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APP 对促进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观察

2021-01-04 08:45高丽琼储雯雯王伟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分层资料血压

高丽琼 储雯雯 王伟

(方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62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更是明显攀升。最新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全国已有近3 亿高血压患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由于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2]。据统计,全国中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九五"期间为24%[3]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与其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饮食和运动行为均会影响机体的血压波动,而这些行为又与个体的认知水平有关。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平时只有配药时候才到医院来。因此,日常的生活照护与自我管理成为影响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的关键。传统高血压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有面对面教育、发放材料、举行讲座以及随访等[4]。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网络平台逐渐成为医疗新兴领域,有不少学者将其运用于诊疗中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旨在借助网络平台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动态监护并开展针对性的知识教育,促进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对疾病的理解,强化自身管理,利于病情的控制和转归,从而提高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慢性病管理平台内的六个小区:海德、兰桥、珠江、建设、鼎信、天乐共计200 名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40 ~60 岁患者;②在本中心定期就诊者;③各项躯体功能无明显障碍;④高血压危险分层为高危及以上;⑤有可移动设备并能正常使用;⑥家庭医生签约患者;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⑧近一年内固定居住在本社区。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不固定居所者;③有明显的智力障碍、意识障碍及严重精神疾患者;④慢病系统资料不全者;⑤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情况。

200 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8 人,对照组102 人。入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通过一般护理干预,高血压专病门诊负责接待,向其介绍主治医师;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遵医嘱给于相应的药物治疗,并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网络平台互动式照护。

1.2.2 成立干预小组 由专科护士作为干预小组组长,共4名成员,包括2 名护士和2 名全科医师。成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将其归纳总结出干预措施,具体以“高血压指导、网络、微信”为关键词。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干预内容。

1.2.3 建立管理群 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群。提前预约时间对慢病管理系统筛选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初步上门评估,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目的,经患者同意后指导其加入健康管理交流平台,以便于互动指导。护士不定时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的相关信息,内容包括:饮食管理、运动调节、血压自我监控以及经验交流等。并以链接、图文、音频等方式每周进行至少1条信息的推送。要求所有患者学习后回复“已学”,以便于护士做好数据统计。若患者有疑问,每周日可于晚上6 ~9 点进行线上答疑。

1.2.4 实施针对性指导 护士每周对推送的干预内容及患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压。内容主要包括:①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进而有效稳定血压。②患者可将每周饮食与运动在交流平台进行汇报,护士对患者饮食与运动进行动态指导与调整。③提醒患者定期进行血压测量,记录血压测量数值,并指导正确的血压测量方式。④在进行有效答疑的同时对该患者进行正确的慢性病随访指导,提醒患者注意事项。

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1.3.1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调查问卷 研究者在查阅文献,结合高血压相关知识量表[5]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拟定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共分为两个部分:①基本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②高血压相关知识如血压判断值、服药状况、诱发因素、有效测量、控制方法、高血压危害、饮食运动等。共计10 个题目,均为选择题,答对计为正确、答错记为不正确。

1.3.2 资料收集 该调查问卷由患者在进行健康管理1 年后进行填写,由护理人员统计其血压稳定情况及评估新血压危险分层状况。问卷发放200 张,回收200 张,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危险分层情况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危险分层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经过1 年健康管理和未进入健康管理APP 学习交流的对照组患者一起再次进行高血压危险分层,干预组中13 例极高危患者分别降级为2 例高危,6 例中危和5 例低危。17 例高危患者分别降级10 例中危和7 例低危。而对照组中14 例极高危仅有4例降为高危,2 例降为中危。35 例高危中仅有5 例分别降为中危和低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8)。

3.讨论

3.1 健康管理APP 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除了与遗传因素相关外还与患者本身的自我行为及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大部分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无法做到正确有效控制血压,不仅无法控制血压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重高血压对自身的伤害。传统的教育方式为口头上及纸质的宣教,单方面的宣教由于护患双方所掌握理解不同导致无法达成预期,甚至使患者在行为上引起偏差。有资料显示,微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护理的运用得到了良好效果[6]。随着科技发展,网络平台的使用在慢性病管理中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互动式的管理能使患者无论身在何地都能及时学习到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3.2 健康管理APP 可加强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互动式的干预,干预组患者掌握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示通过健康管理APP 的互动能提高患者自身效能,在潜移默化中让患者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利于血压控制。作为网络交流平台及新型管理模式,患者与医护人员在一条看不见的绳上形成一种新的纽带,能有效维系患者及本中心的良好关系。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医护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寻求答疑的渠道,患者也为医护提供了一个有效健康教育的宣传方式。患者一方面在闲余时间中丰富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又与他人一起分享交流,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率。网络平台除具有操作简便、信息送达及时等优点外,还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患者可随时翻阅历史消息,并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7]。患者在与病友、护士的互动性交流中,能彼此传授经验及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榜样的力量,不断纠正自我角色认知,使其从内在的诉求出发做出相应的行为改变[8]。

3.3 健康管理APP 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分层的层级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分层较对照组的分层降低更明显(P <0.05)。在网络APP 互动管理模式中患者接受信息方面更广泛全面,传播形式(文字、图片、语言、视频)多样化,克服了常规健康教育的盲从性、随意性、零散性等缺点,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精细,也可随时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9]。健康管理APP 的干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实行了远程监护,帮助患者更好了解疾病、控制病情。对患者的血压自我管理有促进作用,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分层资料血压
稳住血压过好冬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雨林的分层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