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外治疗法防治痹证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1-01-04 05:03李昆英何英连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壮医治疗法经筋

唐 萍,李昆英,肖 敬**,何英连

(1.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壮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且富有地方与民族特色。壮医理论是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邪致病”为主要学说,壮医学重视人体和自然及人体自身的阴阳协调平衡、天地人三气同步,当人不能适应天地的节奏变化时就会生病,连接人体的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就会把病变反应于体表。壮医学正是基于此认识而把人体和外界相通的器官如眼睛、指甲等作为内部疾病在体表的投射,由此形成了壮医特有的目诊等诊断方法。壮医学认为,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是因毒邪(痧、瘴、蛊、毒、风、湿)侵犯人体后使得阴阳失衡、三气不同步及三道两路阻滞不通而致病,通过调气解毒补虚,从三道两路入手清除人体无法化解和清除的疾病,毒去则正安,正气恢复,而疾病自愈[1~3]。

1 壮医药诊治风湿病

地处岭南地区的壮族自治区一年四季多雨潮湿,常年居住于此地人们风湿病多发。壮医称风湿病为“发旺”,临床主要以筋骨肌肉及关节酸麻、肿胀、变形及活动受限为特征性表现[4]。长期的实践中,壮医对“毒”和“虚”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分辨“毒”和解“毒”及补“虚”的壮医理论,贯穿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全过程,在疾病的病因病机、预防诊疗等方面都有体现。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皆会造成“虚”。“毒虚致病论”是壮医药理论中非常独特的致病理论,治疗原则即解毒补虚,痹证是一个毒虚共同致病的动态过程,要实现祛毒补虚的目的,有时需要将壮医外治和内治法结合起来提高临床疗效。壮医内治疗法主要以服用壮药为主,相比内伤杂病,该地以痧、瘴、蛊、毒、风、湿等外邪所致疾病多发,因此选择治法上要根据不同的致病邪毒而采取不同的外治疗法,各种外治疗法在长期应用于风湿疾病中临床效果良好,壮医理论认为其机理主要是通过非药物对人体外在的刺激而达到通二路、调脏腑、恢复三气同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6]。痹症的治疗非一朝一夕,壮医药在该地区长期应用于实践,约唐宋时期,壮医就已形成了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法、灸法、挑法、金针等等多种特色疗法,并逐步具备了理论雏形。现就壮医药防治风湿病外治疗法研究进展相关内容做相关综述。

2 壮医药特色外治疗法

2.1 壮医药线点灸

壮医药线点灸是壮医学的一种独特、富有疗效的医疗技法,广泛流行于壮族民间。操作选取点灸穴位一般遵循中医理论以及壮医治病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对很多种疾病都有比较好的疗效。腧穴热敏化是当代人在继承传统艾灸疗法基础上发现的新的取穴方法,同样在临床应用上被证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点灸所用的壮医药线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用广西多种道地壮药炮制而成的苎麻线,用灯火点燃使之成为圆珠状炭火,再将此炭火急速直接灼人体相应穴位和病变部位,研究发现人体在生病时相应腧穴处于极其敏感的状态,以其药效及温热之力刺激人体,可调气解毒补虚,使得人体气血归于平衡,正气来复,达到疾病自愈的目的。操作时选取的药物一般是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消肿、通络作用的常用壮药,然后制成药酒浸泡药线直接灸人体,通过透皮吸收直接发挥作用[7]。蒋耀平等[8~11]选择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腧穴热敏化理论选取穴位,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结果显示实验室炎症等指标均有所下降,总有效率达96.67 %。

2.2 壮药熨浴法

烫熨疗法是壮医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外治疗法,它选取具有祛风湿止痛等功效的药物,如金钱草、七叶莲、两面针、王不留行等壮族地区的本地药材,操作是按照壮医药理论原则,首先将药物粉碎后放于布袋子中,浸泡于1 500 mL~2 000 mL热水中30 min左右,随即在适当温度下将药袋反复敷于患处,15 min后将药液渍涂抹在患处留置20 min左右[12]。通过临床研究后发现,壮药烫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有效避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发挥了壮医药的特色且患者满意度高,临床中发现结合运动疗法效果更佳[13~14]。

