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1-01-04 08:45徐小云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自理心衰心理健康

徐小云

( 扬州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由于心肌疾病、血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引发患者出现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的变化及功能的损伤,导致其心室泵血功能下降,造成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临床症状,称为心力衰竭[1]。患者多为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等稳定其体征,避免进一步恶化,但由于病程较长,患者治疗依从度欠佳,需要配合护理干预进行配合。在常规护理配合给药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应当增加运动康复,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并结合情绪管理,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减少其情绪波动影响临床指标,为患者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选取2018 年5月—2020 年4 月于扬州友好医院收治并护理的60 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对比其康复率,现将结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4 月于扬州友好医院收治并护理的慢性心衰患者60 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布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60~85岁,平均年龄(72.25±11.75)岁;研究组患者男17 例女13 例,年龄范围为61 ~84 岁,平均年龄(72.28±10.72)岁。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别不显著(P >0.05),有可比性。通过讲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患者均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却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者;(2)患者经检查,确诊并非患有慢性心衰;(3)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加入,并对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集整理配合且无异议患者;(4)有自我行为能力,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患者。

排除标准:(1)患者并非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者;(2)患者经检查,确诊并非患有慢性心衰;(3)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不愿意加入且无异议,不愿意配合患者;(4)无自我行为能力或感知能力存在异常,语言表达能力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临床指标,对病情变化的及早判断,敦促良好的休息及活动习惯,饮食进行调整,遵医嘱配合药物治疗、氧气吸入等[2]。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1)运动康复。①对于Ⅱ级心功能患者,指导其每日定时进行散步、爬楼梯等锻炼,但需保证每日爬楼梯不可高于两层,步行低于1km。鼓励其自主完成简单的生活自理,如穿衣、洗漱等[3];②对于Ⅲ级心功能患者,可以在每日充分休息的基础上,在床边完成简单的站立,逐渐移动脚步行走等,3 次/d,15min/次,逐步鼓励其室内活动,并引导患者自主完成进食及排便;③对于Ⅳ级心功能患者,充分休息的同时,协助其翻身,对肌肉、关节等进行按摩,训练其床上抬高肢体,2 次/d,10min/次,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2)情绪管理。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成因、注意事项及治疗成功案例的讲解。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慰问、关怀与支持,使患者置身于友爱和谐的氛围中[4]。对产生情绪波动的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提升其信任度及安全感。引导其建立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做力所能及的锻炼及生活自理,提升其生存乐趣。(3)心理疏导,医护人员不定时的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聊天和沟通,并就患者精神状态、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统计,对比患者心理状态有无出现波动,如患者心理状态数据统计出现严重波动,医护人员应就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原因进行走访了解,及时有效的对患者加以心理健康疏导干预,提高患者倾吐意愿,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保障护理质量。(4)饮食管理,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加以有效调整,对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喜好等进行系统的统计和调查,依照患者饮食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健康饮食食谱,叮嘱患者遵照食谱进行健康饮食,满足患者机体日常营养所需,在日常的管理中,医护人员还应避免患者摄入含有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减少患者出现呛咳、噎堵等意外情况,对患者机体出现意外刺激情况,引起患者疾病发作,保障患者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率。痊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可自主完成全部生活自理;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可自主完成简单生活自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无法自主完成生活自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心理健康水平,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表SAS、SDS 进行测评,得分越低,心理健康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选取的慢性心衰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 检验,表达为(±s),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表达为n(%),P <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将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数据采集。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测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测试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水平测定评分(x±s,分)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配合给药治疗及吸氧支持等[5]。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度,但心衰会为患者带来全身状况的改变,如气体交互功能受损、活动耐受力降低等,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导致临床指标控制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情绪的管理及康复运动的调节。

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通过患者心功能等级,采取针对性运动方案选取,但也应切忌避免过劳或运动过量等导致心衰的加重。并配合生活自理引导,一方面可以逐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价值肯定,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结合情绪管理,避免患者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辅助治疗效果的达成。

通过本次观察证实,研究组患者在接受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护理方式后,患者病情康复效率、心理健康水平等数据指标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中,提供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服务模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有辅助意义,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具有科学性,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自理心衰心理健康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自立当从“自理”始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