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2021-01-07 16:06江苏省徐州市青少年宫
天津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治道德

■江苏省徐州市青少年宫 刘 羽

一、创设情境化课堂

所谓教育,在于“教书育人”四个字,而在这四个字之中,教书是前提,育人是关键。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当体现教材的意义所在,落实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塑造作用,这种对人的塑造包括但不局限于性格和能力等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的本质是创造,要创造一种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材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以一种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就是在教育体系中补足教育育人作用的重点学科,是以学生富足的精神世界和科学三观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科。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需要掌握更加容易被小学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情境式课堂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更容易被接受。

例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将一些学生身边能够接触到的情境与教材所学的内容相结合,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利用不同的身份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解析社会现象,提升学生对“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生走入社会做铺垫,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格。通过这种情境构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一种相对生动形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二、助学生打开心扉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学模式偏于老套,以至于学生很难对课堂内容提起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下,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基于新课标的这种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互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课堂活力。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处理,着重选择具有较高思辨性的内容,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专业培训。对于教师来说,在教授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认知的一个过程,只有教师先认识了自我,才能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使用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当改变管理者的身份定位,或者旁观者的态度,而要以一个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去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游戏之中,这种参与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激发创造活力,也能够帮助教师在与学生一起互动的过程中敞开心扉。通过这种课堂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做到真正地互相敞开心扉,实现平等的对话,有利于教师聆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三、与学生情感互通

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来说,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互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种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内容的表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身边发生的道德与法治的事件,对于如何与人相处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带动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热情,帮助双方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而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多个视角去观察事件中的现象,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办法,这种亲身实践的环节对学生未来的生活的帮助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这种边玩边学的方法接受度比较高,印象也更加深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既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也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将书本上空洞的知识变成课堂上演示出来的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例如,当教师在与学生探讨“在路上看见小偷应当怎么做”这一问题时,可以主动扮演事件中的小偷角色,让学生集体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增添更多的细节,应到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同时展现出丰富的精神情感,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理解,拉近师生关系。

四、让学生自由呼吸

对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应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当扮演朋友角色,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与学生一起就模拟事件的发生进行问题探讨。而教师在进行角色扮演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个人情感的发掘,形成一种和谐与平等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自由度,允许学生在课堂规则范围内进行自由探讨,并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些身边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课程改革的重心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应当与学生的个人成长密切相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扮演课堂教学的主角,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事件中推理并进行总结,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具体的学习目标。

在基础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其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尤其是习惯和观念的养成,与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以及开展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联。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标要求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教师以一种多样性的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以及教学工作的个性化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与学生的思辨能力密切相关,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离不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既学生个性化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创设情境化的课堂,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并为学生创造相对自由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角色扮演的过程之中,同学生一起进行互动,让师生关系在互动过程中更加紧密,也让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在互动中共同提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