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和平养模式对肉鸡疫病防控的影响

2021-01-05 19:54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14期
关键词:温湿度肉鸡鸡群

张 驰

(许昌市对外开放服务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技术的推广,肉鸡饲养也逐步从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向规模化笼养养殖模式转变。分析笼养和平养模式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对疫病防控方面的影响,有助于养殖户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该文从饲养密度、温湿度控制、消毒和防疫、疫病传播途径、机体免疫指标五个方面就笼养和平养两种养殖模式对肉鸡疫病防控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1 饲养密度管理

合理的饲养密度既可保证饲养的利润,也可促进鸡群健康生长,减少疫病的发生。笼养模式下,饲养密度大,鸡只活动范围小,动物福利水平降低,多引发鸡只骨折、骨畸形等疾病,死淘率较高。平养模式下,鸡群的死淘率明显低于笼养鸡,且鸡群活动范围广,活动量大,可提高鸡只免疫性能,促进鸡只健康生长;但是,若饲养密度过大时,易引起出现踩踏造成鸡只腿病、死亡等。两种生产模式都要合理规划饲养密度,根据鸡只状态,合理分群、扩群饲养。

2 温湿度控制

把控好鸡舍温湿度,可减少鸡群应激,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疫病发生率。笼养模式下,不同层笼内的鸡体感温度是不同的,上层与下层温度会相差1~2℃;上层笼还要注意进风口的高度,合理设置挡风板,确保风不直接吹到上层笼内,减少冷应激;下层笼要注意湿度控制,避免在夏季出现高温高湿现象。平养模式下,垫料多为一个饲养周期更换一次,温湿度控制不当,易引发多种疾病,如湿度过高易引发球虫病、曲霉菌病、肠炎、腿病等;湿度过低可引起粉尘过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在肉鸡饲养的不同阶段,要将舍内温湿度把控在一个合适的区间,切忌出现大幅度的变化,避免造成鸡群应激,引发疫病。

3 消毒和防疫

消毒和防疫对鸡群疫病防控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好场区环境、鸡舍、用具、饮水、饲料、垫料等的卫生消毒管理,严格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可减少鸡群的疫病发生率。消毒分为日常消毒和空舍消毒,笼养和平养模式的消毒措施基本一致,但由于笼养笼层较高,如果喷雾线距离笼层较近时,不建议采用喷雾线消毒,避免雾滴垂直落到鸡身上,造成冷应激;平养模式涉及消毒的范围广,带鸡消毒时易产生卫生死角。免疫程序的制定需要结合本场以及当地疫病发生情况、场区鸡群抗体水平情况等。笼养和平养模式的免疫程序基本一致,笼养模式相比于平养模式更加便于操作,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4 疫病传播途径

明确疫病的传播途径,通过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可以缩小疫病的流行范围,避免疫病的大面积暴发。平养模式下,鸡只的流动性大,接触面广,通常会造成疫病的大面积暴发。而笼养模式下,减少了鸡只之间的接触,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风险,同时,笼养模式下,可有针对性地通过饮水、饲料治疗发病鸡群,也可以及时隔离发病鸡以及可能感染的鸡,有利于疫病的控制。

5 机体免疫指标

机体免疫指标主要是指机体的免疫器官水平(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指数)、血清指标(如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血清补体C3、C4,血清细胞因子IL-2,IL-4等)、机体抗体效价等。这些免疫指标的高低反映了机体的免疫性能,有大量的研究对比了不同饲养方式对鸡免疫水平的影响。丁亦男等在研究散养和笼养两种饲养方式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淋巴器官指数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等的影响时发现,散养的肉鸡胸腺重量和胸腺与活体重比值显著高于笼养肉鸡(P<0.05),评估散养肉鸡免疫功能高于笼养肉鸡。邹文斌等研究平养、笼养和果园林下散养对京海黄鸡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含量及免疫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发现,平养组的IFN-γ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免疫因子含量较高,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

该文对笼养与平养两种养殖模式从影响肉鸡疫病防控的一些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发现两种养殖模式在肉鸡疫病防控方面各有利弊,笼养模式可以降低疫病的传播速度,免疫性能较低;平养模式免疫性能较高,但疫病传播速度较快。同时,两种养殖模式在饲养密度、温湿度控制、消毒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利弊点。因此,在肉鸡养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从养殖环境、消毒程序、日常饲养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不同养殖模式的长处,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

猜你喜欢
温湿度肉鸡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肉鸡腹水咋防治
基于AT89C51的数字型蚕用温湿度计的设计
画里有话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基于DSP和μcos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PLC在计算机空调机房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