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羽毛球女子单打制胜因素的分析研究

2021-01-07 01:59李鹏飞杨海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羽毛球

李鹏飞 杨海航

摘 要:何冰娇作为世界顶尖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获得过许多优异的比赛成绩,在2019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决赛中,何冰娇苦战三局打破了自己三年冠军荒。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基于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分析何冰娇夺冠的制胜因素及对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的发展启示。通过分析发现,何冰娇制胜因素主要为耐力、力量和速度素质的增强,心理能力的增强和运动智能中极高的战术执行能力。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启示为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羽毛球;女子单打;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制胜因素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12-0069-04

当前羽毛球运动女子单打项目发展如火如荼,女单打法也由传统打法逐渐向男子化打法进行过渡,随着比赛节奏的加快,随之带来的也包括对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要求的提高,同时也对女单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中国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选手何冰娇经过三年的沉寂终于在2019年9月29日韩国羽毛球公开赛上再次获得世界冠军,而何冰娇再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背后其制胜因素也值得我们研究与深思。本文通过对何冰娇的制胜因素分析入手,通过竞技能力构成来探求羽毛球女单项目的制胜因素,并得出对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发展的启示。

1 制胜因素及其研究

1.1 制胜因素的定义

制胜因素是竞技双方取胜对手的要素,对专项运动成绩具有决定性影响。制胜因素的本质关系,是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方式,制胜规律是运动项目竞赛规律的本质是相对稳定不会轻易改变的,制胜因素是构成制胜规律的主体,制胜因素的错误分析则会导致制对胜规律的错误判断。所以,制胜因素的确定至关重要[1]。制胜因素是构成研究制胜规律的前提依据,运动员参加竞赛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得比赛,制胜既是比赛的出发点也是终点。

1.2 对羽毛球制胜因素的研究

羽毛球运动中制胜规律是建立在制胜因素之上的。通过中国知网对“羽毛球制胜因素研究”搜索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对制胜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动作要素”、“竞技能力构成”和“项目发展”这几种来进行研究,首先是“动作要素”侧重于从隔网对抗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其次是把“运动项目发展”来当作制胜因素进行研究,更多的是从羽毛球历史的发展变革来寻找发现制胜因素;第三种是把“竞技能力”当作制胜因素,是目前研究制胜因素的一个主要切入角度,其从对羽毛球制胜起决定作用的几个方面因素入手,从选材、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等进行分析探究,属于是对羽毛球制胜因素这个问题的具体深入认识研究。

2 从技战术分析

2.1 从技术使用分析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种类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和后场技术。羽毛球前场技术主要包括放网、搓球、勾对角、推球、扑球和挑球。通过反复观看2019年羽毛球韩国公开赛女单决赛视频,统计出何冰娇本次比赛的网前技术使用,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何冰娇在本次比赛前场的249拍中,使用最多的网前技术为挑球技术,使用率占全部网前技术的34.1%,三局比赛挑球一共为135次,紧随其后的是搓放网技术,使用为85次,在全部网前技术使用率为34.1%,对其分析可知,在前场技术中,何冰娇主要使用的是以正手与反手结合的挑球技术再加上网前的搓、放网技术,去调动和限制因达农,并以此用来争夺场上控制权借以获得优势。

第二个是中场技术,主要包括挡球和抽球。何冰娇中场技术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何冰嬌中场技术统计分析发现,何冰娇在比赛中中场技术使用最多的为挡球技术,在全场比赛中使用了49次,占中场技术使用的65.3%,分析其主要目的是把球挡到网前,迫使对手进行起球过渡,以此给自己的下一拍制造得分机会。

第三个是羽毛球后场技术,主要包括高远球、杀球、吊球三项;通过观看比赛视频后统计出何冰娇本次比赛中后场技术数据,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发现,何冰娇在比赛中使用最多的后场技术为杀球,全场三局共使用66次,占后场技术使用比的43.4%,由此可知何冰娇在后场技术中更偏向于杀球的使用,这是由于后场进攻是羽毛球比赛中最有效的得分手段,而杀球则是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其次是因为因达农在中场防守是其最大的弱点,杀球杀其中场较容易得分。何冰娇在后场技术中高远球与吊球使用率分别为25.6%和30.9%,高远球则主要用于后场过渡使用,而吊球则主要借以调动因达农的跑位,拉开对手,使对方露出破绽,以此获取得分机会。

