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04 08:45李晓梅陈英史婵婵祝冲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体征内科重症

李晓梅 陈英 史婵婵 祝冲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1]。疾病早期患者临床表现包含咳嗽与胸闷,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产生发绀、呼吸窘迫以及低氧血症。临床中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不但需要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快患者病情康复速度,促进疾病治疗效果,从而挽救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文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接诊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88 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44 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将其纳入对照组,给予剩余44 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将其纳入研究组;对照组44 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9 例,年龄24 ~59 岁,平均(39.41±4.25)岁,其中文化水平属于大专及以上患者15 例,高中患者15 例,初中及以下患者14 例;研究组44 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男性24 例,女性20 例,年龄25 ~58 岁,平均(39.75±4.15)岁,其中文化水平属于大专及以上患者17 例,高中患者15 例,初中及以下患者1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可以进行比较,且经伦理学机构批准。

1.2 纳排标准

诊断标准[3]:经胸部CT 或MRI 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纳入要求:符合呼吸内科重症的标准;患者知晓本次研究,依从性较好。排除的患者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用药禁忌或过敏患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外伤等。

1.3 方法

对照组44 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病情观察,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与基础护理服务。

研究组44 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为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服务:①通气护理:在患者接受吸氧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检查面罩或是鼻导管通畅性,倘若出现分泌物马上清理;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介绍通气治疗的作用与相关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对于情绪不好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其理解,缓解患者心理负担;②药物指导: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入医院之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为其介绍疾病基本知识,其中包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对于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显著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具体文化程度、职业以及经济收入等为其开展针对性心理指导,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③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头部保持后仰,提高对患者病房的巡视力度,严格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改变情况,按时复查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④饮食指导:依照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爱好为其制定饮食方案,提高每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热量的摄入,严禁使用熏制、刺激性、腌制以及辛辣食物;⑤口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住院过程中会接受大量抗生素治疗,十分容易引发口腔菌群失调,导致霉菌感染等相关口腔疾病,对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饭后马上漱口,确保口腔卫生。

1.4 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4]: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表现症状全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水平,代表显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表现症状出现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代表有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表现症状没有任何变化,或是产生加重,代表无效。

记录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与呼吸频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两组对比所获各项数值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 加以计算,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通过t 与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护理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2.2 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与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

心率(次/分)研究组4474.11±0.46 47.05±0.53 17.62±1.89 69.11±5.62对照组4470.04±0.41 52.02±0.56 24.16±3.12 79.26±6.34 t-78.05371.1063.6334.566 P-<0.05<0.05<0.05<0.05组别例数动脉血氧分压(mmHg)二氧化碳分压(mmHg)呼吸频率(次/分)

2.3 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44 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6.77±0.73)天,对照组44 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9.75±1.25)天,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

3.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的起病比较隐匿,起始症状多是咳嗽,少数患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此外没有明显的异常[5]。疾病确诊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呼吸频率和节律幅度均改变,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呼吸内科重症的治疗方法更多,与此同时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更高。常规护理以疾病为核心,不再适应患者的实际需求,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

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护理干预更具全面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6]。护理期间,能强化对临床患者精神以及心理等方面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严格遵照医嘱接受各项诊疗计划,从而加快身体康复速度,降低住院成本[7]。通过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研究组与对照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护理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明显,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与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明显,和孙晓蕾的研究结果相近。其中,通气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呼吸换气功能,是临床治疗的基础;药物指导能帮助患者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病情观察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饮食指导能摄入充足的营养,加快病情恢复;口腔护理能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继发性感染。结合文中数据,可见相比于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临床中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保证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缩短住院时间,推荐患者应用。

猜你喜欢
体征内科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