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调研与思考

2021-01-04 07:37于惠惠李元鑫杨树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试点区肉牛籽粒

于惠惠,李元鑫,杨树果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粮改饲”既能够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粮食作物库存,也能够优化畜禽养殖结构、降低草食畜牧业成本[1-3]。国家在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此后,不断完善“粮改饲”政策体系,试点范围由2015 年的30 个县逐渐扩大到全国500 多个县,中央财政下拨资金从3 亿元增至2019 年的20 亿元,饲用作物种植目标任务量从15 万hm2增至80 万hm2,截至2018 年,累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已达300 万hm2(表1)。

表1 国家“粮改饲”政策梳理Table 1 National policy review of“silage corn to forage”

1 调研基本情况

2019 年,黑龙江省 “粮改饲” 项目下达资金16 647.37 万元,其中,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为黑龙江省“粮改饲”项目重点实施市,分别下达“粮改饲” 项目资金3 148.84 万元与4 716.87 万元,分别位列全省第1 位和第3 位。因此调研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昂昂溪区作为调研区域,其中,将哈尔滨市双城区、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作为试点区,昂昂溪区作为非试点区进行调查,采取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1份,收回问卷144 份,问卷回收率95.4%。其中种植户问卷102 份,占回收问卷的70.8%,养殖户问卷42份,占回收问卷的29.2%。文中大多数据是根据实地调研整理或计算得出,因此仅将非实地调查所得数据的来源进行标注,未做单独标注的数据均来源于实地调研。

1.1 种植户基本情况

被调研的102 户种植户中,有43 户种植过青贮玉米,占种植户总数的42.2%,其中专用青贮玉米种植户占20.4%,籽粒玉米改用青贮玉米农户占22.3%(表2)。但青贮玉米种植户中规模种植户(3.33 hm2以上)较少,仅有10 户,占23.3%。

表2 种植户调研情况Table 2 Research situation of farmers

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种植专用青贮玉米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养殖户、养殖企业自养自种模式。养殖户、养殖企业大多兼营种植业,在自营或流入的土地上种植专用青贮玉米,收获的青贮玉米仅用于喂养牲畜、满足自身需求而不用于出售;二是种养结合模式,养殖企业或养殖大户与种植户签订订单合同带动种植户在自营和流入的土地上种植专用青贮玉米,以满足订单需求。

专用青贮玉米平均单产是籽粒玉米的5.23 倍,比青贮玉米高41.25 t·hm-2(表3)。这主要是由于青贮玉米在收获时,秸秆与籽粒同时收获,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远高于籽粒玉米。从收益来看,种植专用青贮玉米纯收益最高,平均纯收益相当于籽粒玉米的两倍多,比籽粒玉米改用青贮玉米高6 741 元·hm-2(表3),这主要是由于青贮玉米收获时租用大型机械全株收获,工作环节减少,节约人工成本;而籽粒玉米需要将籽粒与秸秆分开处理,人工成本有所增加。

表3 2018 年玉米成本收益情况表Table 3 Cost-benefit table of corn in 2018

1.2 养殖户基本情况

调研的42 户养殖户中,5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与养殖合作社共21 家,占养殖户样本量的50%,其中奶牛养殖12 家,肉牛养殖9 家。养殖户以家庭经营为主,14 户(33.3%)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在45~50 岁之间。

12 家奶牛养殖户均为规模化养殖场,肉牛规模养殖9 家,占肉牛养殖问卷的30%。大多数养殖户喂食过青贮玉米,占总样本量的78.6%;种植过青贮玉米的养殖户占73.8%,可见养殖户大多自养自种;29户认为全株青贮合理配比能够使奶、肉牛增产提质,占样本量的69%,31%的养殖户认为喂食全株青贮对奶、肉牛没有明显影响(表4)。

