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路径探索

2021-01-04 21:07王伟薛政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协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王伟 薛政

[摘 要]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两大重要支撑点。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出发,分析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面对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调发展存在的主体责任不实、创新意识不强、信息化反应不足等方面的困境,高校需要构建党建与思政“一盘棋”格局,形成多样化协同载体,健全多种协同机制,破除协同育人壁垒,创造合适条件,有效推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进而实现高校思政育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2-0052-03

近年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提高了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与建设力度,对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性要求也更为深化。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2]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生党建协同发展,不仅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在高校党建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具体贯彻和执行。

高校的培养人才之道在于立德,培养人才的根本在于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3]因此,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多渠道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机制,从而有效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育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学生党建,两者实质上都是围绕“人”开展的工作。高校思政教育是将专业教育、情感培育和价值观引领融为一体,进而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4]学生党建工作,是基于思政教育而对在校优秀大学生所开展的进一步教育。如果思政教育做不好,党建工作质量就无法有效提升;如果党建工作做不好,思政教育效果就无法有效延伸。从个体成长规律来看,思想的成长与发展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需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要为党组织建设提供优秀人才。

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具有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思政教育与学生党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二者在目标、方向、内容和对象上,具有统一性。开展思政教育必须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教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每个学生的精神信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全面推动党建工作的深化发展。

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是党进步发展的基础。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选拔和培养可担当起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高质量人才队伍。[5]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时代新人”,深化思政教育的效果正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协同党建和思政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开展不再局限于“单兵作战”,而是在党建活动开展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满足并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培育新时代高质量人才资源的重大工程,思政教育必须紧跟党建工作的步伐,与时俱进,同频同向而行。

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是深化思政内涵的有效途径。高校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此过程中,基于时代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高校应该运用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让其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鼓励、支持、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使其为社会不断创造社会效益、做出积极贡献。以党建思想把握思政教育的方向,以思政教育的过程强化党建的效果,在党建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教育重视不够,主体责任不实

当前,部分高校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还不够到位,片面地停留在只着重考量日常教学成果,忽视了高校党建和思政育人工作的具体含义,从而不能很好地展现出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效果。加之,高校对于如何处理好党建和思政教育两者的关系方面,存在着认识不清晰、措施不到位、落实不扎实的问题,导致高校所开展的党建育人或者思政育人工作比较片面。现实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高校很少召开或者不开与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的专题会议,缺乏对相关工作的引导与落实机制,在工作中不断暴露出相关问题而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结果导致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当然,不少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以“课程思政”等方式积极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但是受现实教师考核制度的束缚和制约,不少工作的实效性却难以保证,也很难发挥出其效能。[6]受扩招的影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体量较大的客观现实,一些高校在二级部门方面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状态,各个管理体制条块之间沟通较少,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得力,缺乏有力的抓手。[7]

(二)培养教育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存在着固有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不少学生党建工作停留在只落实好上级安排的部分工作,忽视对党建工作的整体把握,对开展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趋于回避,从而导致高校的党建工作与实际相脱离。学生党建或者思政教育的部分教学内容未能得到及时更新,造成与社会发展趋势脱节的现象,这便使得单一化的教育内容和固化的形式,既不能深化工作的效果,也不能拓宽工作的接受面,进而弱化了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对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的效果。思政教育与学生党建存在缺少沟通或者沟通不及时、不通畅的现象。由于大多数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党建工作负责人分别属于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系统,前后两者的专业背景不同,工作的方式、途径和短期目的不尽相同,两者的工作范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开展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导致了思政教育开展的重复性和低效性。最终衍生出党员的组织能力得不到有效增强,思想认识、创新思维也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剧了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工作与现代化教育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思政教育與党建工作协调开展,[8]弱化了工作的创新意识。

