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外耳道炎影像学表现及预后

2021-01-04 09:02李小帅赵鹏飞仇晓妤丁贺宇龚树生杨正汉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轴位乳突鼓室

李小帅,邢 洁,赵鹏飞*,仇晓妤,丁贺宇,谢 静,彭 哲,龚树生,杨正汉,王振常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05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超声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恶性外耳道炎(malignant external otitis, MEO)又称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少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始发于外耳道软组织,易广泛侵及周围组织而导致颅底蜂窝织炎、骨髓炎、血栓性静脉炎及脑神经病变,甚至可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例ME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9年7月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ME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32~91岁,平均(67.2±13.4)岁;临床表现为耳痛(13/13,100%)、外耳道流脓(10/13,76.92%)、听力下降(5/13,38.46%)及面神经麻痹(8/13,61.54%),1例(1/13,7.69%)同时存在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13例中,11例(11/13,84.62%)罹患糖尿病,4例(4/13,30.77%)慢性肾衰竭,1例(1/13,7.69%)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细菌培养结果示6例(6/13,46.15%)铜绿假单胞菌阳性,2例(2/13,15.38%)棒状杆菌、1例(1/13,7.69%)表皮葡萄球菌、1例(1/13,7.69%)溶血性葡萄球菌阳性;其余3例(3/13,23.08%)经反复培养均未检出阳性菌。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HRCT检查。采用Philips 64排螺旋CT机行CT检查,扫描范围自弓状隆起至乳突尖。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螺距0.6,矩阵512×512,层厚0.67 mm,层间距0.33 mm,窗宽4 000 HU,窗位700 HU。扫描结束采用骨算法重建图像。

8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MR检查。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超导MR仪,配备头颈联合16通道线圈,采集轴位平扫T1WI、脂肪抑制T2WI、FLAIR、DWI及轴位、冠状位脂肪抑制增强T2WI。经肘静脉以流率0.2 ml/s注射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体质量,跟注20 ml生理盐水后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HRCT主要表现为外耳道和中耳鼓室内异常软组织影及其周围骨质受累,13例(13/13,100%)外耳道、10例(10/13,76.92%)中耳鼓室见异常软组织影(图1A),颞骨鼓部(7/13,53.85%)、颞骨岩部(2/13,15.38%)、茎突(7/13,53.85%)、乳突(6/13,46.15%)、骨迷路(2/13,15.38%)、岩鼓裂(9/13,69.23%)、枕骨斜坡(1/13,7.69%)、下颌骨髁突(3/13,23.08%)、颈静脉孔(3/13,23.08%)及颈动脉管(1/13,7.69%)见溶骨性骨皮质破坏,1例(1/13,7.69%)蝶骨翼突骨髓质增生硬化。13例(13/13,100%)均见乳突气房内气体消失(图1A、1B),8例(8/13,61.54%)颞下颌关节间隙增宽(图1B)。

MRI主要表现:①平扫外耳道(8/8,100%)和中耳鼓室内(7/8,87.50%)异常软组织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②外耳道和中耳鼓室周围软组织受累,平扫T1WI见颞下颌关节周围(7/8,87.50%)、颞下窝(7/8,87.50%)、咽旁间隙(8/8,100%)、咽后间隙(2/8,25.00%)、鼻咽(3/8,37.50%)及咽鼓管(4/8,50%)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正常脂肪间隙消失,增强后明显强化;5例(5/8,62.5%)腮腺T1WI信号降低,增强后明显强化;③7例存在颅内侵犯(7/8,87.50%),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④外耳道周围骨质受累,包括下颌骨髁突(2/8,25.00%)、颞骨岩部(5/8,62.50%)、枕骨斜坡(2/8,25.00%)及蝶骨翼突(3/8,37.50%)T1WI骨髓信号减低,增强后明显强化,呈骨髓炎改变。8例(8/8,100%)乳突气房内均可见软组织信号;4例(4/8,50%)面神经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明显强化。见图1C~1F。

