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1-01-04 08:45刘清华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本院例数

刘清华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广西 防城港 538000)

药物是用于预防(保健)、治疗、诊断疾病及具有某些用途(如避孕、堕胎等)的化学物质[1]。药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防病、治病,另一方面又可能对患者产生不利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2]。国家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自2004 年3 月15 日正式实施。其中规定: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越级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临床药学中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本院ADR 发生情况,降低ADR 的发生率,将2018 年5 月—2019 年7 月收集到的129 例报告进行分析,并将所得结论反馈临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18 年5 月—2019 年7 月的ADR 报告129 例。对ADR 报告进行逐项统计,包括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物类别、品种数量、不良反应累及的人体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引发ADR 的抗微生物类药物分布情况、ADR 报告科室及人员职业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人群分布情况

在129 例ADR 报告中,男性69 例(53.49%),女性60 例(46.51%),年龄最大者为89 岁,最小仅为18 天。ADR 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ADR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且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ADR。

表1 ADR 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2.2 发生ADR 的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在129 例ADR 报告中,静脉滴注引起91 例(70.54%)、其次为口服给药(13.18%)、静脉注射(6.20%)、其他给药途径(5.43%)、肌肉注射(4.65%),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致ADR 发生的比例分布情况

2.3 引发ADR 的药物类别、品种数量、例数及构成比例

引起ADR 的药品共涉及到8 类66 种,其中抗微生物类药品品种最多(21 种),引发ADR 亦最多(45.74%)。其次为心脑血管用药(14.73%),中药制剂(11.63%)、抗肿瘤药(10.85%)、消化系统用药(6.20%)、呼吸系统用药(5.43%)、内分泌系统用药(3.10%)、免疫调节剂(2.32%),见表3。

表3 引发ADR 的药物类别、品种数量、例数及构成比例分布情况

2.4 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

在收集的129 例ADR 报告中,临床表现多为过敏反应(48.06%)。其他系统为全身性反应(20.93%)、胃肠道系统(10.85%)、肝功能系统(4.65%)、呼吸系统(0.78%)、五官反应(4.65%)、神经系统(4.65%)、免疫系统(3.10%)、血液系统(1.55%)、泌尿系统(0.78%)。药品不良反应可能发生于人体的各个系统,见表4。

表4 ADR 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5 引发ADR 的抗微生物类药物分布情况

在收集的129 例ADR 报告中,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有59例。其中头孢菌素类发生ADR 最多(66.10%)、其次为青霉素类(10.16%)、喹诺酮类(6.78%)、抗结核药(6.78%)、碳青霉烯类(5.08%)、糖肽类(1.70%)、咪唑衍生物(1.70%)、抗真菌药(1.70%),见表5。

表5 致ADR 的抗微生物分类及构成比

2.6 ADR 报告人员职业分布

在报告人员职业上,医生报告的例数位列第一,而护士报告例数最少。

表6 ADR 报告人员职业分布

3.讨论

3.1 从该院的129 例ADR 报告中,任何年龄段都有ADR 发生,且老年患者发生ADR 的比例更大。这可能与老年人组织器官的老化和生理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功能减退,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易发生不良反应。针对老年人用药时要加强用药监测,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从报告中分析,婴幼儿发生ADR 也不容忽视。婴幼儿因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全,功能低下,且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欠缺,致使用药物时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立即对症解决。婴幼儿用药,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并且医生、护士及其监护人要积极配合,确保用药安全。

3.2 从不同给药途径所发生ADR 报告中分析,静脉滴注发生的比例最高(70.54%),远远超过其他给药途径。与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特殊性有关,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肝脏首过效应,吸收快,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血药浓度高,对机体应激性较强[3]。另外注射剂的pH 值、渗透压、内毒素、微粒、杂质、滴注速度等均可能成为诱发因素[4],提示医务人员必须注意正确进行静脉药物配置、操作,避免因溶剂选择不当、药物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配制液体放置时间过长、配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3.3 从表3、表5 可知,抗微生物类药物发生ADR 占第一位(45.74),而头孢菌素最多(占比例66.10%)。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 可能与其化学结构中β-内酰胺母核易降解诱发变态反应有关,还可能与头孢菌素-蛋白质结合物及生产过程中蛋白质杂质有关[5]。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同时加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

3.4 从本院收集的129 例ADR 报告数据分析,药物最易引起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过敏性休克、斑丘疹等。由于这些临床表现患者易于观察、感受,并且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患者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反馈给医院人员。对于发现隐匿、慢性和潜在的ADR 需要更细致的观察与诊断,提醒医护人员关注药物对其他器官或系统产生的影响,防止漏报,预防严重的ADR 发生。

3.5 从表6 ADR报告人员职业分布分析,护士报告例数最少,只有1.55%。从医院人员组成来看,护士人数最多,又工作在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应护士报告的例数最多,但本院的统计结果恰好相反。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比起护士,患者更倾向于信赖医生;第二,有些护士药物知识浅薄,引起ADR 的因素众多且复杂,药物反应与疾病的临床症状相似,出现ADR,护士难以鉴别;第三是对相关法规不熟悉,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第四是缺乏责任感,对ADR 不够重视,往往把ADR 与医疗纠纷混在一起。针对以上几点,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了解ADR 的危害性和监测意义。医生、护士、药师应该通力合作,做好ADR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本院例数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更正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