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致病因素及护理干预的进展分析

2021-01-06 13:29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250郝蕴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综合征肠道饮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250)郝蕴

肠易激综合征会导致患者的肠道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等病症。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作息时间混乱、饮食不规律、饮食不克制、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该病的发病几率也在不断增大。虽然,该病不会直接致死,但却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1 致病因素分析

该病的致病原因并未有比较明确的判定,但从目前搜集到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证据显示可以发现,该病的致病因素可能与人体胃肠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异常、精神和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此外,目前有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遗传论学说,也就是在家族中如果存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那么后代也就更加容易患得该病[1]。

1.1 肠胃功能异常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来说,可以在临床中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检查,很多患者存在排便不正常现象,而且患者在食用部分食物后,腹胀、腹痛感会明显增强。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肠胃功能出现异常现象,比如,胃排空延迟、小肠运动障碍等问题。当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比如,肠道运动功能偏快,则比较容易诱发腹泻,同样,当肠道运动功能偏慢,则比较容易诱发便秘,由此可见,该病会与肠胃运动功能有着比较高的发病关联度[2]。

1.2 肠道敏感度较高 部分患者的肠道属于高敏感特征,当外界食物刺激后,会使肠道神经系统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在这种条件下,患者的肠道感知功能存在较大异常现象。一旦肠道对于外部施加的刺激比较敏感,这样就会使肠道出现不适感,从而出现腹泻等症状。在临床诊断研究中可以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中肥大细胞以及血管活性肽总体含量明显提升,这是该病患者临床重要表现之一。此外,部分患者在发病之前患有一些胃肠道类型疾病,比如急性肠胃炎、肠道菌痢等疾病,虽然已经康复出院,但并未完全治愈,在胃肠道中仍然存在病灶点或者炎症,这时患者的肠道就处于高敏感环境下,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后,便很容易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等相关临床病症表现[3]。

1.3 精神因素诱发 在临床上对一些患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后发展,有部分患者存在精神压力过大、心理问题较多等情况。肠易激综合征与心理学有着较高关联度。现代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很多人长期处于精神紧绷、心理高压状态下,这样会使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发病几率明显升高。有诸多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该病与人们心理和精神方面关联度较高,当心理和精神不健康或者长期心理和精神压力较大,患者患有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等疾病时,出现该病的几率也就相对提高。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会对肠胃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带来较大影响,比如家里发生比较大的变故时,患者更容易患得该病[4]。

此外,有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还可能与肠道敏感度有比较高的关联性,当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压或者心理疾病状态下,患者的肠道神经功能有可能出现障碍,诱发肠道神经功能紊乱。

1.4 其他致病因素

1.4.1 遗传因素 遗传致病理论目前在该病的临床诊断中成为了主要诊断依据,在有无家族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比中,有家族患病史的患者患病率要明显高于无家族患病史的患者[5]。

1.4.2 睡眠因素 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比较严重的睡眠障碍,比如晚睡、难以入睡、睡眠连续性较差、睡眠质量偏低等。当睡眠出现障碍后,患者的肠道功能会出现异常,肠道敏感性也会增强,这些都容易诱发腹泻或者便秘[6]。

1.4.3 神经因素 部分患者在幼年时期遭受过严重的虐待,甚至是性侵,这样便会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留下较大创伤。这些创伤会对大脑神经系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产生的刺激有可能会出现诸多后遗症现象,而肠易激综合征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

1.4.4 食物因素 目前有很多临床医学研究理论支持食物致病学说。比如,有的患者食用牛奶这类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就容易出现腹泻症状,有些患者食用辣椒等强刺激性食物也会出现腹泻症状,有些患者使用纤维素含量食物过多,也会引发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存在乳糖不耐受问题,这样也容易引发腹泻等问题。究其根本,是由于患者的胃肠功能对这类食物有着高度敏感性[7]。