(三)价值多元引导困境,信息化反应不足

引导困境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价值引导的内容日趋多元化,这便无形中增加了思政工作者的引导难度。在网络时代来临前,受时代发展背景的束缚或者制约,信息交流渠道较少、信息更新频率较低、信息传播速度较慢,因此,大学生主要集中传统媒介的方式接受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今,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开放性、广泛性、无门槛等特点,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开放性也为西方社会思潮的进入校园提供了传播条件。[9]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路径

(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一盘棋”格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也处于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将新时代的新理念、新制度融入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并不断与时代相结合,赋予创新的血液,与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引领学生党建朝着立德树人、协同共进的新方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着重强调立德树人这一原则,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指明了重要方向,奠定了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发展的重要基调。树立全局理念,在党建中不断吸收、运用和融合思政教育的有益做法,开拓本校思政与大党建的新局面,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统筹谋划,构建大党建格局,上下“一盘棋”,切实增强深化思政教育和加强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信息化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党建工作信息化、数字化,着力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以党建带领学校中心工作协同进步,提升学校整体育人水平的提升,进而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的其他事业全面发展。

(二)以开放发展为理念,形成多样化协同载体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形成协同发展的多样化载体。构建协同发展的多样化载体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为思政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持续服务于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发展。

在如今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涌现,而高校大学生面对海量信息、多样化的生活,高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研判,找准自身的优劣,科学、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资源,结合思政教育,注重党建与思政的双融合,使学生党建工作形式趋于多样化和多维度。 [10]紧扣融合性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导向,搭建多样化平台,开展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拓展党建活动的内容,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进课堂、进班级、进寝室、进社团,并将之转化为党建与思政协同育人的资源。另外,面对党建资源不均衡的困境,高校需要打破常规,破除困境。通过思政教育和党建的多样化载体,直面不足,有效地分析当前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将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从校内延展至校外,从课堂拓展至社会,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做到取长补短,实现党建工程、党建思想与党建成果和思政教育工作之间形成广泛的联系,更好地提升当前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坚持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多种协同机制

构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工作机制,需要更好地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新常态下不仅需要高校各个部门之间加强合作,还需要其不断完善相关的教育机制,才能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革新,从而将高校内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全面提高。

构建校内、校际协同创新教育机制。一方面,要想促进校内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需要将校内协同创新教育机制完善,让其能够帮助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将其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不同高校之间开展校际协同创新的教育机制,不仅能够促进学校内部的工作提升,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学校、社会相互促进,循环相依,有助于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水平,积极引导大学生走上成功发展的道路。[11]

(四)鼓励思政教师参与,破除协同育人壁垒

高校全员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逐渐形成。思政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广泛的一线教学人员对于协同育人有积极意义。一是高校要正确认识党建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鼓励广大思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优势,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的教学力度。同时,建立定期开展思想动态调查机制,深入学生群体,结合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形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二是建立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互通互联机制,打破传统的思政教师参与党建工作之间存在的制度壁垒。在安排思政教师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党建工作需求,适当调整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任务量。三是构建和优化激励制度,打造思政與党建相交融的工作模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思政教师参与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12]一方面,必须要增加党建工作在思政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激活思政教师参与党建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要给予在党建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政教师以必要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让思政教师迸发出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绩,在此背景下,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对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认识也进一步科学化。进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将更加紧密,两者的协同与融合也迫在眉睫。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背景,遵循进一步深化两者融合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多渠道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机制,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全面、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

[3]蔡有清,罗伟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13-14.

[4]刘丽.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9):251-253.

[5]夏天.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J].人民论坛,2019(5):120-121.

[6]杨继伟.新常态下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对策[J].法制博览,2019(21):280+282.

[7]刘燕莉,李浩野,陆涛.“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57-63.

[8]佟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内在联动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25-130.

[9]袁丽丽,李继伟.思政教育应紧抓创新与实践两大支点[J].人民论坛,2019(5):116-117.

[10]史伟.高校学生党建如何更“接地气”[J].人民论坛,2017(4):124-125.

[11]方正泉.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原则和路径[J].江苏高教,2015(5):124-126.

[12]王新燕.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基于价值观教育理念和原则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1):82-86.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协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