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1-01-04 08:45费丽燕晏琴李丽莹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危重全程护理人员

费丽燕 晏琴 李丽莹

(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危急,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救工作中需要配合抢救护理策略,通过高效护理服务提高抢救效果[1]。全程护理作为护理模式的一种,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护理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2],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当中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使抢救时间、气管插管以及心肺复苏时间进一步缩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3]。笔者通过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对比研究实验,在本文中针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6 月我院抢救的112 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本次对象。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设置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之中存在患者56 例。在所有入选的患者之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59 例以及53 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9 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2 岁,经计算得出患者的中间年龄为(46.4±2.6)岁;在研究开展之前,保证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时引导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因此本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所有被纳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均选择为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进行接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后,引导患者开展对应的检查,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通知医生以及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抢救准备。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开展预防感染、输液等一系列常规护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安全。

1.2.2 观察组 所有被纳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均选择全程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声讯联系:在患者入院前保证电话与救护车保持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患者的情况以及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来做到提前准备抢救需要的仪器以及药品,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的时间。②快速准确分诊:在患者进入医院后,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进行接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快速预检评估患者并在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入急诊室之中,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观察,并针对性的采取紧急处理措施。③落实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并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偏移,将呼吸道内部的血块、分泌物等清除干净,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在此基础上注意管道通畅并落实无菌操作,以此来更好的降低感染的可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严格依据急诊流程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在最大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在接到患者后,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抢救室,快速在患者两条静脉处搭建通道,实施抽血化验操作。针对眼睑无法闭合的人群,为了降低结膜炎、角膜溃疡的发生风险,应选择凡士林纱布予以覆盖,与此同时应该在口腔处用生理盐水、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冲洗,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④全程陪同并交接: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全程陪护患者,与此同时还需要与各个科室之间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各项检查的情况。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将患者的相关资料准确的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以此来更好的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⑤心理护理:为了缩短抢救时间,需要对意识清醒的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向其讲述患者的病情以及所需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与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主动配合治疗。⑥急救护理: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当患者入院后,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展开最为有效的方式进行抢救。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和主治医生进行积极配合,对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同时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全面监听,如果患者产生各种意外情况,需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处理。对患者进行急救时,此工作的展开时间需把控好。护理人员需做到争分夺秒,避免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同时还需全面细致的记录患者病情发展以及生命体征情况,以此让后期的护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参考依据。护理人员对患者抢救时,还需不断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觉,并按照患者所阐述的情况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抢救情况。②患者病死率。③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评量表,量表涵盖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指标数值,满分为100分,分值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成正比,分值越高,患者越满意医院带来的护理服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处理软件选择SPSS17.0,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s),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后,静脉开放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等有显著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对比(±s,min)

组别n一般情况判断时间 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吸氧时间静脉开放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观察组568.37±1.012.77±0.863.26±1.017.90±1.2719.77±4.723.38±0.99对照组5610.33±2.175.86±1.016.61±1.0813.31±2.0927.08±5.426.66±1.86 P-<0.05<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

通过护理措施干预后,对比患者的病死率可以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应用不同的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讨论

在医院中,急诊科是最重要的科室之一[4],由于急诊科面对的患者很多都属于危重患者,患者情况相对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出现衰竭,患者随时具有生命危险,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5],通常情况下,应对急危重患者进行就地抢救,在病情稳定后由专业医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为了有效提高抢救效果,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危重症患者在严重病情的影响下,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相对较高[6],如何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成为了医护人员共同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全程护理主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患者护理需求,落实强化声讯联系、快速准确分诊、基础护理、全程陪同并交接等护理干预策略[7],以此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治。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因此在急诊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全程护理之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都明显更好(P <0.05),表明急危重症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中,医护人员通过应用全程护理的方式,能够为患者的抢救效果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危重全程护理人员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手工制鞋全程LOOK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