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例骨折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1-01-04 08:45张琴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骨折心理护理

张琴

(台州市立医院骨三科 浙江 台州 318000)

骨折属于临床常见外伤,但骨折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很多患者无法面对或是不能适应突如其来的伤害,所以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况,对其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同时不利于预后[1]。经临床研究发现,调查并分析骨折患者心理状况,掌握其内心不良心理反应后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患者康复[2]。基于此,此研究特择我院骨科80 例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具体分析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方式,借助自制心理状况调查问卷,择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内骨科80 例骨折患者,其中49例男性,31 例女性,年龄18 ~79 岁,平均(48.50±20.23)岁。

1.2 方法

此研究所用心理状况调查问卷为医院自制,问卷内容内含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和临床相关情况(对骨折知识了解程度、围术期心理状态、对治疗因素的担心)[3]。调查时安排责任护士逐项询问患者,让患者自主选择并且回答,若患者自身理解能力不高,要求责任护士逐条解释。问卷须由患者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此研究共发放问卷80 份,有效回收80 份,回收率高达100%。

1.3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借助SPSS16.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骨折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具体表现

80 例骨折患者,围术期心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见表1。

表1 骨折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具体表现

2.2 骨折患者心理不良成因分析

借助问卷调查方式对骨折患者心理不良反应成因进行分析,见表2。

表2 骨折患者心理不良成因分析

2.3 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经护理后80 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s,分)

表3 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s,分)

注:焦虑用SAS 量表评定,<50 分记录“无焦虑”,50 ~60 分记录“轻度焦虑”,>60 分记录“中重度焦虑”。抑郁用SDS 量表评定,<53 分记录“无抑郁”,53 ~60 分记录“轻度抑郁”,>60 分记录“中重度抑郁”[4]。

时间例数SASSDS护理前8053.26±4.5266.56±3.56护理后8025.15±2.1530.48±2.15 t-50.231577.5956 P-P <0.05P <0.05

2.4 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较护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3.讨论

心理应激反应是机体自带的一种适应功能,当机体健康状况出现变化时,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都会形成应激源而对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在机体出现应激反应过程中,积极、有效得分应激可以帮助机体很好的服不良刺激进行抵御,但负性的应激会对机体产生直接损害。

近年来,在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因素的推动下,骨科骨折患者临床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而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外科手术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手术具备一定的创伤性,同时手术也是主要应激源,会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6]。

通过对骨折手术患者内心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和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恐惧:骨折多由外力撞击等因素造成,且绝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伤肢肿痛、伤口出血等症状存在,所以骨折后,患者会存在恐惧心理,害怕自己有生命危险,或者是会因为骨折而出现致残,影响工作或学习;还有一部分患者,担心治疗失败,因此恐惧心理严重。(2)急躁:骨折后疼痛剧烈且患者活动受限,因此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急躁心理,要求医生立即止痛并尽快手术。(3)焦虑:骨折治疗期间,会对患者进行骨折肢体固定,直至治愈后,患者在其期间内是不能自主活动的,但很多患者急于下地活动,因此焦虑情绪较严重。(4)担心怀疑:部分患者在入院后会变得异常敏感,自己内心的想法比较多,会将自己内心想法和医护人员表情、语言联系起来,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措施产生怀疑。整日忧心忡忡[7]。(5)孤独感:骨折会使患者短暂的原理家庭和单位,加之住院环境对患者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患者极易产生孤独心理。在生活无法自理、行动不便等因素的推动下,患者度日如年,孤独感较严重。

随着临床护理服务的不断转型和完善,我们在对骨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不仅要以疾病为中心,更要关心和重视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理不良反应,强化围术期心理疏导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面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促进患者更好康复。(1)强化健康教育:严格以患者病情、文化程度为依据,通过知识讲座方式开展教育;每周周六早晨9:00—10:00 开展。具体教育内容内含骨折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居家护理干预措施、并发症预防等。将饮食控制重要性、运动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督促其改善不健康饮食习惯,叮嘱其少食多餐。(2)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要求医护人员态度真诚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实际护理措施开展过程中严格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并尊重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帮助患者短时间内解决困难,缩短与患者的距离,确保患者可以更好的了解护理工作。日常沟通过程中注意沟通技巧,严格根据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进行沟通[8]。(3)缓解疼痛:及时关心和同情患者。可以通过抬高患肢、局部按摩等措施来缓解疼痛;在护理措施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增加患者痛苦。日常休息时可以播放舒缓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同时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调查并分析骨折患者心理状况至关重要,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骨折心理护理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