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回顾

2021-01-08 08:48冯建新赵道全
河南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资源库种质水产

张 芹, 冯建新, 赵道全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郑州450044)

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从2006年开始建设,历时14年,通过系统整合,已建成由全省各主要水产种质资源拥有单位参加、区域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水产种质资源保存与共享服务平台,为河南省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种质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主要是对河南省重要的具有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水生生物活体资源、水生物种标本资源及种质遗传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对其性状特征及有关信息如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遗传信息、经济价值、保存利用状况等实现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从而促进河南省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种质资源库建设情况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平台的参加单位,在国家平台的监督和指导下,以省水产院为联系纽带,以现有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原)良种场为保存机构,构建河南省重要经济水产种质资源保藏体系。

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在郑州建设一个活体库,面积12000 m2;一个标本库,面积40 m2。统一悬挂平台中心标志,在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富景基地设有“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平台郑州保存基地”和“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两块牌子。截止2019年底,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共整理保存活体资源23种(见表1),计16900份;整理保存标本资源100种,计100份;保存6种DNA资源,计170份;完成相关实物资源的信息整理和照片上传工作,合计上传国家平台相关信息703条,图片149张。入库保存的23种活体资源,除在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平台备案建立信息档案外,还在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进行登记,保存信息资源。

种质资源库以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本省相关的主要水产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开展共享机制和共享方式的应用示范,在一定范围内初步实现水产种质资源实物和信息共享。通过实践,逐步推进,不断完善共享机制,优化共享方式,规范共享行为,保障共享信誉与安全,强化共享服务,提高共享效率,建立全省主要水产科研教学及生产推广单位参加的共享服务平台。根据种质的不同属性,面向社会提供亲本、苗种等实物资源及其相关信息,为政府、社会机构和公众提供服务。

表1 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活体保存情况

?

入库的水产实物资源均为河南省具有一定特色和意义的优质水产品种,其中豫选黄河鲤是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优良品种,在保存过程中进行不间断的优良性状选育工作,在省内推广20余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大鲵、商城肥鲵和黄缘闭壳龟是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水生动物,入库进行实物保存和信息上报,对这些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淇河鲫和伊河鲂是河南省特色地方种群,整理实物资源和信息资源入库保存,对于宣传河南省地方特色水产种质资源有着积极作用;沟鲇(斑点叉尾鮰)和克氏原螯虾为引进品种,近年来颇受本地养殖户的青睐,养殖面积逐年递增。福瑞鲤、异育银鲫、长丰鲢和松浦镜鲤为农业农村部主推的优良养殖新品种,结合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从水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引进后保存在不同的地市,尤其是福瑞鲤、长丰鲢和松浦镜鲤3个品种,在河南省分别建立了繁育基地,对河南省优良水产品种覆盖率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水产种质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在保存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项目结束后剩余的种质资源在没有资金支持下很快就会灭失,而水产种质资源库正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使很多水产种质资源得到了妥善保管。在保存的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单位提供实物资源和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现存实物资源的价值。

3 种质资源库对区域渔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3.1 合作研究

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和其他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厦门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鱼类育种、病害防控、生态养殖等方面开展诸多合作,对提升河南省渔业科研水平产生了联合积极的作用。

3.2 技术服务

种质资源库长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如协助郑州市荥阳富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构建黄河鲤繁育体系,提供黄河鲤亲本和人工繁育技术指导;指导嵩县伊河鲂鱼种场开展伊河鲂繁育工作,提供伊河鲂亲本和人工繁育技术指导;为西峡县建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大鲵的人工繁育技术和养殖策略;协助商丘文峰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福瑞鲤,并指导合作社自主开展苗种繁育工作;协助南阳金阳光水产养殖合作社引进长丰鲢,并指导合作社开展亲鱼培育和苗种繁育工作。

3.3 精准扶贫

为贫困县—洛阳市嵩县开展渔业科技特色脱贫服务支撑。2019年指导嵩县库区乡泥鳅扶贫产业基地建设,首次在嵩县养殖泥鳅取得成功,养殖泥鳅1.33 hm2,单产达到15038 kg/hm2,经济效益显著。引进福瑞鲤、伊河鲂、豫选黄河鲤2号等名优新品种,赠送鱼苗182.4万尾,发放技术资料54份,实施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使服务企业新增效益5万元。为贫困县无偿提供优良苗种和技术支持,得到合作社的热烈欢迎,受到了当地主管部门和农户的一致好评。在后续的工作中,将通过平台及其他相关工作在水产养殖方面提供更多的技术帮扶,助力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

3.4 培训渔民

每年提供培训服务2~3次,累计培训基层渔业骨干3000余人次。2019年结合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水产品专项工作,开展大型水库绿色渔业品牌建设示范观摩及培训会、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观摩培训会、稻渔综合种养三产融合发展培训,通过培训,介绍国家主推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科学养鱼、生态养殖、规范用药等技术,传播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理念。

3.5 科学普及

为养殖企业和渔民提供黄河鲤、福瑞鲤苗种,提升水产良种覆盖率,增加了当地渔民对优良品种的认知度,提高了优良品种的辐射推广面积。通过不同方式为各地渔民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养殖户防病治病,提高养殖效益,减少渔民损失。

近年来河南省传统的大宗鱼类养殖品种价格持续低迷,新型健康养殖模式可以提高水产品的价格,如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提高整体的效益,省水产院每年都会举办关于稻渔综合种养方面的技术培训,为养殖户普及健康养殖模式,推动河南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种质资源库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2019年起,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作为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的参加单位,参与黄河流域分库建设,主要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种质资源系统梳理、资源收集保存、特色专题服务、水产种质资源服务和培训服务。未来种质资源库的主要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摸清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的家底,积极探索和省内资源拥有单位的合作和交流方式,做好河南省特色水产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利用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资源库种质水产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加油!水产人!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五女拜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