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35例*

2021-01-04 05:03王梦丽张建英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艾炷风团风邪

王梦丽,张建英

(1.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督灸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1)

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15 %~20 %的人一生至少发作1次[1]。其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的风团,风团扁平发红,或是苍白的水肿性斑块,而边缘有红晕,有时风团会成环形,几个相邻的环状损害,可以融合成地图状,局部发痒或有麻刺感,风团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反复发作,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2]。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范畴。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为主,但药停后易复发且有嗜睡等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跟随导师临床学习期间,运用督灸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慢性荨麻疹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山东省中医院督灸中心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13岁~57岁,平均39岁;病程4 a~20 a,平均6.5 a。均符合气血两虚证的诊断标准:①主证:风团色淡红,自觉瘙痒,劳累后加剧,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②次证:口干不欲饮,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舌脉:舌质淡,脉濡细[3]。

2 治疗方法

2.1 督 灸

2.1.1 材 料

①督灸粉:由当归、黄芪、白芍、熟地黄、红花、防风、白蒺藜、桃仁、首乌、川芎、徐长卿、地肤子、荆芥等各9 g,用打药机打成粉,取8 g药粉密封备用。②生姜2 kg,切成丁块,用博朗打姜机打成姜泥,挤出约400 mL姜汁。③桑白皮纸一张,毛笔一支,压舌板一个,艾绒适量并搓成长约5 cm、中段直径约2 cm的紧致梭形艾炷。

2.1.2 操作方法

①选取体位:首先嘱患者排空小便,采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②治疗部位: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③消毒:使用75 %酒精棉球从上到下沿治疗部位常规消毒1次,然后用干棉球蘸取姜汁在施灸部位涂抹1遍。④施督灸粉:将充分混合的药粉用毛笔均匀撒于治疗部位,将桑皮纸覆盖于药粉上。⑤铺姜泥:把备好的姜泥铺于覆盖有桑皮纸的部位,用压舌板把姜泥压至约宽5 cm,高3 cm,顶宽4 cm的梯形,在铺好的姜泥上压一凹槽。⑥放艾炷:把艾炷放在凹槽里,分上、中、下3点,同时点燃,待艾炷燃尽方可换第二炷,连续施灸3次。⑦整理:燃尽取下艾灰、姜泥及桑皮纸,用干毛巾擦净后背。

2.1.3 疗 程

2周治疗1次,3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避风寒,禁食辛辣刺激及海鲜食品及冷热刺激。

2.2 针 刺

取穴:选取董氏奇穴之“木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一节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共两穴)、“指驷马穴”(位于食指背第二节外侧,中央线外开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下三分一各一穴,共三穴),操作:用75 %酒精棉球局部消毒,选用0.25 mm×25 mm 一次性华佗牌针灸针。根据男左女右的选穴原则,在“木穴”处贴指骨进针,进针二分左右,强刺激,5 min行针1次。“指驷马穴”双手交替取穴,采用垂直进针法,进针二至三分左右,强刺激,5 min行针1次。留针15 min左右,两周1次,3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4]

治愈:自觉症状及皮损全部消退;好转:丘疹风团消退30 %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未愈:皮损及自觉症状无变化,或改善不足30 %。

3.2 治疗结果

治愈13例,好转2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4.29 %。

4 典型病例

蔡×,男,54岁,2018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四肢躯干反复风团伴瘙痒10 a,加重2 d。既往史:患者10 a前在山东定居后四肢躯干部位出现风团伴红斑丘疹,受风寒后容易发作,曾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停药反复,效果欠佳,迁延不愈。刻下症见:全身起淡红色风团伴瘙痒,劳累和遇风加重,时有手足冰凉,神疲乏力,纳一般,眠差,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弱。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气血两虚,外受风邪证)。治疗:督灸结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督灸的操作过程如上,督灸治疗后,令患者休息片刻,给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操作同上。治疗3个疗程后未有新出皮疹,自觉瘙痒症状消失。嘱舒畅情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电话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5 体 会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荨麻疹的病因与遗传、药、食物、感染、冷热刺激和精神情志等因素有关,并且通常很难找到原因。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范畴,俗称“风疹块”。《诸病源候论》曰:“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为瘾疹。”慢性荨麻疹发病多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气的侵袭,或饮食不慎,七情内伤,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本质为气血不足,风邪所使[5]。《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笔者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为素体虚弱或久病、大病之后气血受损,营卫不固,腠理疏松,风邪乘虚而入,搏于肌肤而发疹。风燥日久,久病耗伤阳气,阳不足则无从化血,血虚日久而致气虚。治疗当从“血”论治,即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督脉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为“阳脉之海”。督灸扶阳补气,气行则血行,中药药粉中熟地、白芍、首乌滋阴养血,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活血补血,黄芪补气养血,徐长卿、地肤子、荆芥、防风、白蒺藜祛风止痒,全方共奏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之功。生姜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可温运中焦,理脾胃之气[6],脾胃为气血生化的根本,气血充盈,风自除之。通过艾灸在督脉的温热刺激作用,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畅通[7],《灵枢·刺节真邪》记载:“火气已通,血脉乃行。”药物、生姜、艾灸等通过在督脉的大面积、大剂量深透的温热方式以起到调和气血、壮阳补气、祛风除邪的作用。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董氏针法选穴少,而疗效独特。木穴其命名相当直白,以五行命名具有木之属性,风属木,故木穴可以治疗风邪引起的各种瘙痒性皮肤病。肝主藏血、主疏泄,木穴与肝相通,针刺木穴可以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以达到调和气血的目的。董公认为,指驷马穴入肺经,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肺经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针刺指驷马穴可以促进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津化血。肝通大肠,大肠生津化血以补养肝血之不足,调和气血改善血虚之本。木穴、指驷马穴是治疗皮肤病的奇穴,临床效果极佳。

“一针二灸三用药”,督灸结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简单、方便、副作用小,以独特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艾炷风团风邪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Chinese Acupuncture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