表4 养殖户调研情况Table 4 Research situation of farmers

实地走访发现,养殖企业与规模养殖户对奶牛、肉牛的合理喂养了解更加全面,规模养殖户专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养殖散户,大多数养殖户对全株青贮喂养效果进行了肯定,普遍认为喂食青贮玉米能够提高奶牛产奶产量与品质、肉牛体重与肉质。据养殖企业反映,奶牛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后,泌乳期奶牛日产奶量提升2 kg 左右,生鲜乳中的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指标提升10%~20%;肉牛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后,胴体重与肉质均有所提升,从而能够缩短肉牛出栏时间。而养殖散户对此没有测算。

2 黑龙江省“粮改饲”现状与效果

2.1 “粮改饲”政策实施状况

黑龙江省自2015 年起正式实施“粮改饲”政策,能够准确、及时甚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量。黑龙江省(不含农垦系统)逐步完善“粮改饲”政策,将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全省、补贴的饲草类型拓展到所有饲草饲料作物品种、补贴对象调整到所有草食畜种、同时降低对存栏量、收贮量的补贴要求、并且加大补贴力度,补贴方式仍采取先贮后补的方式,以最大存贮量进行一次性补贴,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形成适宜自身种植结构调整的“粮改饲”政策雏形[3]。

调研地区“粮改饲”政策补贴以补贴青贮玉米的收贮环节为主,只有龙江县在种植环节对专用青贮玉米种子补贴50%。

2.2 “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状况

从图1 可知,2009~2015 年间玉米种植面积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从436.2 万hm2增加到736.1 万hm2;同期饲草料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从10.3 万hm2减少到3.1 万hm2。自2015 年实施“粮改饲”政策以来,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至2017 年,玉米种植面积下调十分明显,比2015 年下调了149.8 万hm2,2018 年略有增加,达到631.8 万hm2,但仍低于2014 年的670.8 万hm2。同期饲草料种植面积开始回升,2016 年尤为明显,达到了8.2 万hm2。可见,“粮改饲” 政策的实施确实减少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了饲草料种植面积,特别是,2016 年政策实施初期种植结构调整效果尤为显著。

图1 玉米、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变动图Fig.1 Change of planting area of corn and feed crops

2.3 饲草料养殖状况

“粮改饲”政策的另一个目的是引导草食牲畜向饲喂全株青贮饲料转变。青贮饲料是中国和世界范围集约化奶牛最重要的饲料来源[4],在黑龙江省,消费青贮玉米的牲畜主要是奶牛,全省90%以上的青贮都用于奶牛养殖。由图2 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奶牛存栏量自2011 年以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180.6 万头减少到2018 年的105.0 万头;黄牛及肉牛数量在2013~2016 年间呈增加趋势,随后两年呈下降趋势。与2015 年实施“粮改饲”政策前相比,2018 年奶牛数量下降了31.1%,肉牛及黄牛数量下降0.9%。可见,2015~2016 年“粮改饲”政策实施初期对黄牛与肉牛存栏量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奶牛存栏量无明显影响。

图2 2009~2018 年黑龙江省黄牛及肉牛、奶牛存栏量变化图Fig.2 Cattle stock changes from 2009 to 2018 in Heilongjiang

3 黑龙江省“粮改饲”存在的问题

3.1 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

图3 种植户今后青贮玉米种植意愿Fig.3 Farmers’willingness to plant silage corn in the future

图4 种植户对“粮改饲”的了解程度Fig.4 Farmers’understanding of“silage corn to forage”

从调研结果看,今后不打算种植青贮玉米的农户占样本量的48%、不确定是否种植的农户占27.5%(图3),可见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不高。综合问卷和访谈的调研情况来看,影响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与养殖企业提前签订订单合同的农户很少,普通农户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盲目增加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很有可能滞销;二是种植户传统认知观念中认为种植籽粒玉米有种粮补贴且经济效益更高,不愿调整;三是农户自身种植习惯与种植知识限于传统籽粒玉米的种植,对专用青贮玉米种植知识与技术不了解,不敢调整;四是政策补贴集中在收贮环节,多数种植户没有直接享受到政策红利,77.5%的种植户根本不了解 “粮改饲” 政策,仅有7.8%的种植户十分了解“粮改饲”政策(图4),极大地影响了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

