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特质,让习作教学更具情境

2021-01-07 16:06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朱晓美殷明星
天津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想象文本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 朱晓美 殷明星

作文是对自然与生活的反映,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将不同特质的文本中蕴含的写作要素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生动学习写作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写作能力。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通过情境化教学,挖掘文本特质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运用主题型文本,进行自由联想

主题型文本具有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解读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在解读中具备发散性思维。在小学阶段,教师习惯于直接对学生规定写作题目,并让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写作步骤开展作文。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写作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写字任务,失去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主题的自由性是学生具有创作的兴趣,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自由联想,从而营造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山居秋暝》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自由创作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对诗歌的题目进行讲解,学生能够知道“山居秋暝”是指秋季的傍晚山野中的风光与生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山野风光与生活?”学生阅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句子,可以知道作者对山野中的月色、松林、浣女、渔舟等人和事物进行了描写。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诗歌中描写的场景,如果让大家围绕这个题目,还可以写出什么内容呢?”学生可以想象山野间有着洁白的云朵、轻柔的山风、五彩的晚霞,还有辛勤劳作的农民。还可以将现代元素融入想象中,想象到经过科学技术的开发,山野间盖起了很多的楼房,建立了很多的工厂,一方面有着居民区,一方面有着旅游区,人们幸福地生活在这里。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能够自主构建写作内容,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写作教学更具有情境性。

二、鉴赏语用型文本,学习创作技巧

语用型文本具有很高的语言训练价值,蕴含着多样的语言运用技巧。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以文字总结的方式对相关写作技巧的独到之处和运用方法进行总结。学生陷入大量的名词转换的困惑之中,难以深入感受相关写作技巧的独特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通过想象感受文本中的场面,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沉浸在相关情境中学习具体的写作技巧。比如,通过对“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一段落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的鸟儿、虫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菜园整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将鸟儿、虫子还有其他花草植物当作自己的朋友,产生的亲切自由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的巧妙性和生动性。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从表达的效果出发对写作技巧进行深入感受,让写作教学更具有情境性。

三、体验拓展型文本,丰富想象能力

拓展型文本中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在写作中,学生需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充实文本内容。而成功的想象需要具备强烈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具备对客观常识和事物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文本中的情境,让学生对相关事物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展开顺利的想象,丰富作文内容。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以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增强想象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分为诸葛亮和周瑜打赌以及江面借箭等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等段落思考:“大家能不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对一些战争场面进行详细描写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视频让学生深刻理解。通过观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视频,学生能够了解到三国时期的战船的构造特征、士兵们的穿着、使用的作战工具以及当时人们的言行举止特征。从而感悟到学习丰富的课外知识对于开展想象的重要支撑作用。在这样的片段播放中,学生能够借助相关知识开展想象,增强想象的逼真性与合理性,让写作教学更具有情境性。

四、表演诵读型文本,进行生动感受

诵读型文本中的语言蕴含着充沛的情感,能够带给读者极大的感染力。而情感表达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感染力的重要体现。在目前,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心理不成熟,对于很多的情感感触不够深刻,因而在写作中容易让情感抒发流于表面,难以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诵读型文中的片段进行诵读与表演,学生能够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深情诵读,并配合其他的表演,深入体会片段中的人物内心,从而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挖掘作品中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让作文中的情感抒发更加自然与深刻。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表演,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老班长和三个生病的小战士、时间是长征时期的秋天、地点是草地、起因是老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经过是老班长带领小战士们在草地中前进、结果是老班长去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些要素对故事进行情境表演。比如,学生可以对“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一段进行深情的诵读,从而感受到草地中食物匮乏,老班长为了不让小战士们身体受损而独自忍受饥饿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能够沉浸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深入感受人物激烈复杂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情感表达的自然性和深刻性,从而让写作教学更具有情境性。

综上所述,情境化的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摆脱枯燥的文字模仿的束缚,消除课堂写作中的沉闷感,在自由的写作中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和多媒体画面放映等形式深入挖掘文本特质,让学生沉浸在生动的画面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情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让写作教学更具有情境性。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想象文本
快乐的想象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