2.2 从战术使用分析

战术行动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2]。羽毛球战术特点表现在快、狠、准、活几个方面。其中快是基础,狠、准、活可以理解为对运动员的要求。羽毛球运动员想要取得比赛的胜利,就需要把球打到对方不能接到或者对手接到就会处于被动的位置,以此去获得优势并进行下一步的优势扩大直至获得最终的比赛胜利。而让羽毛球到达对方不好接到的位置则需要羽毛球运动员打出高质量落点的球,这就需要一些战术来配合技术进行使用。在2019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上,通过反复观看这场比赛视频发现,何冰娇在比赛中常使用的战术为拉吊突击战术和下压进攻控制网前战术,因达农本身是一名偏向于进攻的选手,后场是其强项,网前技术也很细腻,但是其在中场和多拍上是她的弱项[3]。正是利用了中场是其弱点这个因素,何冰娇利用拉吊战术调动因达农跑位,迫使其网前挑球,多次在因达农正手中场位杀球得分。这也说明,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战术的使用常常是根据比赛时自身的竞技能力发挥和对手的竞技能力发挥,及其在比赛中竞技水平的表现,并以此来组织实施运动员自己的想法即战术意图,所以为了取得最终的目标即制胜,就需要运动员临场把握比赛的具体情况,对于对手进行具体分析,有选择、有目的组织实施战术行动。

3 从身体素质分析制胜因素

3.1 从身体素质发展变化分析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条件与过去相比明显得到增强,平均身高的改变就是一个例子,羽毛球女子运动员的平均身高由20世纪的1.65米提高至现在的1.72米。表4是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双方选手何冰娇和因达农两者基本资料信息。

从表4中可得知何冰娇与因达农两人都未到达目前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但仍不妨碍其成为世界顶尖羽毛球女子单运动员。分析认为,身高因素只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非起决定作用。而对比赛制胜来说,同样身高也只是制胜因素之一,并非是起决定性的制胜因素。

3.2 从耐力素质分析

一场普通羽毛球比赛的持续时间常常在30分钟左右,而高水平羽毛球比赛往往超过一个小时,本次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的三局时间如表5所示。

观看视频三局比赛用时分别为21、26和24分钟,比赛总用时长71分钟。通过总用时长可以看出,羽毛球女子单打更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体能,也意味着更需要对女单运动员耐力素质进行专项训练。对专业羽毛球选手来说,长达1个多小时的比赛要求羽毛球女单选手具备强大的有氧代谢能力,及时对消耗掉的磷酸原和肌糖原进行合理的补充,同时对羽毛球比赛中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进行快速分解,让肌体始终保持在良好的比赛竞技状态。而何冰娇在以往的很多场比赛中常出现耐力不足的问题,于是在其日常训练中额外增加大强度的耐力训练,例如采用3000米、5000米耐力跑等方式,成功地解决了耐力差的问题。目前羽毛球比赛中,运动时间在10秒以内占有全场比赛时间五分之四左右,这就意味着运动员需要在10秒内多次进行启动、制动与连续击球的动作。从供能方式来看,此种高强度、短时间运动形式明显是以糖酵解系统和磷酸原系统为主要的供能方式,由此结合羽毛球女单项目运动时长来分析,选手的无氧代谢能力也很可能是比赛制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3.3 从力量素质分析

力量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运动素质的增长,力量素质对羽毛球选手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击球的动作。何冰娇在此场比赛中频繁使用头顶高远球技术进行过渡,头等高远球这项技术的使用要求运动员必须有足够的力量用正手击球的动作方式,一旦没有打到后场过渡的位置,那么运动员就会立刻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视频中何冰娇使用正手高远球过渡位置都很到位,这些与她平时在国家队进行的基础力量素质练习是分不开的。查阅文献时发现,适宜的“速度”“线路”和“落点”既是运动学特征,又是羽毛球的制胜因素之一,进行球类运动时,击球力量越大,时间越短,球的动量也就会越大[3]。导致球在特定的空间和规定的时间内运动的原因,很大一方面取决于击球时的力量,而击球力量的“三要素”更是起决定性的因素[4]。所以,对于羽毛球运动员尤其是力量相对薄弱的女运动员来说,力量素质也是其比赛制胜因素之一。

3.4 从速度素质进行分析

速度素质的定义为运动员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快速运动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中国羽毛球技术在世界居于领先,运动员动作速度快是其制胜原因之一。结合韩国公开赛女单决赛上何冰娇的比赛表现,相较于以前的比赛来说,这次比赛中何冰娇在接因达农网前吊球和快速杀球时的移动速度快了很多,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去衔接下一拍的技术动作,这就是速度素质在羽毛球比赛中的一个直观的体现。当前随着羽毛球运动员技术发展和力量的增加,杀球和劈吊球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现在女单运动员需要极强的速度素质。少儿时期是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少儿时期越早接触一些基础素质练习,并结合所练项目的竞技特点进行练习,越对运动员未来的发展有利。结合何冰娇的个人经历,因其父母是江苏体校教师的缘故,从小她就被父母带去体校玩耍,6、7岁接触到了羽毛球并开始接受专业训练。结合何冰娇优异的运动成绩可以分析出,其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从小接受的各种训练,而在何冰娇少儿时期进行的身体素质练习中,速度素质练习必然的。