3.2 农户市场观望行为明显

访谈过程中发现,种植户对种植青贮玉米仍存在许多顾虑,存在一定的市场观望行为。从图5 中也可以看出,农户的种植意愿主要受销路预期、市场价格与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占比分别为42.2%、32.4%、22.5%。因此,许多有青贮玉米销售渠道保障的种植户只有在当年遭受自然灾害等情况导致籽粒玉米歉收或是当年青贮玉米市场收购价格较高、农民认为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才会将籽粒玉米改用作青贮玉米进行销售,以此降低损失。青贮玉米销售不畅是造成农户市场观望行为的主要原因。而青贮玉米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一是青贮玉米缺乏市场需求,部分养殖户对青贮玉米营养价值、喂养效果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喂食青贮玉米对提高奶牛产奶产量与品质、肉牛体重与肉质并无明显影响,坚持以传统玉米秸秆喂养;二是养殖规模化程度不够,饲草饲料种植讲求以养定种,规模养殖成本高、风险大,扩大养殖规模往往面临融资困难、劳动力不足等各方面的问题,肉奶牛养殖数量下降制约青贮玉米市场的扩大。

图5 农户种植意愿影响因素Fig.5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planting intention

3.3 “粮改饲”试点区政策仍不完善

“粮改饲” 试点区选择的合理性与政策适应性、连续性有待加强,“粮改饲” 资金使用中存在补贴方式单一、受益面窄等问题,资金最大效益难以发挥[5]。例如,黑龙江省有些试点区养殖以散户养殖为主,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而“粮改饲”政策补贴对象以全省标准为准,没有调整空间,养殖户若想要到达到补贴标准,需要承担较高投资与风险,影响养殖规模扩大,从而影响试点区“粮改饲”政策推进;大多数地区对于种植环节没有补贴;一些地区在作为试点区推行一到两年之后,发现当地没有发展潜力,能够达到补贴标准的规模养殖户很少,从而取消其试点区资格,造成资金浪费。

3.4 青贮玉米的种植管理水平落后

青贮玉米对收获机械、贮制过程要求高,收获后必须与空气隔绝,即取即食,否则易造成霉变并且产生杂菌[6]。但黑龙江省普遍存在青贮玉米种植、管理、使用等各环节技术水平落后的问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环境艰苦,且非专业人员居多,无法科学指导农民开展种植、养殖等技术应用,专门从事青贮玉米种植、收贮、田间管理研究的农技人员更是缺乏,个别乡镇甚至没有配备技术服务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落后,农户自身种植习惯与种植知识限于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对专用青贮玉米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技术不了解等问题,导致专用青贮玉米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4 关于“粮改饲”政策的进一步思考

“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可以实现种植与养殖效益双丰收,助力脱贫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种植户种植青贮玉米可以提高收益,养殖户增加青贮玉米投喂比例、减少精饲料投喂比例,节约饲料成本,降低奶牛、肉牛喂养成本,使得养殖收入随之提高。从黑龙江省的调研来看,尽管“粮改饲”政策实施四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问题也非常突出,对未来“粮改饲”政策的实施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方面。

4.1 进一步完善“粮改饲”政策

一是“粮改饲”补贴政策在补贴收贮环节基础上向种植环节倾斜。种植环节应当适当增加补贴,可以通过对种植一定规模以上专用青贮玉米的农户按照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对初次尝试种植专用青贮玉米的种植户首次免费提供专用青贮玉米种子,后期对种子实行部分补贴等方式鼓励连片种植。同时对收贮量和种植面积的补贴区分增量与存量,对于专用青贮玉米种植和收贮环节的增量多补、存量少补甚至不补,用有限的资金更多地去激发增量[5,9]。“粮改饲”的工作进程、补贴资金的落实情况等统一公开到政府网站,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确保“粮改饲” 工作真实有效[7]。