图1 患者男,75岁,左侧MEO A.轴位HRCT示左侧颞骨鼓部、岩部、乳突、岩鼓裂骨质破坏,外耳道、中耳鼓室及乳突气房内见软组织密度影; B.轴位HRCT示左侧颞下颌关节增宽(箭); C~D.轴位MR T1WI(C)和脂脉抑制T2WI(D)示左侧外耳道、中耳鼓室、乳突气房及颞下颌关节、颞下窝异常软组织信号; E.轴位增强T1WI示左侧颞下颌关节周围、颞下窝、咽旁间隙软组织明显强化; F.轴位增强T1WI放大图像示面神经膝段(箭)明显强化

2.2 治疗和随访 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性抗生素及乳突根治性手术治疗,治疗后听力不同程度下降,3例新出现轻度面瘫。随访2~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期间1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耳痛、耳漏症状均消失;2例死亡(2/13,15.38%),1例死于MEO所致颅内广泛感染,另1例术后耳部症状明显减轻,后死于肺部感染。

3 讨论

MEO是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的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与其外耳道血液微循环功能受损、白细胞对致病菌的免疫应答降低有关[2]。本组病例首次就诊平均年龄(67.2±13.4)岁,其中84.62%患有糖尿病,与既往研究[3]相似。MEO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耳痛,伴流脓和听力下降,耳痛常在夜间加重并可向颞下颌关节扩散,此点有助于临床诊断MEO[4]。面瘫为 MEO最常见的脑神经症状。MEO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5],本组3例经多次细菌培养均未发现阳性菌,可能与患者就诊前接受抗生素治疗有关;且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外耳道正常菌群[6],根据单独细菌培养阳性并不能准确诊断MEO。

MEO侵袭性强,可自外耳道向周围组织蔓延,甚至侵犯颅内组织。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对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CT可准确评估MEO病变部位和周围骨质破坏。本研究结果显示MEO最易侵犯岩鼓裂区骨质,而非外耳道壁,可能与岩鼓裂的解剖结构有关。岩鼓裂位于颞骨下颌窝处,内有血管、神经及韧带通过,是连接中耳鼓室与颞下颌关节、颅底间隙的潜在通道,推测岩鼓裂是MEO侵犯颅底的重要路径。因此,分析HRCT表现时,需注意观察岩鼓裂。

MR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7],显示颞下颌关节、颞下窝、咽旁间隙、鼻咽、腮腺等软组织受累明显优于CT,可准确显示MEO病灶和累及范围。面神经走行于中耳鼓室、乳突内侧壁的面神经管内,是最早及最易受累的脑神经[8],但中耳鼓室、乳突受累并不意味着出现面瘫[9]。由于面神经管鼓室段外侧壁较薄,CT多不能明确显示[10]。本组8例接受MR检查,增强后80.00%面瘫患者(4/5)可见面神经明显强化。本组1例同时合并面瘫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增强MRI示颈静脉孔区软组织明显强化。另外,MEO还可见受累骨质骨髓炎。

MEO需与其他外耳道疾病相鉴别:①非特异性外耳道炎,表现为外耳道黏膜增厚,一般不侵犯外耳道骨壁和周围组织间隙;②外耳道胆脂瘤,表现为外耳道内软组织病变,范围较局限,呈膨胀性生长,外耳道扩大呈壶腹状,残余骨缘较齐、硬化,DWI示弥散受限加重,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③外耳道癌,影像学可见外耳道不规则软组织肿块,邻近耳廓及耳周软组织受累,整体范围较MEO局限,骨质呈虫蚀样破坏,无硬化表现。

目前抗生素是治疗MEO的主要方法;保守治疗无效、有死骨或脓肿形成时,应考虑手术治疗[11]。本组病例术前抗生素治疗并不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11/13,84.62%)症状明显改善,提示根治性手术可在治疗MEO中发挥重要作用。MEO累及范围可能影响患者预后。本组2例死亡,其中1例MRI显示外耳道周围广泛组织受累,包括颅内侵犯、颅底骨髓炎和对侧颈部软组织受累。既往研究[12]发现面瘫多提示病情进展,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本组大部分面瘫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果不同可能与治疗方式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MEO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经积极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轴位乳突鼓室
自体延长乳突肌骨膜瓣及骨粉在乳突切除术后修复中应用的长期观察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虹膜纹理引导的飞秒激光囊膜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影响及意义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上鼓室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40耳治疗体会△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两步缓解颈肩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