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50 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疗效分析

2021-01-04 08:45何明星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卡因硬膜外置换术

何明星

(长顺县医疗集团中心医院 贵州 黔南 550700)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接受康复功能训练,可使假体关节功能有效改善,但是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剧烈疼痛者占多数,一定程度上影响康复训练效果。近年来,连续股神经阻滞成为术后康复镇痛的热点话题,准确的穿刺置管定位在连续股神经阻滞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镇痛效果的关键所在,临床镇痛时多选用神经刺激器,可使神经阻滞成功率大幅提升,但是由于仍无法全面观察神经结构,导致置入神经刺激器置入时,会造成神经损伤,镇痛效果不理想[1]。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可观察神经结构,直接观察穿刺情况,提升局部穿刺镇痛效果。鉴于此,我院特选用50 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入组研究,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在术后康复镇痛中的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期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50 例入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年龄41 ~82 岁,平均年龄(63.72±1.58)岁,体质量48~62kg,平均体质量(53.64±3.74)kg;观察组25 例患者中男性16 例,女性9 例,年龄43 ~84 岁,平均年龄(63.68±2.11)岁,体质量49 ~64kg,平均体质量(53.92±3.46)kg;病例间无显著差异,P >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均在L3 ~4 间隙内开展腰硬联合麻醉,选用0.5%布比卡因比重液,剂量为2 ~3mL,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将T10 作为麻醉平面,利用气囊止血带,于膝关节前正中处作一切口,髌骨内侧入路,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术毕后给予格拉司琼,剂量控制在6mg。

股神经穿刺置管方法:术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取外展并外旋15℃,利用便携式彩色二维超声仪与高频线阵探头,开展股神经阻滞时,将探头水平放置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cm 处,使探头长轴与大腿纵轴处垂直,待探头显示图像清晰后,获取髂耻弓筋膜处超声图像[2],对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等处由内向外观察,通过平面内技术,采用16G 静脉注射套管针置入大腿外侧皮肤,沿着超声束扫描平面向内侧方面,将穿刺针进针,角度以30°~45°为佳,沿着缝匠肌至髂腰肌表面股神经处进入后,回抽无血,将少量生理盐水注入,待生理盐水扩散至髂筋膜深处股神经周围后,将0.25%罗哌卡因注入,注入量为15mL,通过水分离技术,使罗哌卡因可扩散至股神经周围间隙内,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将导管再次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观察扩散情况,位置合适后将导管固定。

②术后镇痛:利用术后接电子镇痛泵开展术后镇痛,让患者自行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芬太尼镇痛,用药方案:将1.0mg 芬太尼+120mL 生理盐水,芬太尼的负荷量为0.05mg,背景剂量为每小时2mL,自控镇痛时每次1mL,每次锁定时间为30min。观察组开展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治疗,用药方案:选择0.25mL 罗哌卡因140mL,负荷量为15mL,背景剂量为每小时2mL,患者自行镇痛时每次3mL,锁定30min。功能锻炼前15min 开展1 自行镇痛,持续镇痛2d,若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可加用200mg 塞来昔布,疼痛仍未缓解者,可肌注哌替啶75mg。

1.3 观察指标

①于术后8h、12h、24h 与48h 的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0 ~10 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②于术后24h 与48h 测量患者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③采用Rameasay 镇痛评分对两组术后镇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1 ~6 分,2 ~4 分提示镇静满意,1 分提示镇静不足,5 ~6 分提示镇静过度[3]。④记录患者首次自控镇痛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4.0 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 与χ2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首次自控镇痛时间、镇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s)

分组n首次自控镇痛时间(h) 镇痛评分(分)观察组2510.26±0.793.12±0.86对照组256.59±1.494.15±0.76 t-10.88064.4872 P-<0.05<0.05

2.2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s,分)

分组n8h12h24h48h观察组250.41±0.26 1.06±0.58 1.31±0.69 1.01±0.54对照组251.52±0.13 2.68±0.42 1.78±0.22 4.08±0.76 t-19.092511.31126.455916.4644 P-<0.05<0.05<0.05<0.05

2.3 两组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对比

在术后24h、48h 时间点,观察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对比(±s,°)

表3 两组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对比(±s,°)

分组n24h48h观察组2545.69±2.7566.29±1.57对照组2531.52±3.9545.69±2.85 t-14.720531.6550 P-<0.05<0.05

3.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与完善的镇痛方案,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更易完成患侧膝关节活动,有效预防术后粘连等不良事件发生[4],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预防心血管疾病、肺部并发症发生。静脉镇痛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不影响肌力水平等效果,但是由于镇痛药物会作用于全身,导致用药后相关不良反应较多[5]。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易出现尿潴留、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由于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老年人占比较大,围术期极易出现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采用抗凝药物预防上述并发症发生,但是此时也会增大硬膜外血肿可能,导致硬膜外镇痛在临床中存在一定限制。

近年来,连续股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中获得较为理想效果,特别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报道相对较多[6]。局部麻醉药物充分扩散在神经周围,是保证阻滞镇痛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选用的神经阻滞定位方式较多,其中包括异感定位、解剖定位、神经刺激器定位、超声定位等多种方式,前两者属于盲探法,此法无法对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观察,导致阻滞效果不仅无法得到保证,也会对神经与周围血管造成一定程度损伤,术后利用神经刺激器也无法使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也会对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利用超声引导定位神经阻滞情况时,可对神经结构、穿刺针进行直观观察,可使导管前端准确放置在股神经表面,使股神经周围充分分布着麻醉药液,使阻滞效果有效提升。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8h ~48h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镇痛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h 与48h 时间点下测量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果证实,相比于静脉芬太尼镇痛效果比较,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使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减轻,减少患肢肌力影响,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确切镇痛效果,对下肢肌力影响较小,可作为理想镇痛方式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卡因硬膜外置换术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反肩置换术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