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层次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1-01-06 05:22李洪滨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层次性规划计划

□李洪滨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固有工作年年如此,创新工作花样不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何让这些千头万绪的工作回归条理,使无序变得有序,使有序变得有层次,需要管理者进行理智、智慧的思考。学校的管理是分层次的,学校管理的层次化体现在对体系的工作有层次性地实施与执行上。关于学校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对体系内容有层次性地实施与执行上,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把碎片的工作归入体系

很多学校的管理工作是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主要体现在工作的随意性上。单纯从管理的角度看就是A 部门做A 部门的事,B 部门做B 部门的事,两个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另一个从具体工作的角度上看,就是工作的随意性较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未能把工作纳入体系之中。解决工作碎片化的问题就是要把碎片化的工作纳入体系,同时在体系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体系的初级特征是计划制定。计划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学校的计划要呈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在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必须要强化计划的权威性,并对计划所涉及的工作进行分解,制定出工作安排表(见表1),加强督导检查,确保计划得以贯彻实施,避免工作与计划“两张皮”,避免丢弃计划“另起炉灶”。这样就把碎片化随意性的工作纳入体系中,通过体系来强化工作的实施。

表1 XX学校2020—2021 学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表

体系的中级特征是规划研制。规划是大计划,是对学校未来三年乃至五年的系统发展思考。规划的思路和措施因校而异,但整体规划的内容结构却是大同小异。规划的目标、措施、保障等其实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听取教师的意见,自下而上;二是专家论证,自上而下。规划制定的实施者是教师,规划的受益者也是教师,当一个规划既能体现教师的心声,又能让教师得到成长和发展,那么教师执行起来就严肃认真,这样的规划才接地气。反之,它可能会被束之高阁。规划实施前也要得到专家的论证,专家理论功底深厚,教育经验丰富,思考问题深入,一个规划制定出来是不是符合教育发展的形势,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有理论基础,是否切实可行,还需要专家给予专业性的指导,这样的规划才有高度。

体系的高级特征是横向的体系建设。学校的计划、规划总体上来说属于纵向的工作,毕竟它们是以时间为主线的。学校的工作还需要横向来规划,也就是说,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到底要做哪些方面的事。学校体系建设要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学校与上级等,它是横向的、全方位、无死角的。但是它还需要一条线,把所有的内容串联、并联起来,这条线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治校理念,这个体系的所有工作就是系统的工作,而非碎片化的工作。如学校的“善本教育体系”,学校的“善本教育体系”从八个方面来构建:善境、善治、善课、善德、善教、善研、善学、善缘,贯穿其中的是“以善为本”的教育思想,“善”,就是“善良”“好的”“科学”的意思。“以善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倡导教育要引人向善、教育要适合学生、教育要具有科学性。

二、把体系的工作引向深入

学校的工作在体系的统领下可以按照三个层面来逐步走向深入。

把体系分解成规划,通过几个阶段规划的制定来实现体系的深入。一个校长的任期如果十年、二十年不变,那么体系建设就会被一直延续下去。体系的深入就表现在把体系分解成不同阶段的规划,通过几个阶段规划的实现让体系深入下去。比如,制订第一个五年规划、第二个五年规划以至更多的五年规划。

工作规划的逐段深入。学校规划一般以五年为一个阶段,以此为周期,每一任校长都可以制订2—3 个学校发展规划,这样就形成了体系的连续性。一般来说,一个学校在2—3 个阶段规划的指导下基本上能够把学校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了。学校规划的深入主要体现在每次规划办学目标的提高以及措施的拓展、优化与细化上。目标的提高就是在上一个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结合教育发展的形势设定一个新目标。措施的拓展就是在新的教学理论、教育政策、教学实验和社会背景等指导下采取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此来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措施的优化与细化就是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更好的、更切实有效的路径。

工作计划的逐期深入。在一个规划内的每学期工作计划应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连续性就是某一项有成效的工作应该在其实现目标之前连续运作,直到其达到预期目标为止。层次性就是某一具体工作要分阶段进行,这几个阶段的目标关系是递进的,措施是逐步优化、细化的。比如,在某一个规划内要全面实现课堂教学改革,那么我们就设定分学期要实现的目标,直到一个规划到期后全部或部分目标实现。措施的优化就是去除一些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的方式方法,而选择效率高、效果明显的方式方法。措施的细化就是工作时间要分配明晰、策略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措施的细化也表现在具体工作达成目标的层次性上。

三、把深入的工作引向策略

任何工作的落地都需要策略来达成。若想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就要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方案;若想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就要组建各种读书会、研究会来促进,这些都是策略。策略的呈现表现为三个方面:方向、办法、评价。

方向是前期的策略。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包括未来教育的趋势、国际教育的成功经验、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由此制定的结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理念就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就是处于顶层的用于指导学校具体工作的高级策略。

方法是中期策略。用恰当的方法促成内容的达成,这是方法存在的意义。方法恰当不恰当、科学不科学、适合不适合直接关系到工作内容能否有效地实现。工作方法要体现两性:一是适合性;二是创新性。我们工作的群体不同、素养不同、年龄不同,在处理相同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园孩子和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幼儿园可采取游戏的方式;而小学生可采取竞赛的方式;初中生可采取设置情境的方式;高中生可采取探究的方式。方法还要体现创新性。创新的方法对传统方法的优化与变革,当传统的方法不能促进内容的有效完成时,我们就要创新我们的工作方法。创新一是要创造全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变革已有的方法,促进时代的发展。

评价是后期策略。评价是对中期策略落实与否、落实成效如何的一种评价机制,也是一种策略。评价策略运用得好,能有效促进中期策略目标的实现,否则反之。后期评价一是要评价中期策略推进的速度是否快速;二是要评价中期策略的各项任务是否全部推进;三是要评价中期的策略目标是否实现;四是要提出评价后的改进意见。在运用评价这种策略时,学校建立了涵盖德育、教学、后勤、党建的“四线督导机制”,通过每学期两次的“四线督导”,推动学校每学期工作计划的落实。

四、把策略的工作引向精细

精细化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在诸多可行的路径中找到最优的,如同一次旅行,可以有多种交通工具供我们选择,但哪一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基于效果进行优化后选择。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实施这个策略的路径很多,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式学习、批判式学习中,哪一种学习方式更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实实在在有成效地体现出来,需要教师在诸多路径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把策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项想全面。

策略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策略能否在组织的末梢得到扎实落实,即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了,把策略引入精细化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在一个组织中策略逐级弱化的现象普遍存在,高层雷声大,基层雨点稀,究其原因就是“最初一公里”和“中间层”没能把策略传到下去,导致“最后一公里”的精细化工作不能达成。对此,组织唯一能做的就是培训、检查、反馈,通过这种办法促进策略的实施。

借鉴最新研究成果调整原有的思维方式也是把策略工作引向精细化的一种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研究也正逐步走向深入,深入的结果就是出现一大批与传统科学、传统方法截然相反的一些研究成果。比如,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就是基于学生具有无尽的潜能和发展性的研究成果提出来的。

学校管理工作永远是需要进行理性思考的。这个理性思考的过程包括思考的方向性。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要有所依循,这个依循就是教育规律、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及由此制定出来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还包括思考的横向性,横向性就是学校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学校的工作进行全景式设计,还包括思考的层次性、思考的深入性。学校每项工作的推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认识过程、设计过程、组织过程、推进过程、反馈过程、调整过程,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工作是有层次性的,我们也只有了解了它的层次性,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扎实有序,才能产生实效性。

猜你喜欢
层次性规划计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