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引导下靶向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及疗效观察

2021-01-04 08:45张薇陈彦君徐文君李佳李昭颖徐晓雪杨汉丰李兵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靶向

张薇 陈彦君 徐文君 李佳 李昭颖 徐晓雪 杨汉丰 李兵(通讯作者)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80%以上的患者出现症状时已经是中晚期,多数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1]。文献报道,约20%~30%的肝癌患者适合于手术切除,其余70%~80%只能采取非手术治疗。术后5 年生存率只能达到12%~39%[2]。

冷冻消融术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局部微创治疗肿瘤技术,具有精确度高、冷冻速度快、复温时间短、消融范围可视等特点,可快速制冷形成包裹肿瘤组织的低温冷冻消融靶区,有效摧毁肿瘤细胞,使细胞坏死更加完善;不破坏组织的支撑结构和功能,耐受好,年龄范围大,且治疗范围广[3]。靶向刀是近年我国自主研制新型冷冻消融技术,经临床应用以来,逐渐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4]。

但CT 引导下冷冻消融术操作较为复杂,术前术中护理配合极为重要。同时,冷冻消融术尚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消融后疼痛、发热等,需要临床护理干预。我院利用CT 引导下对57 例肝癌患者实施了靶向刀冷冻消融术,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医护配合及相应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现将我科CT 引导下冷冻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57 例,男41 例,女16 例;年龄22 ~83 岁,平均年龄为51.4 岁。诊断均符合2009 年《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5]。其中43 例患者为单发病灶,瘤体直径1.3~5.5cm;14例患者为多发病灶,最多者不超过3个,病灶直径1.0 ~4.6cm。

1.2 方法

1.2.1 靶向刀消融治疗

患者根据病灶位置采取合适体位(一般为仰卧或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使用靶向刀进行穿刺,待CT 扫描确认针尖位置良好后,进行冷冻消融治疗。首先采用氮气冷冻,快速降温至-150℃以下,然后开启氩气,扩大冷冻冰球范围,冷冻时间15min,冷冻结束行组织复温3min,再行冷冻消融一次。

1.2.2 围术期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机器预冷,将冷冻消融机温度降至-120℃以下,准备热水袋。②建立静脉通道,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与静脉补液及凝血药物,预防出血。

1.2.2.2 术中配合:①患者进入手术间前1h 开启空调,调节好室内温度(25℃)、湿度(50%~60%),完善各项手术仪器、设备及气体的检查工作,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吸氧,患者根据医生制定的穿刺路径在CT 床上采取既方便治疗又舒适安全的合适体位(一般为仰卧或者俯卧位)。②手术治疗:经CT 扫描后,确定冷冻刀与病灶关系适宜后,开始进行冷冻治疗。③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

1.2.2.3 术后护理:医生和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后,常规心电监测监护, 持续低流量吸氧(1 ~2L/min)绝对卧床24h。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渗出及坏死。患者术后2d内穿刺处保持干燥、清洁。

1.2.2.4 不良反应及处理:①发热: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如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肛塞退热药处理。②冻伤:如出现冻伤,一级冻伤勿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对于二级冻伤伴有较大水泡者,可用无菌注射器吸净泡内液体,并用碘伏消毒,一般在3~7d可吸收,2 周后水泡可结痂,如合并感染者可口服抗生素。③出血:如术中CT 复查出现腹腔出血,量少者可使用止血药物、补液。若术后出现无发热引起的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多考虑有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必要的循环血量。④胸腔积液:如胸腔积液量较少,无须特殊处理,较多时可采取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引流。⑤肝功能损伤:术后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加强肝功能和水电解质监测,并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巩膜是否出现黄染。

1.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嘱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休息,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一月后复查上腹部MRI 增强扫描,了解治疗效果。

1.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肝癌患者冷冻消融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效果。通过发放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术前、术后AFP使用t 检验,若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冷冻消融疗效

所有57 例患者共79 枚病灶均顺利完成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1 周复查所有患者AFP 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1)。术后4周随访MRI 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消融率约92.3%,见表1。57 例患者中,CR 34 例,PR 18 例,SD 5 例,总有效率91.2%。

表1 患者一般情况及冷冻消融疗效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术后,共有32 例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发热8 例,占14%;上腹部胀满不适8 例,占14%;疼痛7 例,占12.3%;恶心呕吐6 例,占10.5%;肝周少量出血4 例,占7%;气胸2 例,占3.5%,均为少量;低体温1 例,占1.8%。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统计表

2.3 护理满意度

通过收集统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体护理满意度为100%。治疗期间未出现一例医患纠纷及相关投诉。

3.讨论

靶向刀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微创超低温冷冻治疗技术,利用氩气及氮气作为冷冻剂,在细胞内外形成冰晶,造成细胞脱水破裂、小血管破坏导致缺氧等综合作用破坏肿瘤细胞。护理干预在CT 引导下靶向刀冷冻消融术的术前、术中、术后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较好配合医生提高治疗效率、减少相关不良反应,提高医疗满意度。

在冷冻消融治疗术中配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提前进行设备预冷,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②准备多把靶向刀,以防某把刀出现故障;③每次使用靶向刀前必须进行功能测试,测试正常后方能进行穿刺;④术前要测量氩气及氮气压力,保证压力表读数大于1500Kpa;⑤在插入靶向刀及术中CT 扫描时注意与刀连接的冷气管道不能打折;⑥同一患者手术同时使用2 把或以上刀时需提醒医生做好标记,以免混淆;⑦术中可帮助医生自制无菌温水装于无菌医用橡胶手套内,放置于冷冻刀周围的皮肤上,以避免皮肤冻伤。

综上所述,CT 引导下靶向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有效的控制肿瘤,缓解症状及稳定病情。护士不仅应熟悉冷冻治疗手术的全过程,并应对CT 机操作及影像特征有所了解,以更好配合医生。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进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信心,改善生存质量,在肝癌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靶向
消融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百味消融小釜中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