2 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2.1 饮食护理干预 对于患有该病的患者来说,饮食护理是极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护理人员要对患者错误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进行纠正,确保患者能够严格按照正常的饮食规律进食,尤其要避免过度饥饿或者暴饮暴食,禁食油腻、生冷类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为主,给肠胃系统营造比较理想的环境。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通过食物获取蛋白质、纤维素等食物的摄入量,比如患者如果属于腹泻类型病症,则需要适当减少蛋白质、纤维素以及个别具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而如果患者属于便秘型病症,则需要适当提高粗纤维的摄入量,促进肠道消化和运动功能,并多喝水,少进食脂肪和油脂含量较高食物。如果患者属于腹胀、腹痛类型病症,则需要减少豆制品、芹菜等食物摄取量,这样能够比较好地缓解腹痛和腹胀病症。此外,部分患者存在乳糖不耐受,则需要避免早晨空腹喝牛奶,在喝牛奶前食用一些易消化的清淡类食物。当患者肠道属于高度敏感型,则需要特别注意减少鱼虾类食物摄入量,避免出现肠道过敏或者腹泻。一旦发现患者对某类食物存在过敏问题,则需要严格控制致敏类食物摄入,最好给患者制定科学、详细的食谱[8]。

2.2 行为护理干预 首先,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确保患者能够严格遵守护理安排,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性管理,这是行为护理干预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比如,严格遵守病房作息时间,在康复过程中采取劳逸结合的方式,既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恢复机体时间,又需要积极进行体育运动,增强胃肠运动功能,这样有助于促进排便[9]。

其次,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有定时排便的意识和习惯,比如,每日早晨起床或者在七八点钟洗漱完毕并进食完早餐后,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去排便,从而形成在早晨排便的生物钟,这对于该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作用。对于存在腹泻类症状的患者来说,可以积极采取提肛练习,这样有助于缓解腹泻,降低患者面临的腹泻痛苦。如果患者存在腹胀问题,则可以在腹胀部位进行轻轻按摩,缓解腹部周围肌肉组织的紧绷状态,这样也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腹部肌肉组织的放松。而对于一些患有腹痛情况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应对腹痛,比如,采取与他人进行交谈、听音乐、看书等方式,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腹痛,而且还可以比较好地应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情绪。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工作,比如,夜晚睡觉时保暖、脚底和腹部的保暖,饮食和饮水要确保温度适中,这样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避免出现腹泻等病症[10]。

2.3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可以说心理护理效果会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产生关键性影响。首先,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对患者温柔以待,积极关心患者的病情、饮食、休息、排便情况,这样能够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要积极聆听患者的倾诉,既要扮演好护理角色,又要做好一个聆听者,让患者更愿意与护理人员积极进行主动沟通,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恐惧情绪,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让患者有更加轻松的精神状态应对治疗和康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建和谐的关系网络,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11]。

其次,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给患者及其家属呈现出较高的专业技能,这样可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有助于消除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切不可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冲突,面对情绪异常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进行劝导,必要时可以寻求护士长或者医生的帮助,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和护理人员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并且积极疏导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消极情绪等负面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比如,针对老年人患者,可以与其多进行沟通,询问饮食状况和排便情况,对其提供关心和关爱,并降低病房内噪音,给患者营造较为安静的休息和康复环境;针对一些年轻的患者来说,可以尽量满足其个人需求,使患者有较为开心、乐观的情绪面对治疗和康复[12]。

2.4 认知护理干预 从客观角度来看,认知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有着比较多的相似性。护理人员为了让患者能够有比较平稳的情绪,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需要给患者进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信息的详细讲解。有一部分患者听到“肠子”出现了问题,便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恐慌情绪,而且有部分患者听到“综合征”三个字时,也会主观错误的认为病情比较严重,这对于患者本身的临床治疗和康复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从认知合理干预角度入手,帮助患者对该病有较为细致、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并向患者透露相关的治疗方案、康复方案、术后效果等信息,让患者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保持更高的自信心,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治疗,从而实现早日康复出院的治疗目标[13][14][15]。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类疾病,发病率比较高,但多数呈现轻症或者轻微症,只有部分患者会转为严重型。该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在目前的临床康复治疗中,并没有特效药和针对药物,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较为严重不利影响。而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探索,在医学领域提出了护理治疗康复方案,因此,护理质量会对该病的治疗和患者康复效果产生关键性影响。目前可从心理护理、行为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方面入手。对于心理护理来说,要保证患者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护理人员要积极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紧张感,不断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对护理人员的认同感,使患者可以积极乐观的面对治疗康复工作;对于行为护理来说,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通过行为动作消除腹痛、腹胀等不适感,而且还需要引导患者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日常生活,控制好个人行为;对于饮食护理来说,要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确定食用哪种食物最适宜,但无论哪种患者,都需要避免暴饮暴食,遵循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辛辣食物、致敏食物、过冷过热食物。最终通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工作配合药物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综合征肠道饮食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春节饮食有“三要”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Chandler综合征1例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考前综合征
健康饮食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