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墩柱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研究

2021-01-06 19:19李瑞民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脱模剂墩柱通病

李瑞民,郑 辉

(1.江苏兆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2.天津第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1 墩柱施工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模板拼缝痕迹明显

这种通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模板制作、拼接质量差,为保证模板钢板拼接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而过度打磨拼缝处两侧各约20 cm内钢板面,而其它部位钢板又未认证打磨,造成钢板面光洁度不一致,进而在混凝土面造成明显的拼缝痕迹。

这类通病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1)有实力的大厂模板,严控制作质量,模板钢板采用厚度不小于6 mm的复合钢面板,制作完成后必须经业主、监理、项目部联合验收认可后方可出厂;(2)单节长度不小于6 m的整体节模板,减少现场拼接,面板拼缝严密,平整度不大于1 mm,出厂前经项目办、中试、总监办、项目部联合验收认可。

1.2 墩柱底部“烂根”

产生这类通病的主要原因是模板根部密封不到位。具体防治措施为:(1)模板下部用1 cm后憎水海绵条封底,立模到位后,用玻璃胶或泡沫胶对模板圆周进行二次密封。(2)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结构物混凝土外观质量限制缺陷判定缺陷级别,分析原因,施工单位拿出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业主认可后进行处理。

1.3 结构物下半部混凝土“砂线”

产生这类通病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1)工配合比各材料参配比例不均衡,拌制混凝土的和易性或保水性差。(2)使用泵车浇筑时,未对串管采取降速措施,混凝土在串管出口的初速度较大,并以较高速度与已浇筑混凝土碰撞而产生离析。(3)墩柱下部混凝土在上部混凝土压力下出现“压力泌水”。

为了防治砂线,可以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25 mm,选用规范确定的最佳粗集料级配曲线,并尽量靠近其中值;细集料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II区级配的河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6的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1.5%;(1)高效减水剂掺量不得大于1.4%;适当掺加不超过25%优质粉煤灰或掺量为5%~10%硅灰;(2)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必须根据含水量、砂细度数、碎石级配等情况及时调整水、砂、石等材料掺配比例,(3)严格责任落实,无试验室主任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改动拌合站施工配合比,(4)吊斗浇筑时的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混凝土泵车浇筑时的倾落高度不得超过1 m,否则必须采取管径在30 cm左右的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以减弱混凝土出泵后的压力;(5)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表面泌水必须及时清除;(6)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第一册附录结构物混凝土外观质量限制缺陷判定缺陷级别,分析原因,施工单位拿出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业主认可后进行处理。

1.4 色差

色差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振捣时间、强度大,对混凝土造成“过振”;(2)脱模剂颜色较深、涂刷过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均匀聚集;(3)脱模剂涂刷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表面被灰尘污染;(4)不同批混凝土坍落度相差较大。

为了减少色差现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选用颜色较浅、稠度较小的脱模剂,需选用不同类型的脱模剂进行对比验证,以确保脱模剂与混凝土胶凝材料匹配,脱模剂稠度需根据季节平均温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热季适当粘稠、冷季要稀;(2)模板安装前用棉纱布对内板面进行擦试,消除多余脱模剂并确保脱模剂均匀分布;(3)严格按规范明确的工艺要求进行振捣,振捣工人须经考核上岗,振捣时间、浇筑层厚需根据混凝土和易性情况、工人经验等综合确定,最大层厚不宜超过50 cm,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终振标志;(4)同结构混凝土坍落度要保持相对稳定,坍落度值必须在设计范围内,坍落度超限混凝土不得使用或由试验人员处理合格后再使用;(5)拆模后发现因脱模剂涂刷过多造成的色泽不一致缺陷,施工单位应立即对结构全身用细砂纸搽除或肥皂水搽洗,确保外观一致;(6)因过振原因造成的外观缺陷,若无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第一册附录P结构物混凝土外观质量限制缺陷明确的缺陷,可不进行处理。

1.5 麻面、粘膜、露砂

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模板钢板锈蚀严重、模板打磨不到位、脱模剂过稀、拆模时间过早等。

