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P UVP与传统双侧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2021-01-04 03:13李发灿
河北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术式椎弓椎体

李发灿, 陈 淼, 王 均, 李 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存活年龄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口的比重也不断升高[1]。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可导致骨密度下降,容易诱发脆性骨折,尤其是胸腰椎骨折[2,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的骨折类型,可导致老年人背部疼痛、椎体畸形愈合、功能障碍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多方面的影响,且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4,5]。保守治疗容易引起畸形愈合等问题,且恢复周期长,增加家庭负担,因此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PVP是该病的经典术式,是在影像导引下,经皮穿刺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柱转移性破坏的一种新型技术。但是PVP术所造成的创伤较大,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在该术式的基础上提出了UVP术,主要是采取单侧入路的方式进行手术,减轻手术对正常椎体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增加术后继发性损伤的风险。CVP术主要是为了解决上述手术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术式,利用弯角针在椎体骨折间隙中形成小空隙,从而降低注射骨水泥时的压力,提高骨水泥注射效果,降低骨水泥泄漏风险。因此,文章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50例VCF患者,主要分析不同术式在VCF中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50例VCF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为60~79岁,平均为(66.8±10.2)岁;B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为61~76岁,平均为(65.8±10.6)岁;C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为(66.2±9.8)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且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结核病患者,以及继发性骨质疏松,转移性椎体肿瘤等。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三组患者均患者保持俯卧位,采取局部麻醉,术中通过C型臂X线透视定位,确定伤椎体表位置并做好标记,行常规消毒铺巾。A组采用CVP术治疗,具体方法为:用直穿刺针经椎弓根入路穿刺,当进入椎体1/4时拔出直穿刺针,安装弯角导向器,然后沿套管送入椎体内,透视下观察弯角输送导管跨过椎体中线到达对侧并位于中部或前1/3部时处于理想位置。之后撤出导管内芯,暴露前段带侧开孔骨水泥输送导管,然后调和骨水泥至理想状态,然后连接输送导管采用退针法进行多点连续灌注。灌注期间密切观察。灌注完成之后及时拔除导管,然后敷贴无菌敷贴或缝合穿刺点。B组采用UVP术治疗,具体措施为:用直穿刺针经椎弓根入路穿刺,针尖达到椎弓根椎体前1/3交界处,在透视下使针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取出针芯,调和骨水泥,并在监视下缓慢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充盈后拔出套管,使用无菌敷料敷贴。C组采用传统双侧PVP术治疗,具体措施为:X线透视下从椎弓根外上缘经皮穿刺从一侧椎弓根进针,正位透视下针尖达到椎弓根影中央,侧位透视针尖达椎弓根影1/2处。正位透视下针尖达到椎弓根影内缘时,侧位针尖达椎体后缘,在持续监控下从单侧入路将骨水泥推入椎体。

1.3观察指标: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同时比较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统计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本次研究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术后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幅度>70%;②有效:术后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幅度>40%但不足70%;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的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三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住院时间明显比B组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

2.3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A、B、C三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A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0,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n(%)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其中以VCF的发生概率最高。VCF可引起胸腰背疼痛、脊椎后凸及椎体神经损伤等多种严重问题,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6]。临床研究发现,VCF严重时可引起脊椎后凸畸形,导致脊柱的稳定性下降且生物动力学发生改变,引起临近椎体应力进一步加重,导致邻近椎体骨折风险进一步增加[7]。因此,需要重视VCF的治疗和干预。

目前临床对于VCF的治疗原则为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椎体正常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纠正椎体后凸畸形,预防脊椎后凸畸形等后遗症的出现[8]。由于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且愈合周期长,而外科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不断改善,因此越来越多的VCF患者选择手术治疗。PVP手术是VCF外科治疗中的最早术式,于1984年首次被报道在椎体血管瘤治疗中起到了较好的疗效,此后该术式在VC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所认可[9]。因此,PVP术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PVP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促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从而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具有效果好、创口小的优势。同时,PVP术能够有效纠正椎体后凸情况。有研究指出,PVP术后患者后凸角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脊椎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0]。但是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临床在PVP术的基础上提出了UVP术,主要是采取单侧入路途径的椎体成形术。UVP术与传统PVP术相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与患者的预后风险。

CVP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优化骨水泥分布,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CVP术能够有效弥补PVP术后矫正不足的问题,且通过骨折椎体内部嵌插的方式来改善骨质压力,从而让病椎能够有效复位,并且能够减少骨水泥灌注过程中的阻力,从而避免高压力注射时出现的骨水泥泄漏问题。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复位后容易发生骨缺损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骨水泥填充,从而维持椎体稳定性。CVP术在此类骨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程度,且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更佳。

PVP手术作为VCF的常用术式,对于患者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其主要是通过纠正脊椎后凸起到的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局部稳定性,让肌肉恢复正常水平,减轻腰背部肌肉的紧张程度。UVP的优势在于能够减轻PVP手术的损伤,因此手术的安全性更高。CVP术的优势则在于提高骨水泥注射时的效果,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发现,三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三种术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均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A组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出现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少,因此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而不同手术方案的优缺点各不相同,本次研究发现CVP、UVP和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治疗中均有着相似的疗效,但CVP的安全性要明显高于UVP和PVP术,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术式椎弓椎体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