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2021-01-04 08:45李凤琴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宫颈癌住院实验组

李凤琴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江苏 盐城 224400)

宫颈癌属临床多发病,其患病率仅排名于乳腺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患病人数愈加增多,现阶段临床对此常采取放疗予以控制治疗,目的在于弱化癌细胞扩散作用,但在诊治期间易形成多种应激效应,加重焦虑、惧怕等心绪,降低生活质量,需找寻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保证放疗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轻负性情绪,改善预后[1,2]。为此本研究对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诊的伴宫颈癌患者(34 例)开展研究,将其按普通护理、护理干预分组,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探究对象此区间本院接诊的34 例伴宫颈癌患者,均行放疗诊治。纳入标准:经全方位诊断满足宫颈癌判别标准[3];初次行放疗诊治;患者知情。排除标准:肝肾肺功能障碍;并发恶性肿瘤、精神疾病;非自愿参与研究。依据简单分样法分组,可将其划分为参照组(n=17)和实验组(n=17),参照组年龄临界范围35 ~67 岁,均龄(50.24±5.47)岁;病程6 个月~1.5 年,均程(1.05±0.22)年,9 例腺癌、8 例鳞癌;实验组年龄临界范围37 ~65 岁,均龄(51.04±4.78)岁;病程6 个月~1.5 年,均程(1.05±0.22)年,10 例腺癌、7 例鳞癌。两组组间一般资料比对分析,P >0.05,存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普通护理:予患者生命指征测定、疾病日常监护、用药指导等基础性服务。

护理干预:①护理评估环节。进行患者既往病史的实时评估,住院期间严密检测病况,动态追踪其存有的健康问题,且辅以预见性干预。②健康教育。放疗后,告知患者宫颈癌致病因子、预后等知识,阐明诊治后性功能有所退化,教授其性生活知识及要点,降低出血、干涩等风险。③饮食指导。放疗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故饮食要以促消化、清淡为主,适时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摄入,强化免疫力。若阴道出血量较大,建议进食花生、红枣等补益气血食物;白带增多用食薏苡仁等祛湿食物;白带多且呈水样状,进食鸡肉与鸽蛋;当有显著消化道反应,进食健脾和胃食品,如金桔、香蕉等;若有放射性膀胱炎,进食银耳、山药及牛奶等滋阴食物。诊治期间经济产气、生冷食物。④放疗局部皮肤护理,要及时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保护好照射区域的皮肤,服装以宽松柔软透气为为佳,避免局部皮肤因摩擦而导致感染。要提前告知患者照射区域的皮肤在长时间的治疗后,会有出现红肿痒的现象,可以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一点出现此状况不必过度紧张。⑤功能训练。放疗后1~2 个月,引导患者行缩肛训练,每2 日1 次,提升盆底肌收缩功能。⑥生活护理。按时清洗阴道,并涂抹些许金霉素鱼肝油,以防有性交痛反应。同时向患者宣讲情绪波动起伏过度亦能诱发疼痛、出血,因此保持心情愉悦、放松极为重要。⑦心理护理。观察患者于放疗中的情绪表现,多与其沟通、交谈,诱导其主诉,并行针对性疏导,减轻心理压力;教授患者疾病康复技能,鼓励其和康复病友交流,建立康复信心。情绪不佳时鼓励其向家属及护理人员倾诉,宣泄烦躁、焦虑,缓解情绪。放疗中如若有不适感,可借助深呼吸、音乐疗法等进行专注力的分散,以促使气血通畅,心情稳定,提升治护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住院时间及SAS 评分。参考SAS 量表进行两组焦虑状况的实时评估,分数越低越好。②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膀胱功能障碍、静脉栓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SPSS21.0 的统计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如并发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如焦虑状况用(±s)表示,行t 检验,P <0.05 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住院时间、SAS 评分

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1.02±5.13)比参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5.25±2.34)明显缩短,且实验组患者的SAS 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SAS 比较(±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SAS 比较(±s)

组别n住院时间(d)SAS(分)干预前干预后实验组1711.02±5.1359.58±6.7832.02±3.14参照组1715.25±2.3459.67±6.6744.24±6.51 t-4.3100.0549.712 P-0.0000.9570.000

2.2 并发症

统计数据比较,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对比,实验组膀胱功能障碍、静脉栓塞发生率3.0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分析[n(%)]

3.讨论

宫颈癌属女性多发性、常见性疾病,患病率正以逐年升高趋势呈现,临床认为,该病发病共包含两个阶段,其一为35~39 岁,其二为60 ~64 岁,但近年来发病趋势愈加年轻化,需引起高度重视[4-6]。放疗是宫颈癌有效诊治措施,诊治后患者阴道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效应,影响腺体分泌,进而诱发干涩、出血等不良事件,甚至是削弱卵巢及内分泌功能。再加上部分患者对宫颈癌致病因子、诊治措施等知识无全面认知,常常担心失去生命,产生悲观、惧怕等不良情绪,不仅使免疫功能降低,且促进癌细胞扩散,所以,于诊治期间融入积极干预至关重要[7,8]。

本文中,实验组住院天数、SAS 及并发症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 <0.05),提示护理干预于宫颈癌放疗期间具理想运用效果。分析原因:护理干预是适应现代化医学的必然要求,其牵涉护理层面广泛,通过饮食、生活、心理等干预全面促进机体康复。饮食护理可进行机体能量的积极供应,针对不同表现患者,采取个性化饮食干预,保证营养摄入,加强机体防御机制;不良心绪对疾病恢复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予患者心理干预,强化与其的沟通频率,诱导其主诉,进而开展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生活护理的推出有利于协助患者形成健康、规律的习惯,降低放疗后并发症[9,10]。

综上所述,宫颈癌患者在放疗后,会产生焦虑、绝望等不良情绪,生活质量也会因此下降,通过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仔细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针对患者的身心障碍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引导其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疾病,日常指导患者使用营养支持需要的食物,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所以宫颈癌放疗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进行其焦虑情绪的大幅度舒缓,亦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使用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宫颈癌住院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