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秀水 碧道芳华
——从碧道建设看广东佛山市河湖长制工作

2021-01-07 11:46
河北水利 2021年9期
关键词:长制河湖佛山市

吴 頔

千亩万亩公园、特色古村落、古驿道、“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广东省佛山市的碧道,如项链一般,串起颗颗“珍珠”。

发布广东省首个地级市碧道建设规划,将碧道建设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由市纪委监委专项督导碧道建设……自广东省启动建设万里碧道以来,佛山市将碧道建设作为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的重要抓手,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佛山分3个阶段推进1000km的碧道建设,按照“1年快速启动,5年基本成型,10年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打造陶醉龙湾环、水口水道—芦苞涌碧道带等“三环六带”碧道格局。

“通过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滨河景观打造,还堤于民,还水于民,还滩于民。”佛山市水利局局长李永生说。在清除河湖“四乱”、建立长效机制、扩大护河队伍、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的基础上,佛山市打造出一条条以水为脉的生态廊道,让市民享受碧道建设成果,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清“四乱”治污水 提升河道水质

在禅城区祖庙街道的丰收涌畔,“丰收街·菁创聚”的标志引人注目,这里现在已成为一片创业热土。

“以前这里是个臭水涌,水是黑的,两边都是小工厂。”附近几个居民说。据统计,这条明渠周边曾经有42个大型污染源,每年排放近万吨污水。

如今的丰收涌,已是荷花垂柳相映成趣、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佛山十大最美河湖”。当地依河道建起大塘公园,周边原来厂房有的被拆除,有的因地制宜变成演播厅等。丰收涌蝶变的背后,是佛山市治水思路的转变。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西江、北江穿境而过,水网密集,水流平缓,共有3206条河涌、146个(座)湖泊水库,水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0%,是典型的岭南水乡。

佛山又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初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以及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佛山的水生态环境。生产过程中带来大量废水直排,给河流造成了致命的危害,侵占河道、违建乱搭等现象也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源头。

如何在保证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水生态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2013年,佛山市先行先试,在汾江河、西南涌、芦苞涌等重点内河涌实行“涌长”责任制,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涌长”,负责辖区内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

在整治黑臭水体的过程中,佛山市确立“专项部署、责任到人、分级治理、动态管理、严肃追责”的思路,夯实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等基础工作,黑臭水体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8条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黑臭水体已全部销号。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佛山市按照水利部、广东省部署要求,积极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各区河涌,改善水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市水利局副局长刘剑锋介绍,佛山市在“全、零、责、实”四个字上做文章,实现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全”是全面排查、全面核查。在列入省台账和自查发现的958宗“四乱”问题全部完成销号后,佛山市对重要河道、主干河涌进行全面排查、拉网式梳理,清理新增“四乱”问题58个。“零”是存量问题销号清零、新增问题整改归零。河长牵头攻坚进度滞后的“四乱”硬骨头。对建筑拆除后产生的垃圾、临时堆放物等,责成相关部门立行立改。“责”是压实河长责任、健全问责体系。对核查发现的问题,发出交办单、督办函。问题处置按交办、督办、约谈、纪委介入等4个步骤,层层升级处置措施,确保问题归零。“实”是掌握实情、尊重实际。市河长办督察组对各区“清四乱”工作进行暗访核查,杜绝漏报、瞒报等问题;对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未能如期完成清拆的问题,适当予以延期。

广东省启动万里碧道建设后,佛山市迅速落实,制定千里碧道的建设规划。黑臭水体和“四乱”等河湖顽疾的全面整治,为碧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以前我们要到附近的公园玩,现在楼下就是很好的休闲场所。”8月12日,在禅城区石湾镇深村(田心)涌边住了3年的王女士,正带着女儿在亭子里玩。

总长约600m的深村(田心)涌,曾经是个“断头涌”,集市的废水直接排放入河,使周边居民饱受困扰。河湖长制推行以来,市、区、镇(街)三级河长共同发力,拆除违建的同时,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清淤、引水调水等一系列措施,使河涌面貌焕然一新。

小河水清,才能保证大河水净。石湾镇通过治理好“毛细血管”,为东平水道等碧道“主动脉”提供了碧水清流。由于治水成效明显,在今年佛山市第一季度河湖长制工作检查中,石湾镇获得了100万元奖励。

以碧道穿景点 为民办好实事

“我们按照市委要求,做好监督检查,防止碧道建设中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8月13日,佛山市纪委监委第三专项监督检查组组长刘仕斌带队,在南海区半月岛生态公园等碧道建设现场督导。这是在碧道建设纳入全市重点项目清单后,市纪委监委首次对碧道建设项目进行现场督导。

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纪委监委严格督导,彰显出佛山市将碧道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为民办好实事的力度与决心。

治水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百姓。李永生认为,要以治理好水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开发休闲、健身、文体、旅游功能,使碧道更好地服务群众,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的三水火车站于1903年建成,是当时广三铁路的终点站,2006年被定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旧海关大楼,同样见证着三水的风华与沧桑。“这些散落在西南街道、有着百年历史的文物建筑,因碧道的建设,焕发了新的生机。”西南街道水利所所长钱道暹说。

近年来,三水区围绕老火车站和海关大楼建设主题公园,依托碧道串连起大棉涌、文塔公园、凤凰公园、北江大堤,整体推进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工作。如思贤滘碧道充分发掘历史人物事迹,建成以“贤”文化为核心的陈白沙浮雕墙、以“廉”文化为核心的何维柏读书堂、以“勤”文化为核心的云从公园、思贤阁观景台等,成为“网红”打卡点。

