之后调整为每日给药1 次,每次0.2g。观察组则根据《胺碘酮新调整的剂量与用法方案》缩短胺碘酮用药疗程,即服用胺碘酮每8h 给药1 次,每次0.2g;在用药7日之后调整为每12h 给药1 次,每次0.2g;在用药10 日之后调整为每日给药1 次,每次0.2g。

对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心电图QT 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若未在规定减量时间点出现了500ms <QT <550ms,注意心电图QT间期情况,对照组在第5 日发生了QT 间期情况,减量并进入到观察组;若两组患者在出现QT ≥550ms 的情况时,则停止给药退出实验。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24h 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来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即在患者出院后1 个月随访时,根据24h 动态心电图对临床疗效进行评级且,具体标准为:(1)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室性早搏数量减少达到了70%以上,或者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达到了90%及以上,或者成对室早搏数量减少达到了80%及以上,15 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以及运动过程中达到了5 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2)无效:未满足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QT 延长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出现3 例QT >500ms 的情况,总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共出现9 例QT >500ms 的情况,总发生率为21.43%,两组患者QT 延长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QT 延长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3.讨论

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因心脏冲动节律、频率、传导速度、起源部位或者激动次序发生异常所致。患者多表现出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心源性猝死[2]。在对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以尽快纠正心律失常症状为主,在降低死亡率上有着积极意义。目前用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非常丰富,其中以胺碘酮为代表的钾通道阻滞剂的临床效果受到了学界的肯定。

有研究者认为[3],QT 延长是胺碘酮用药后非常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更是Tdp 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标志。有研究者认为[4],在对胺碘酮用药期间,必须对患者的QT 间期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表示年龄、电解质代谢紊乱、器质性心脏病等均是导致QT 间期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有学者发现胺碘酮所导致的QT 间期[5],主要是药理学持续积累引发的累积效应,当服用剂量在达到了10g 后在达到最大抗心律失常效果的同时,也是QT 间期发生的高峰时段。为此,其建议在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可适当减少服用剂量或者缩短服用疗程。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了84 例老年患者,对比胺碘酮标准用药方案和缩短疗程胺碘酮用药方案,根据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仅出现3 例QT >500ms 的情况,总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这就表明通过对胺碘酮的服用疗程进行缩短,能够有效控制QT 间期延长情况。而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来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缩短胺碘酮的服用疗程,不仅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较好的实现不良反应率的控制。该结果与朱素燕等[6]研究结论一致,其认为减少胺碘酮的服用剂量,并不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带来任何影响,但能够控制QT 间期延长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短疗程胺碘酮用药方案,在取得相同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QT 间期延长问题,改善用药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故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室性胺碘酮疗程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治子宫脱垂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