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轻度抑郁读者的阅疗实践与思考

2021-01-07 04:50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读书会疗法辅导员

蒋 昕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图书馆,江苏 泰州 225300)

近年来,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育人成效逐渐显现,很多高校在通过阅读疗法帮助学生改善心理问题、健全人格、培养意志力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如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宫美玲教授,持续多年开展阅读疗法的研究实践成效显著,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疗法实践也都取得很好进展[1]。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育人途径,深受学生的喜爱,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人生阅历、走出人生困境,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心理建构的过程。

1 阅疗对象的出现

1.1 阅疗对象

大学生A,在入校心理测试中显示轻度抑郁,入校半年后,辅导员发现A同学抑郁情况有所加重。辅导员建议心理咨询老师介入,但A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其强烈抵触情绪使心理疏导进入困境。图书馆阅疗工作人员在与心理健康中心老师的沟通中,了解到A的状况,建议采用阅疗对其进行帮扶。鉴于阅疗的隐蔽性,在与心理健康中心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充分沟通和协作下,图书馆开始着手进行阅疗实践。

1.2 读书会的尝试

决定采用阅读疗法后,首先联系的是大学生读书会。通过辅导员与A谈心的方式提及读书会,并建议其加入。虽然A同意了,但读书会的例行活动并没有出现。于是,老师在读书会中寻找能够进行同伴辅助的对象,先是找到和A同一专业但不同年级的B,接着由B介绍A同班的C(通过辅导员了解到A与C的关系较好)加入。在C经历几次活动,对读书会有所了解,感受到读书会中师生的融洽与读书交流成长的乐趣之后,老师将关爱同学尤其是关爱性情孤僻同学的信息传递给C。此后A来到读书会。但A只参加了一次活动,通过了解原因,得知A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最近在外打零工而且并不顺利,再加上学业成绩不佳,所以情绪很是低落,不愿参加活动。

1.3 勤工助学活动

既然A有经济方面困难,并且心理疾患对社会支持的敏感度较高,因此,老师们通过与学工处沟通后,决定进行社会支持活动,并请C告知A在图书馆有勤工助学的岗位和报酬,在A报名勤工助学岗位后,为便于开展阅疗工作,在与学工处协调下将其调整到易与阅疗指导老师接触的岗位。

2 阅疗过程

2.1 在劳动中交流

自A进入图书馆勤工助学之后,一方面对其辅导勤工助学岗位业务知识,一方面关爱其在校生活。在交流过程中,除了体会到一个轻度抑郁患者的部分特征外,还发现A的不少优点并对其进行赞赏:做事认真负责,情感细腻,时常为集体和他人考虑。虽然A做事节奏缓慢,考虑事情时有过虑之处,但在阅疗老师的循循善诱中,A变得不再沉默寡言。不但如此,A有时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书,会驻足读书而忘记时间流逝。在与A一起工作交流中还了解了A的家庭。

2.2 推荐有益图书

在推荐图书之前,先了解A读书的情况:A看书不少,但碎片化阅读倾向明显,偶有阅读中的情感“启发”与思想振奋,但遭遇现实的压力后又变得沉寂忧郁。除了C,A在大学几乎没有朋友,更没有能时常引导和激励其成长的人,加上父母催促早做考研准备、自己学业成绩又不佳,愈加感到前程暗淡。A自知有抑郁倾向,但觉得这是很难改变的病症。

为了使A了解并排除对抑郁的恐惧意识,首先以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平常为引入点,再向A推荐漫画书《图说“抑郁症”治疗》(越野好文编著,陈极璐译)。在其接受并阅读之后又推荐了《战胜抑郁症:写给抑郁症人士及其家人的自救指南》(李·科尔曼著,董小东译)、《伯恩斯新情绪疗法.Ⅲ》(戴维·伯恩斯(DAvid D.Burns)著,李亚萍译),指导其了解不良情绪根源,识别、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改变消极情绪,重获自尊。

在提供抑郁图书资料的中后期,还提供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图书。推荐《做你想做的人》(詹姆斯.艾伦著,刘宁译),让其学会管理自己,积极面对并寻找人生不同时期的答案。推荐《生命的重建》(路易丝·海著,张劲弟译),促使其自我肯定,更热爱生活,更积极主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3 阅疗效果

3.1 情绪与思维的改变

A在阅疗之前的主要情绪特点为情感低落悲观,似乎没什么可以引起其兴趣,回避交流,自我评价低,敏感自责却又很少表述。经过一年半阅疗后明显感觉A活泼了,被动式交流基本顺畅,主动交流意向增加,在面对表扬与鼓励时,常显出愉悦感。与人交流时语速有所加快,交流较为顺畅。