2.3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法

壮医竹筒拔罐疗法在壮族民间广泛流行并常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其操作时的手法、穴位的选取以及使用的壮药是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的特色所在。竹罐疗法源于壮医“角法”,古代壮医拔罐所用的器材是采用动物的角来制作,因此又称之为“角罐”,一般用羊角制成,它利用空气燃烧后产生负压将角罐吸附于相应部位治疗疾病,因为羊角不易获取且壮族地区盛产竹子,所以竹罐取代角罐作为使用器材[15]。选择操作点尽量在毛发少、肌肉厚实的部位,要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寒邪趁机侵入人体,拔时应避免罐的热力烫伤患者,若操作部位出现较大的水泡,要在无菌操作下用针刺破水泡后用敷料包好以防感染。竹罐通过负压吸拔,达到拔毒消肿、通调二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操作时,将壮药煮沸放入竹罐内,立即将竹罐叩在相应部位,留置3 min~5 min后用三棱针重刺该部位3针~4针,再将热药罐在同一个部位拔5 min~10 min,如此循环操作3次~4次,最后擦拭干净后将热毛巾置于拔罐处[16]。滕红丽等[17]将228例痹病患者分为壮医药罐组和中药内服组进行治疗,拔罐部位依病情辨证施治而定,选取壮药杜仲藤等制成药液,按照壮医竹筒拔罐疗法进行操作,药罐组总有效率92.21 %,证明该法治疗痹病临床效果良好。

2.4 壮医穴位点按疗法

壮医穴位点按疗法具有简便廉的特点,民间壮医认为,壮医穴位点按疗法具有调阴阳、通二路、调气血和松肌肉的作用,通过手法刺激穴位可以达到宣通二路气机、利关节的目的。在操作前要先定穴位,梅花穴即在人体体表的筋结点、压痛点等部位上下左右各旁开1.5寸处似“梅花状”取穴;关常穴即患处固定取穴(如肩关节常用穴取肩髃、肩贞、肩前等),以患者出现酸麻胀痛为宜。通过对患者体表穴位进行点按拍等刺激,再配合药酒,按照“梅花穴+关常穴”的配穴原则进行治疗[18]。王柏灿等[19]运用此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通过对4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后发现,经过该法治疗的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者消失,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明显降低甚至转为阴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类风湿因子的转阴率未见明显变化,有待进一步提高,总有效率93.48 %,患者疗效满意,反应良好。

2.5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包括针刺和推拿手法,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结的连属部分,具有束骨、利关节及维持关节正常运动等功能。《灵枢·经筋篇》记载经筋疗法主要包括燔针劫刺、焠刺、按摩、导引等方面,广西的壮医们把壮族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壮医药理论和《黄帝内经》中的经筋理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壮药经筋疗法,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20~21]。壮医学认为,正是由于筋结失去平衡,邪毒阻滞三道两路从而引发人体的疾病,壮医经筋疗法刚好可以通过纠正人体筋结失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筋疗法能够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缓解患处肿痛的症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完善壮族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比如壮医“查灶术”及“松筋术”等。这些民间疗法同中医学经筋理论相结合,临床应用时通常会配合手法、拔罐等,尤擅长主治各种与经筋相关的疾病,比如筋性痹痛症等。赵东风等[22~24]通过研究发现,壮医经筋手法配合壮医经筋针刺能够驱邪外出、畅二路,壮医经筋疗法可以通过松解肌肉而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症状,相比较传统针刺更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6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

壮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等因素使得该地居民易患痧瘴痹病,相关研究发现,刮痧排毒疗法可以使得肌肉在收缩和舒张中得到调节,从而促进周围血液的循环,能够活血化瘀及祛瘀生新;刮痧可以通过对皮部穴位的刺激,使得内脏的功能得以调节;还可以松解紧张的肌肉,减轻疼痛。刮痧时,局部充血、发热明显,此时人体废物随血流速度增快而更好排出体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是使用特殊器具或药用植物,配合具有润滑作用的液体或者胶状物如油等,缓慢在人体皮肤上来回刮动,以此祛除人体内的邪毒之气,保持人体三气的同步运行,恢复人体健康。牙廷艺[25~26]运用该法配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94.70 %。该法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2.7 壮医针刺疗法

