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CP、AKA、APF 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2021-01-04 08:52韩伟东刘海梅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灵敏度

韩伟东 刘海梅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破坏等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全身关节对称性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治愈方法,大多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若未能有效控制住病情,可导致患者关节永久性破坏与功能丧失。因此尽早诊断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RF 等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本文对我院7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70 名健康体检者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3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96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A 组纳入标准:(1)符合ACR1987 年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无认知功能障碍;(3)有晨僵等临床症状;(4)近半年未接受过相应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性疾病;(2)精神疾病;(3)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本次研究中,女性71 例,男性39 例;年龄33 ~69 岁,平均(49.2±1.6)岁。

1.2 方法

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将血样至于抗凝管中,离心处理后待检。RF 检测使用HITACHI 7600 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CCP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KA 与APF 采用试剂盒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1.3 评价标准

RF 超过15.9U/mL 为阳性;CCP 在25U/mL 及以上为阳性;AKA 在荧光显微镜下角质层出现板层状现状荧光则为阳性;APF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核的周围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均质荧光颗粒判断为阳性[1-2]。以“风湿四项”(ASO、CRP、RF、ESR)检测结果为“金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处理诊断结果,计数资料以为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风湿四项检测确诊46 例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96%、94.29%、93.10%,CCP 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74%、62.86%、89.65%,联合检测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测,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RA 患者各指标阳性检出率见表1。

表1 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结果

表2 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效能[%(n/n)]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全球发病率约为1%,我国发病率在0.4%以下,虽然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低,但却是导致我国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重要原因,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往往起病隐匿,可累及患者关节、肌肉、消化系统等,该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加重,且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进展,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关节永久性破坏与功能丧失,导致患者行动受限、偏瘫。因此,尽早识别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利于尽早通过药物干预控制病情进展,对延缓患者出现不可逆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RF 即类风湿因子是人们最早发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抗体,大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样本中可以检测出类风湿因子,但其特异度不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中也可以检测出类风湿因子,容易出现误诊与漏诊的情况。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指标,类风湿因子的特异度有待提高,将其单一用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早期疾病患者中有较大的局限性。

CCP 抗体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于上世纪初被国外学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发现了这一抗体,且在拥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患基因患者体内发现了高滴度CCP 抗体,拥有PTPN22 1858T基因与CCP 抗体阳性的人群,大多数在随访5 年内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3]。国内外研究报道,部分患者在确诊一两年前,其体内就可检测出CPP 抗体,且抗CCP1 代阳性无症状人群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危险性为常人的20 倍[4-5]。抗CCP 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与抗CCP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骨质破坏与关节侵袭性的风险更高,这一结果已经临床证实。

AKA 抗体即抗角蛋白抗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特异的自身抗体之一,于上世纪70 年代末被Young 发现,是细胞骨架成分的一种。AKA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阳性率接近60%,特异度约为98%,其罕见于其他非RA 患者体内,其他疾病中的AKA抗体阳性率不到6%,是临床一种特异性诊断标记物[6]。与CCP抗体一样,AKA 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AKA 阳性的健康人群,随访后发现绝大多数均可发展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APF 即抗核周因子是一种不溶性蛋白质,以IgG 型为主,大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PF 检测结果为阳性,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疾病中也可见阳性。在滴度1:20 的实验条件下,APF 的灵敏度近49%,特异度近92%,其灵敏度不高[7]。

由于单一RF、CCP 抗体、AKA、APF 指标检测的灵敏度或特异度不高,因此仅仅依靠RF、CCP 等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容易出现误诊与漏诊的现象,故临床一般采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RA。在张会芬等人的研究中,对RA 患者以及非RA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RF、CCP 抗体与AKA 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发现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5.23%、97.84%[8]。林丽文等人的研究中也证实AKA 抗体、APF 与RF 联合检测使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度得以显著提升[9]。鉴于上述分析,故本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了RF、CCP、AKA、APF 联合检测,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70%%、95.65%%、97.83%,均高于单一检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本文结果来看,单一指标检测对RA 的诊断均存在局现象,而联合检测可以互补,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与灵敏度。

综上所述,RF、CCP、AKA、APF 联合检测对早期识别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灵敏度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