二是政策也要因地制宜,注重“粮改饲”试点区的选择,在试点区选择前进行实地考察,在选定后持续观察与监督。各试点区政策应适应当地发展实际,针对不同试点区的不同情况,适当降低或提高标准,保证3~5 年政策实施连续、稳定,才能确保“粮改饲” 政策行之有效。

4.2 加强“粮改饲”政策宣传

目前农民种植青贮玉米积极性不高、存在市场观望行为,主要靠“粮改饲”政策推动,必须加强“粮改饲”政策线上线下宣传力度[8],激发农民的种植意愿。同时对“粮改饲”的宣传应掌握尺度,以养定种,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扩大青贮玉米市场,避免一哄而上,供大于求。因此,一方面是对专用青贮玉米的补贴政策、经济效益进行宣传,激发非养殖户种植积极性,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有需求的养殖大户、养殖企业或与附近养殖大户、养殖企业展开合作签订青贮玉米订单合同。另一方面是在青贮玉米种植区建立种养结合示范点(户),同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村中以小型培训班或是以走街串户的形式为农户普及青贮玉米种植、贮制方法。在青贮玉米播种、收贮等关键环节,派遣技术人员、专家团队、监管人员进行动态监管与指导,既可以及时发现并指正播种与收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9],又可以降低冒领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补贴现象的发生概率。

4.3 打通青贮玉米销售渠道

要激发青贮玉米的市场需求,必须打通青贮玉米的销售渠道。一方面要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与周边种植户签订订单合同,以一定价格收购青贮玉米。但目前订单合同形式不稳定,农户与养殖企业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合同执行时容易受市场与价格影响,所以需要政府或相关部门作为第三方担保[10-12],以提高双方合同执行力。稳定的订单合同模式既能保障种植户青贮玉米销路稳定,带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又能为养殖企业、养殖户提供优质饲草并节约运输与寻找卖方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在主要饲养区通过村级宣传人员张贴宣传报、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对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最佳饲喂比例以及喂养效果进行宣传,推广使用青贮玉米饲养牲畜,引导调整饲料结构,扩大青贮玉米市场。

4.4 鼓励养殖规模化发展

规模化养殖户、养殖企业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与大型机械设备较为完备,相对于普通农户而言规模养殖户(场)对青贮玉米的贮藏、管理技术更为专业。同时青贮玉米对喂养比例有一定要求,饲喂比例不科学容易发生酸中毒、早产、流产等情况[13]。规模化养殖户、养殖企业对于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以及喂食青贮玉米的效益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饲料喂养比例较为合理,而且对养殖知识、养殖技术较为了解、专业化较强,因此鼓励规模化养殖,不仅能够提高青贮玉米的消化能力,而且对推动畜牧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政府应积极协调银行与养殖户之间的借贷关系,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企业降低融资门槛;同时保证“粮改饲”补贴、农机补贴等各种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尽快下发至养殖户手中,尽量避免养殖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方面鼓励养殖规模化发展,提高青贮玉米的消化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养殖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14-15]。

4.5 加强“粮改饲”技术攻关

保障“粮改饲”政策效果,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是关键。提高青贮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一方面是将“粮改饲”政策补贴中的资金一部分用于组建专业技术与服务团队,用于良种培育、高效种植、科学喂养、推广示范等工作[16-17]。青贮玉米品种选择是获得优质全株青贮玉米的前提[18],因此应大力培育发展粮饲兼用型品种,即玉米成熟后,将玉米籽粒卖作粮食的同时茎秆还可以卖作青贮,并且秸秆产量比普通玉米高,如此一来,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障了营养价值。二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政策、提高基层人员待遇,吸引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基层建设[19-21],为农民种植、养殖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技术服务,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试点区肉牛籽粒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肉牛口炎咋防治
油菜联合收获籽粒受力分析及损伤评价
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与对策研究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入倒计时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