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究

2021-01-05 18:41齐嘉妍
科技风 2021年36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双一流

摘 要:中医药院校在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医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总结了笔者所在高校在双创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探索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的途径,为中医药院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实施人才培养和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双创教育;专业培养

Abstract: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are raising on the“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in a key period,it’s very important to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Summarizes the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xplore the way to mer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 quality.

Keywords:“Double First-clas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ofessional Education

2018年8月,國家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加强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近几年,双创教育在全国各大高校掀起的热潮由“如火如荼”的开展转向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模式走向正轨。中医药院校在建设“双一流”大学过程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对鼓励引导学生创业就业,扩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对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现状与问题

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的起步和规模较之综合性院校要晚,主要原因在于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多为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有等专业性强的单位,中医药院校强调专业培养,在双创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不足,存在整体性滞后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创教育定位认识不清,教育理念落后

多数中医药院校因其专业性质和特点,重视专业培养和理论教育,认为医学生就业途径主要是医疗卫生系统,有较规范的职业准则。医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专业人才,再加上医学专业的复杂性、严谨性,所以和理所当然地认为医学生就应当把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的首要任务[1],而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素质教育”当中的一个方面,对双创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不足。而学校仅仅是对“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全国级创新创业重大赛事投入了关注和重视,对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也只仅限于参加双创比赛这一种形式,而医学生本身创新创业意识不强,重学业轻创业,为了获得学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团队的培育,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

(二)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双创教育运行不畅

受经费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影响,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上明显落后于综合性院校。从组织机构看,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目前我校创新创业工作主要由教务处、校团委、学工处三个部门负责,部门之间在创新创业工作上相对独立,团委和学工处各自负责一类赛事,教务处负责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规划。整体组织架构零散,缺乏一个独立管理和运作的部门统一领导,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运行机制,工作定位不清,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不畅。此外,一些产学研的创新创业项目是通过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学校的实验中心和科研平台的支持,各部门的资源整合投入耗时耗力,形成双创教育的长效机制难度大。

(三)双创教育师资水平匮乏,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在中医药院校中参与学生双创教育,担任双创导师的师资队伍虽然包括了医学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但这些教师群体中仅有部分老师是自愿参与并兼职担任双创教育的工作。多数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学术科研又从事临床工作,而辅导员平日承担了大量的学生管理工作和繁杂的行政事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培训,教学资源缺乏,更没有什么创业实践经验。双创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具备创业理论、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等多门理论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这对于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在专业背景和经历上都是极大的挑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匮乏难以有效开展双创教育。

(四)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健全

由于中医药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和研究,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目前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讲座培训、创业选修课、社团活动、就业指导课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没有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必要的专业支撑并与专业课程脱节[2]。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不仅数量少,教学形式单一,主要以大班课和理论讲授为主,课堂以外和创业有关的实践教学少,课程评价体系也只是案例讨论或论文形式,没有系统的课程评价标准,无法发挥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五)双创教育和专业培养难以融合

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指导要求是加强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然而在中医药类院校现有环境和条件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难以带动产业的发展,而且和对学科专业的培养教育和发展也难有促进作用。一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通常是通过各类双创大赛实现,由于比赛规则设定,创业比赛的形式多是以商业计划书或路演PPT为主,对学生参与产品研发、商业运营、团队管理等创业实践环节体现较少,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成效不显著。二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需要多学科融合,涉及多个专业的协调配合,中医药院校不同于综合类院校,专业设置较少,在学科和专业之间的配合支持显得单一,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成熟。

二、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的意义

(一)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驱动力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抛开片面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3]。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一有效途径为高校培养符合社会要求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内驱动力。

(二)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是促进高校学科发展的强心剂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了专业培养就如同纸上谈兵,没有专业和学科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稍显薄弱。大学生在接受专业培养和教学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活动中,运用专业思维,解决创新科研和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锻炼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又進一步为促进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三)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是高校“双一流”建设有力保障

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实质就是加快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专业教育。积极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有效锻炼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超越了专业教育“学科本位”的培养模式,回归到“育人本位”,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4]。

三、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的实践途径

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要基于专业培养为依托,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医学专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完善结构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按照“面向全体、分层培养、个性发展”的原则,以医学专业教育为基础,双创教育融入并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完善结构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通过专业课、双创讲座、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双创实践活动。根据年级和专业,低年级全面普及,二三年级激发兴趣,结合专业学习与科研立项,在导师指导下,组建团队,选拔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创新创业大赛[5]。高年级进一步提升,培养拔尖人才,储备科研创新人才,选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专创融合。

(二)构建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要融入专业和学科特点,而医学专业课程更应体现创新元素,专业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纳入案例教学的素材库中,要把深入人心的医学科研成果作为教学典型案例,引入专业课课堂中,在专业教育的知识传授中,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能力。创新创业类课程要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探索中,体会自身角色的转变,体验创业的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多元化的师资团队

中医药院校要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和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选送一批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优秀的专业教师参与双创教育的培训,高校要多为专业老师创造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条件,鼓励不同学科行业的互动和碰撞,实现双创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既要送出去又要引进来,邀请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来校交流,通过讲座、访谈、开展实训活动,参观访问工厂企业,开展实地考察,让学校师生深入创业一线,提供实践平台。也可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创业校友作为校外创业导师,充实和补充师资力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实践是双创教育最后落向实处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环节[6]。一是加强搭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学生双创和专业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二是利用专业学科背景,举办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锻炼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三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一线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模拟,使学生体验企业的创建、管理和经营全过程。四是搭建学生和企业的沟通桥梁,吸引各大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共同参与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罗中华.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8.

[2]郭静.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3]刘盼.基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1.

[4]李爱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

[5]尹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5.

[6]张绍丽,郑晓齐.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分立与融合——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

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资助(项目编号:X2018037)

作者简介:齐嘉妍(1987— ),女,福建福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双一流
导师制下的药学本科双创教育实践与思考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