4 从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分析

4.1 从运动智能分析

运动员使用多大的力量击球、达到什么样的线路和落点,均是在大脑支配下的“随意运动”,对运动智能要求很高。查阅文献时发现,运动智能的定义为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理论知识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当前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顶尖运动员往往在技术层面上都处于同一水平,而制胜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取决于运动员的运动智能。有学者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智力测量,经过测试发现,体育专业学生一般智力偏低于文化课学生,高水平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群体[5]。对于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智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指标构成。首先由对抗技战术能力和心智认知能力两个一级指标构成,接着再下分成参赛能力、对抗表现力、掌握对抗能力、比赛临场反映、解决攻守能力、认知特征这六个二级指标[6]。何冰娇作为一位国羽老将,羽毛球女单各项基本技战术都已熟练扎实,对抗的能力也已经在多次比赛中锻炼出来,技战术执行能力也相当成熟,在韩国公开赛第二、三局的比赛间歇,何冰娇在场下接受主教练的战术指导,在第三局决胜局,何冰娇打法明显变得灵活,主动进攻也相对于前面两局比赛变得多了起来,如表6所示。主要体现在后场杀球技术和吊球技术的增加,同时运用多种组合技战术不断进行尝试,最终成功制胜。可以表明何冰娇技战术执行能力很强,同时也反映了其极高的运动智能。

4.2 从心理能力分析

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让各比赛选手之间差距也在逐渐进行缩小,似乎在羽毛球发展中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出现这么多技战术水平都顶尖的女单选手。所以现在羽毛球女单选手心理能力也变得至关重要,心理对抗程度也在逐渐增大。前几年的何冰娇只会遇到紧张不起来的问题,但现在她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压力。她可以赢任何一个对手,包括2018年世锦赛上爆冷战胜世界女单第一的选手戴资颖。但也可能输给任何一个对手,这就是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心底里缺乏对胜利的自信,所以在观察她比赛视频时发现,何冰娇往往到比赛关键时刻需要咬牙顶住时就很难顶住。在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女单四分之一决赛结束后记者询问其胜利原因,她回答道自己主要克服了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比赛中跟上了对手的节奏,所以打得积极主动直至取得最终胜利。而在韩国公开赛,何冰娇也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及时克服了之前在印度公开赛上以0:2输给因达农带来的心理压力,最终成功以2;1苦战三局战胜了因达农获得冠军。

5 制胜因素对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的启示

从运动员选材来说,不应采用传统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为选材的依据,而应该结合长期训练观察和对运动员的分析,进而确定苗子选手。对运动员技战术來说,在赛场上技、战术的稳定发挥是比赛的制胜因素之一。在场上的稳定发挥,需要在场下进行大量的专项练习,在训练中应继续巩固提高其基本技术,基本技术是赢得比赛的因素之一,对一位优秀的运动员来说,未来在自己专项上能走的有多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基本技术,所以应该加强基本技术练习,同时也应多参加比赛磨练技、战术。

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来说,随着当今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运动员竞技对抗的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在羽毛球比赛中对成绩的影响逐渐增大,身体素质逐渐成为重要的制胜因素,所以在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日常训练中,需要对身体素质中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重点进行训练。

在当今世界羽毛球女单项目上各国选手总体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也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其逐渐成为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制胜的重要因素,在日常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教练员应加强对运动员心理教育与辅导,培养其在比赛中奋勇拼搏、坚韧不拔的运动精神,同时可以增加运动员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也为运动员未来退役后的发展打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亚龙,王汝英.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兰帅,李凌云.世界羽毛球女子单打选手拉差特诺因达农的技术特点解析[J].体育时空,2014,4(08):99-101.

〔4〕[美]詹姆斯·海著.孙成敏译.运动技术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编译室,1980.

〔5〕毛志雄,张力为.不同比例的体育课程学习和文化课程对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J].体育学刊,1996, 3(02):63-64.

〔6〕郭宝明.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智能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3.

猜你喜欢
羽毛球
羽毛球
打羽毛球
学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
打羽毛球
羽毛球运动
智取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