此外,三水区还借碧道建设的东风,打造以沙围片区为核心的西江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复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已建成140亩现代农业大棚项目,探索出“碧道+新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比起三水区建设特色碧道的新招,南海区则在提高碧道建设效率方面下功夫,采取设置“大小业主”的模式组织实施碧道项目。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局长叶新介绍,南海区政府作为“大业主”,统筹全区碧道建设和总体规划,各镇街作为“小业主”负责工程推进。这种做法既全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确保了全区碧道设计元素风格和式样的统一。

得益于各方统筹得力,文翰湖公园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建设,三期预计明年6月底前完工。文翰湖边坐落着广东省首批省级实验室之一的季华实验室。“公园建设前,这里是一片泥塘低效厂房。”佛山三龙湾南海建设局副局长薛佩华介绍。随着碧道建设不断推进,文翰湖已经成为三龙湾的一颗明珠、吸引科技产业和人才的磁石。

“搬过来后,20分钟就爱上了这里。走出实验室就是公园,抬眼可见风景。”季华实验室一位专家感叹。文翰湖周边的蓝天跑道、人才球场等为科技工作者、体育爱好者等群体提供了一起健身、相互交流的场所。三龙湾南海片区正趁着碧道建设的契机,打造集聚高知名度、高影响力科创型企业的国际科创小镇。

在佛山,这样的特色碧道还有很多。

依陈村水道碧道建设的南番顺地理文化园,位于南海、番禺、顺德交界,设置了文化广场、林下休憩、驳岸观景3个区域。满足群众休憩需求的同时,也宣传了广府文化和三地的人文历史。

丹灶镇“有为水道”串联沿线葛洪道家文化、康有为创新文化、陈澹浦工匠文化等元素,成为碧道旅游新品牌。

顺德区高标准打造德胜河一河两岸城市客厅,以金凤凰广场为中心,在“凤凰”两翼分别布置飞鸟灯光雕塑,让市民领略凤城文化。

汾江河西岸增添奔跑中的人、踏浪飞奔的红色龙舟等体现运动元素的雕塑小品,设置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形成宜人的滨河慢行空间。

高明区秀丽河碧道按照“城产人”融合的发展节奏,沿线打造古灯广场、龙舟码头、岭南拱桥、亲水平台、花卉园林等一系列景观区域,营造绿色、亲水、休闲的河岸文化氛围。

佛山各地利用碧道举行骑行比赛、龙舟赛、“网红”碧道影像大赛、碧道打卡达人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碧道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建机制扩队伍 守护碧水清流

青云湖步道是顺德区半马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当天,22位志愿者在青云湖畔集结,巡查河湖,宣传环保理念,开展河湖健康公众调查。这是佛山市2020—2021年新文明实践服务项目“绿水青山,‘河粉’在行动”暨佛山水义工爱水护水公益活动的第7场。

“7场活动共约300人次参加,发出河湖健康评价公众调查约250份,服务群众约4000人。”佛山水义工代表胡忠录介绍。在去年由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寻找最美河湖卫士”活动中,他被评为“最美民间河湖卫士”。

“群众在享受治水成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治水。既是宣传员,又是监督员。”刘剑锋说。佛山市成立了市、区、镇(街)共41支水义工志愿服务队,每条河涌在设立一名“官方河长”的基础上,配备一支由部分水义工骨干担任“民间河长”的队伍,进一步消除河湖管理中的死角和盲区。作为广东省“益苗计划”重点培育的志愿队伍、“佛山十大志愿队伍”之一,佛山水义工正朝着规范化、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除了水义工外,佛山各级河长的助手还有很多。佛山市通过建立多项机制,织密河湖管护之网,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格局。

——“河湖长+检察长”协同工作机制。市河长办和市检察院建立9项工作机制,从联动协作、信息共享、依法监督、普法宣传等多个层面强化沟通协作,加强两法衔接长效机制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河湖警长制。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市、区、镇(街道)三级河湖警长制,全面整治水域治安突出问题。市公安局、各分局分别成立河湖警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特警支队设立“市局河湖警长办”,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

——流域长制。以主干河涌为片区划分10个流域,由对应的区领导担任流域长,将单条河流的线性治水转变为全流域联动共治。流域长统筹推进流域内河湖管理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提高了治水效率。

——岛长制。佛山市有48个河心岛,实行区级、镇级岛长全覆盖,探索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河心岛修复模式。

今年佛山市还创新实施河长“季考”制度,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从2021年至2022年年底,佛山市每季度对全市5个区32个镇(街)开展一次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检查考核。市政府每年拨款2000万元对先进镇(街)予以奖励。每季度检查得分排名前5名的镇(街),各获得100万元资金奖励。每次“季考”排名最后一位的区、排名后5名的镇(街),将被通报批评。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倒数第一的区以及倒数后5名的镇(街),需分别向市、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作书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方案。同时,明确了对履职不到位的河长、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形、类别、程序以及相关容错规定。

连续两年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一个集体、两个个人获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表彰,市河长办获评2020年度佛山市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单位……佛山市以高质量的河湖长制工作,推动万里碧道佛山段的高质量建设。

按照规划,到2022年年底前,佛山市将完成511.8km碧道建设任务。“我们将通过落实好河湖长制各项工作,继续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等方面发力,使碧道建设获得更好的成效,形成‘人水和谐’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李永生对佛山河湖的未来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长制河湖佛山市
医院图书馆参与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讨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武威市凉州区推动落实河(湖)长制的经验及问题对策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河长制推行下鹿邑县城市河道治理和管护分析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专栏约稿( 征稿) 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 征稿) 函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