为了防止此类问题发生,可以加强过程检查,发现面板锈蚀严重的模板,立即停止使用。模板面层钢板优先选用复合钢板;根据季节平均温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脱模剂稠度,热季适当粘稠、冷季要稀;模板涂刷脱模剂前需认真打磨,消除表面粘结的杂物,安装前用再对面板擦试一次,确保脱模剂均匀分布;以浇筑后10 h内现场温度、浇筑时间、混凝土强度等指标综合确定拆模时间,控制实体混凝土强度达到5.0 MPa以上方可进行拆模。

1.6 气泡

产生气泡的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含气量较大,排泡时间长;(2)脱模剂粘稠,排泡困难;(3)浇筑层较厚、浇筑速度快,振捣不到位,气泡未排出不充分;(4)结构物部位为内倾斜角;(5)墩柱顶部混凝土未复振或复振间隔较短。

其防治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调整外加剂各有效成分比例,减少发泡剂含量;(2)根据季节平均温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脱模剂稠度,热季适当粘稠、冷季要稀;(3)严格按规范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混凝土浇筑层、浇筑速度、规范振捣工艺,对含气量大的混凝土须根据振捣棒性能、混凝土坍落度、结构物宽度或直径,制定相应的振捣时间、顺序等工艺措施,必要时采取二次振捣法(既振捣密实后,间隔10 min并在下层混凝土浇筑前再振捣一遍);(4)对结构物部位内倾斜角部位,采取上(3)措施且浇筑层厚度应控制在30 cm左右、进行二次振捣,对斜角部位混凝土采用斜插振捣法,也可采取在斜角顶模板内侧粘贴模板布的排泡措施;(5)对结构物顶部混凝土严格落实复振措施,复振时间宜在浇筑完成1 h左右;(6)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第一册附录P结构物混凝土外观质量限制缺陷’判定气泡缺陷级别,分析原因,施工单位拿出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业主认可后进行处理。

2 通病产生的其他原因分析及防治思路

目前混凝土施工中的缺陷不能完全有效的避免,除上述技术原因外,还与行业现状等方面有关,体现在:(1)目前工程行业一线操作人员基本为农民工且年龄偏大,没有进过专业化培训、考核,操作过程完全靠经验,而其经验不能适应各种类型情况;(2)工程行业大部分属于野外作业,存在远离家庭、风吹日晒、娱乐时间少等缺点,不能吸引大量优秀的年轻人加入,且目前仍处于建设高峰期,人员需求量大,有限的优秀人才又被严重稀释,进而导致项目部技术人才少、力量偏弱,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层技术人员不足,对作业人员指导不能完全到位;(3)工程行业属于成熟行业,存在竞争大、利润低的行业现状,各施工单位较多采取专业分包方式以压缩成本,通过公开竞标、相对低价中标选择专业作业队,作业队为争取利润,注重施工进度而轻视“品质工程”。

防治思路可以从施工和监理两个方面来考虑。施工单位应做到:(1)加强契约精神,认真落实合同约定;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质量意识、加强合同意识;(2)增派技术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全方位管理;(3)加强项目部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教育,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认真落实,并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4)加强对专业分包队伍管理,对不胜任的施工班组队及时更换;(5)重视方案、计划的编制及报批,加快施工进度,避免窝工、杜绝返工;(6)重视沟通、加强协调、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监理单位在墩柱通病防治方面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对施工单位采取多沟通、多检查、严要求、多指导等措施,铁面无私、按章办事;(2)配合业主对施工单位管理,不能彻底处理的问题需及时向业主汇报;(3)转变管理思路,注重事前、事中监理,事前定标准、定原则,达不到确定标准的,严格处理。

3 结 语

桥梁钢筋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缺陷类型较多、原因复杂,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分析、研究并努力从根本上消除,才能确保结构物外观质量完全满足建设目标的要求。施工、监理单位作为一线管理机构,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积极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后续工作中改进、优化施工工艺,杜绝问题再次发生,才能优质、高效的完成合同工程任务,真正落实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建设要求。

猜你喜欢
脱模剂墩柱通病
山区公路桥梁墩柱偏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
脱模剂MK529/11在轮胎生产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墩柱偏位典型病害特征分析及维修处治措施研究
菜籽油基混凝土脱模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装配式墩柱施工技术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性能研究★
桥梁40m以上墩柱混凝土施工新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