壮医针刺应用历史悠久,是壮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针刺疗法遵循壮医学中传统经络理论学说,以针刺激二路在人体体表反应点,调整“嘘”“勒”及脏腑功能,疏通二路,使三气同步,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27]。壮医针刺的手法从最开始的粗针浅刺、挑刺和刺血发展到目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留针与否及留针时间长短。壮医针刺的基本手法有轻(浅刺、叩刺和挑刺)、中(直刺)、重(动刺、多针术、刺血术等)三种,一般临床上应用时以中手法为主,根据患者情况重则快针、缓则留针,内病针刺、外感病挑刺、有瘀血则叩刺等。刺激穴位后调整脏腑、骨骼及肌肉,使三气恢复平衡,调动人体气机使之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恢复正常机体功能。潘天箫等[28~30]运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壮医火针疗法、壮医针刺脐环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作为壮医学的一大特色疗法,通过实践不断完善的壮医针刺理论,有独身一套理论基础、配穴原则和操作手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2.8 壮医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属于中国一种古老传统民间疗法,又称为刺络、放血疗法,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称之为“启脉”,不同民族的刺血疗法各有其特色,其中壮医刺血疗法是壮医药特色外治疗法之一,遵循壮医治疗原则及患者病情用锋利的针具刺入人体体表的特定穴位,使之出一定量血液,或者用拔罐等方式吸出一定量的血液,将人体内的离经之血清除,保持经络的通畅,气血得以调和,阴阳得以平衡,二路得以通畅,使得三气恢复同步运行的状态,最终疾病自愈。中医经典《素问·血气形志》中讲到“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刺血疗法的适应证为气血关系失调后人体脏腑不和、阴阳失调引起的病变。壮医认为痹病的产生多是因邪毒(风、寒、湿、热)侵袭人体使得二路不通、三气不同步,不通则痛,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痹病的关键,而刺血疗法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壮医药治疗痹病独树一帜,颇有见地。临床一般用三棱针进行操作,刺血的手法多样,比如点刺散刺法,具有快准狠的特点,施针者一手持针,左手捏住或者舒张皮肤,先在即将施针部位上下推按以刺激该处使得血气聚集于此,消毒后则迅速刺入皮肤,使之出血,或加拔火罐、角吸使之出血。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其现代西医机理后发现[31~32],在患处放血能够有效抑制外周疼痛介质K+等的释放从而消肿止痛。李凤珍等[33]运用该法能够有效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症状且无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95.68 %。该疗法直达病所,祛毒外出,安全且起效快,经济实惠,操作简易,体现壮医外治疗法之简、便、验、廉、捷的地域、民族特色,临床实用性高,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2.9 针挑疗法

针挑疗法属于一种针灸领域由来已久、应用颇广的外治疗法,所用的针具一般是用金属质地的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部位、穴位中,将皮挑破后拔出局部周围的纤维,或挤出一些液体、血液,从而减轻痛苦,消除症状,治愈疾病。壮医针挑疗法是在壮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传统中医基础理论,选取的针挑部位一般是在人体的经脉上,壮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通过三道两路等连接起来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的不同穴位都与内在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部的病邪侵袭人体时可以通过体表经络内传脏腑,而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三道两路等联络的通道反映到人体体表,因此可以在人体体表找到相应的反应点进行针挑等操作,以此加快局部的气血循环,鼓舞人体正气,通过激发正气将人体内的毒邪从体表祛除出去,恢复人体正常功能。在壮医学理论指导下,选取龙路和火路在人体体表的网结点上针挑放血,二路通畅,毒邪祛除,疾病自愈[34]。韦南山等[35]将60例患者分组对照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0.00 %,临床应用价值更大。钟丽雁等[36]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针挑疗法后,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及实验室炎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研究证明该治疗方法简便廉且临床效果良好。针挑疗法与针灸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应用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理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造福更多患者。

2.10 壮医火针疗法

火针的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黄帝内经·太素》曰:“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里骨”,又《灵枢》曰“焠刺者,刺寒急也”。古人运用火针是借用火针可以温通助阳的特点,以其通经络、温阳散寒。相关研究表明,其机理是通过高温加热的针刺入身体后形成一个通道,使得炎症物质消散后血脉通畅,同时可激发人体正气,促进患处功能更好得以恢复,因此该法是治疗寒湿痹痛的很好的医疗手段。壮医火针疗法是将针头加热后针刺人体相应的穴位,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长期实践应用中发现,该疗法能够迅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是“寒者热之”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肖敬等[37]运用火针针刺配合药线点灸对类风湿关节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该疗法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实验室炎症等相应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同时该疗法调节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对疾病的治愈起到促进作用。

3 小 结

综上所述,壮医富有特色的防治风湿病的外治疗法丰富多样,除了以上外治疗法外还有壮医药棒疗法、壮医皮肤针疗法和壮医佩药疗法等,且临床效果显著确切,为我们开阔了治疗风湿病的思路。它与中医学都是我国民族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治疗法防治风湿病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以及推广应用,以便为人类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壮医治疗法经筋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肾虚阳痿早泄克星 创造外治疗法男士福音
肾虚阳痿早泄前列腺克星 外治疗法男士福音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改良森田治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的成效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