3.2 认知与意志的改变

阅疗后生活主动性加强,愿意参与意见并参加活动,与周围人接触交往增多,自述记忆力在不断变好、不再过于敏感,抽象思维能力增强。

3.3 躯体症状的改善

睡眠明显改善,之前经常出现的难以入睡、浅睡眠和早醒的状况出现几率大大降低,醒后不能再入睡的状况得到很大缓解,身体倦怠乏力情况明显改善。阅疗前基本不喜欢运动,阅疗后会主动进行一些散步、跑步和羽毛球运动。

3.4 抗压能力与自我期许

抗压能力得到明显改善。阅疗前当面提及抑郁症、议论学业成绩、品评穿着、谈及同学才艺、评先评优等问题,情绪即感失落。阅疗过程中这些状况逐步改善,价值观不再局限于一个方向,自我认可度提高。

4 思考与结论

4.1 加强与心理教育部门的合作与联动

新生入校心理健康测试后,学校主要针对明显心理异常者进行干预、治疗,而更多有前期症状、轻度症状者则继续正常进行大学生活。这些学生有些能完成学业,有些则发展成为中度、重度患者,需要转介治疗[2]。如何能为更多在心理疾患初期阶段的学生找到阅疗药方并提供阅疗资料,需要高校在普遍性调查测试基础上尽快进行分类鉴别,形成读者分类数据库,同时加强与学校心理教育部门的合作,并由图书馆主导开展阅疗工作。

4.2 丰富阅疗处方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心理问题可分为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狂躁等多种,高校阅疗协作部门应结合心理测量、调查、筛查结果中的轻中度心理疾患并勾画出读者画像,然后分组匹配阅疗书籍(亦可为音乐、视频、多媒体等资料),形成健康中心结合学工书记、辅导员编制读者心理问题主题词,由图书馆主导,心理健康咨询老师辅助,制定心理问题主题词对应的阅疗处方并提供阅疗资料[3]。

4.3 多方合作共同收益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常在课堂、班级活动、学业成绩、社团等场所中表现出来,最有效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变化的是班主任、辅导员和班干部,而对学生心理做出诊断评价的是心理健康中心,如何多方合作主动尽早介入模式,发挥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最佳效果,避免学生心理问题进入中重度,是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1)加强对外部压力因素的关注。从A案例可以发现,A的经济压力是抑郁的一个外在诱因,应激心理反应因此而发作。当通过勤工助学解决一部分经济困难之后,A的抑郁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进而介绍A参与更多的校内工作机会,减轻A的经济压力,同时进行抑郁阅疗,结果发现,A的状况得以继续改善。A的自述也表明,无论是听休闲音乐、在惬意的环境中休息,还是在阅读如何解除抑郁的图书,虽然情绪稳定,但在外在压力到来时,似乎自己又被打入无能无助无望的境地。因此,从本例来看,强化对外部压力因素的关注并积极想办法减轻和解除,是改善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举措[4]。

(2)同伴辅助疗法。建立信任是心理治疗的一个前提,然而并非师长、医生或拥有某种职称名号就可以顺利建立信任关系,因为部分心理患者的创伤可能来源于此,加之讳疾忌医的思想影响,有时反倒被这一部分心理患者排斥。这时,同伴成为一个引导、共建信任的最佳选择。大学不同于其他场所,同宿舍或同班同学因为课业、作息一致,这种朝夕相处的情况是同伴辅助的最好环境,加上学生时期的友情更易使患者产生信任。

4.4 做好阅疗过程分析

及时关注阅疗对象的动态,加强沟通和阅疗过程管理,一是可以了解其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维持或改变阅疗素材的决定;二是通过沟通,了解其阅读图书馆推荐素材的作用和自主选择新素材的作用与效果,并增加读者画像与匹配资料处方,积累并充实阅疗数据库。在本例中收集到A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处方效果,还了解了其自主选择阅读并表示对其帮助较大的《深渊:抑郁流行的进化根源》(乔纳森·罗森伯格著)一书。图书馆随即采购了这类图书,将该书加入治疗抑郁的处方资料库。

阅疗由图书馆主导,但需要将其育人的机制设计上升到学校层面,形成部门合力。随着00后进入大学校园,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生在数量、种类上都有所变化[5],学校图书馆、学工处、团委、教务、健康中心等部门要协同及时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数据,跟踪学生心理状况进展,及早介入干预和治疗。图书馆需要将各种量表筛查、心理健康研究成果与阅疗资料准备与调整、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结合起来,使阅读疗法更深入人心,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读书会疗法辅导员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10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名人传》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