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

2021-01-04 08:45李洁李虹儒陈聪郭利香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出血量剖宫产阴道

李洁 李虹儒 陈聪 郭利香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产科 广东 惠州 516000)

剖宫产是对难产、合并妊娠并发症产妇妊娠终止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对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控制[1]。以往认为,剖宫产产妇在术后6h 的去枕仰卧位后,方可翻身活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产妇若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则较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受压皮肤损伤、腹胀等并发症的情况,影响其预后[2]。加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是将多学科技术相结合,为产妇实施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尽量将产妇手术相关应激反应程度降低,使其术后更加快速的康复[3]。本研究主要对加速康复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的效果作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100 例剖宫产产妇,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每组50 例。

纳入标准:(1)存在剖宫产指征,且手术治疗成功;(2)自愿配合者。

排除标准:(1)精神或智力水平障碍者;(2)肝肾心等功能严重障碍者;(3)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4)拒绝配合本研究者。

实验组中,年龄20 岁~40 岁,平均(28.02±3.69)岁,孕周38 周~41 周,平均(39.63±0.39)周,初产妇32 例,经产妇18 例。对照组中,年龄21 岁~40 岁,平均(29.63±3.72)岁,孕周38 周~40 周,均值(39.59±0.33)周,初产妇33 例,经产妇17 例。对比两组剖宫产产妇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可比性较好,且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协助产妇保持为去枕平卧位,适当按摩产妇的手脚,抬高臀部来改善局部重力。6h 后协助产妇翻身,指导其进行母乳的喂养。

实验组术后加快康复护理干预,即术前给予产妇加速康复护理的相关健康教育,术后强化产妇的护理评估以及干预,具体为:

1.2.1 护理评估

术后2h 内,每0.5h 进行一次翻身,术后6h 内,每1h 对于产妇的阴道流血、伤口、子宫收缩、宫底高度、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评估产妇的肠鸣音、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疼痛等情况。

1.2.2 护理措施

(1)体位护理,术后强化产妇生命体征等的监护,若其BP水平在90/60mmHg 以上,则可协助其保持为平卧垫枕位。术后6h,若阴道出血量500ml 以下,生命体征平稳,无眼花、头晕、心悸等症状,则可将床头抬高30°,产妇保持半卧位[4]。

(2)被动下肢运动,在产妇麻醉未恢复前,嘱咐产妇适当对产妇小腿按摩,并轻捏腓肠肌,颈前向颈后实施环状按摩,并按摩产妇的腿部至脚踝,之后轻摇产妇的双脚,以上动作均进行5 遍,整个过程为5 次,每15min 进行1 次重复,在此过程中,保持动作的轻柔,观察产妇具体肢体知觉恢复的程度。

(3)下床活动指征,术后12h,若产妇疼痛评分3 分以下,生命体征稳定,产后出血量500ml 以下,则可指导其进行离床活动。离床活动前,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镇痛泵的按压。

(4)主动运动,颈部运动:指导产妇点头、抬头、摇头;乳房按摩:对乳房顺时针按摩,对乳汁分泌促进;按摩内关穴:手掌关节横纹中央,向上三指宽处的凹陷处,实施按摩干预;子宫按摩:以顺时针的顺序对下腹部按摩来对子宫收缩促进;踝泵运动:外翻、背伸、内翻、跖屈踝关节。以上运动均可产妇的耐受情况进行,每2h 进行1 次。

(5)离床活动,术后12h 左右,可协助产妇离床,可先站立,之后行走,从床边运动向周边运动过渡,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产妇耐受为宜,尽量控制时间在20min 内。

(6)饮食护理,术后4h,适当给予产妇饮水干预,6h 后可指导其进食流食,24h 后可正常饮食,嘱咐产妇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清淡,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多餐[5]。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性。

术后恢复情况:主要为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24h 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并发症:主要为肠梗阻、尿潴留、胃肠胀气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作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分析

实验组剖宫产产妇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24h 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分析(±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分析(±s)

组别例数肠鸣音恢复时间(h) 术后24h 阴道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泌乳时间(h)实验组5019.21±2.12191.23±32.6917.69±2.1215.21±3.6240.78±5.69对照组5022.26±3.25230.65±29.7522.16±2.0319.05±4.1658.51±6.32 t-5.5586.30610.7694.92414.742 P-0.001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n(%)]

3.讨论

剖宫产是产妇主要的分娩方式之一,其在保证母婴安全性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但是产妇以剖宫产的方式分娩,会导致其术后恢复的较慢,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6]。虽然在产妇剖宫产过程中,已经强化了产妇的各项护理干预,但是仍然难以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因此,在产妇剖宫产后,仍然需要强化产妇的护理干预[7]。

实验组剖宫产产妇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24h 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00%。表明加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可缩短其康复的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加速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促进产妇建立康复的信念,适当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从而降低阴道出血量;术后向产妇以及其家属进行下床活动要点、技巧等的讲解,并协助其下床活动,能够确保产妇更加安全进行下床活动,对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增强其康复的自信心,且可充分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更好自主排尿,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8];剖宫产产妇会因为手术牵拉、创伤、麻醉、术后切口疼痛、卧床等,而导致其肠蠕动速度变慢,甚至消失,因此出现排气功能障碍、腹胀,实施加速康复护理,则能够通过产妇阴道流血、宫缩、生命体征、一般情况等的观察,引导产妇更好进行康复活动,以此促进肠道蠕动,对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缩短术后康复的时间[9]。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有着较高的价值,可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康复的时间,对改善产妇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出血量剖宫产阴道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保留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临床体会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