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窦微创小切口与传统L型延长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1-01-09 07:12郝连升穆胜凯刘士凯董吉哲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切口关节骨折

郝连升 穆胜凯 刘士凯 董吉哲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跟骨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以青壮年为主,致伤暴力较大,为高能量损伤,约85%-90%为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可能会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腓骨肌腱撞击、平足畸形、外翻畸形等后遗症,增加距下关节融合几率,导致致残率增加[1],手术治疗也成为主要治疗方式,甚至治疗的“金标准”[2],手术目的主要恢复关节面平整、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跟骨骨折手术方式很多,传统的L型手术切口一直沿用至今,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有利于关节面、骨折复位,还可以保护腓肠神经,虽然手术技术不断成熟,但是并发症一直较多,如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等[3]。跟骨所处位置特殊,皮肤弹性差,处于末端,伤后肿胀,又给手术增加难度。随着技术理念的改善,以保护软组织为前提的微创技术备受关注,国内外很多学者提出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4-5],本文将传统L型手术入路与跗骨窦手术入路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分别采用2种手术入路患者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患者共91例,男67例、女24例。年龄25-56岁。均为**省**市中医医院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左侧31例,右侧60例。Sanders[6]Ⅱ型43例、Ⅲ型48例。从受伤到手术3-10天。致伤原因:跌落伤70例,交通事故伤21例。(1)诊断标准:参照《骨与关节损伤》中跟骨骨折的诊断标准[7]:①有明确的外伤史;②足跟部肿胀明显,皮下瘀斑,或出现较对侧增宽;③按压痛明显,叩击痛阳性;④主动活动受限;⑤骨折处可触及骨擦感;⑥X线或者CT见跟骨骨折。(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受伤在2周以内,且未进行影响研究的治疗,如局部膏药外敷引起水泡、非专业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④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⑤按照分型属于SandersⅡ、Ⅲ型者。⑥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⑦所有患者行跟骨正侧位、轴位、CT三维重建检查。(3)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骨病、骨肿瘤、骨囊肿者;②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③合并复合伤,影响整个治疗、康复过程的患者;④开放性或者陈旧性跟骨骨折;⑤手术切口周围有皮肤病,影响手术切口者;⑥随访资料不完整者。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符合标准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跗骨窦小切口,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延长切口。2组患者基线对比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见表1。

表1 2组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治疗方法:(1)观察组。入院后先行手法复位纠正跟骨宽度后石膏固定,出现皮纹后行手术治疗。在手术开始前30-60 分钟常规应用抗生素。椎管内麻醉成功后,取健侧卧位,放置止血带,在外踝尖下约1cm处向第4跖骨基地部做长约4cm直行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分离并保护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肌肌腱、跟腓韧带,分离趾短伸肌肌腹并牵开,显露跗骨窦及距下关节,清除关节内淤血、小骨片及软组织,整个皮瓣剥离,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与跟骨结节打入1枚3.5mm克氏针,沿跟骨轴向牵引,结合正骨手法先复位跟骨宽度及高度,纠正跟骨内翻畸形,克氏针临时固定,在直视下复位关节面,由跟骨结节外侧向塌陷关节面处打入1枚2.5mm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下确定跟骨高度宽度、关节面复位良好,骨缺损处给予自体髂骨植骨。给予跟骨解剖异形锁定接骨板结合螺钉固定,后方可采用小切口植入螺钉,可吸收线缝合刀口,内置引流管1枚。术后弹力绷带略加压包扎,术后抬高患肢,24小时冰敷,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4小时引流量<50ml后拔出引流管。术后前3天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ml,日2次。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踝关节背伸活动锻炼,术后3周后行踝关节滚动式锻炼,骨折完全愈合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3个月后可完全负重。(2)对照组。术前、术后处理方法与微创组相同。于外踝尖上方约3-5cm处与跟腱连线的终点向下到外侧与跖侧皮肤交界处,然后转向前至第5跖骨基地部近侧约1cm处,切口直至骨面,禁止皮下剥离,将皮瓣全层锐性剥离,联合腓肠神经、腓骨肌腱一并掀起,显露距下、跟骰关节,复位与固定方法与观察组基本相同,严密缝合皮下组织,放置引流管,皮肤缝合采用Donati-Allgower方法缝合[8]。术后处理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3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1天疼痛数字分级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检查显示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断端,且患肢完全负重时无疼痛表明骨折愈合。

4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1 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及Sanders分型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年龄、手术时间、术后1天疼痛数字分级评分、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校正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5 结果

5.1 2组评价指标对比:纳入研究患者经过12个月随访。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1天疼痛数字分级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8]见表2。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见表3、表4。

表2 2组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比较

表3 2组跟骨骨折患者影像学检查比较

表4 2组测量角度对比

5.2 2组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发生刀口感染10例,其中5例经过抗生素、换药处理后自行愈合,3例清创后再次缝合后愈合,1例抗感染后接骨板外漏,行皮瓣转移手术;2例发生钢板外露及切口感染,清创、抗感染治疗后行皮瓣转移术;观察组未出现刀口感染,但出现皮肤浅表坏死2例,换药后自行愈合;2组患者均未出现骨髓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率4.44%,对照组发生率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0.5.21,P=0.019)。

讨 论

跟骨解剖形态不规则,周围软组织结构比较薄弱,解剖学特点造就了跟骨骨折在治疗时软组织条件是考虑的重点因素,术后并发症较容易出现,比如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等[10]。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手术目的在于恢复跟骨高度、宽度、轴线、长度以及Bohler角及Gissane角,其中以关节完整最为重要,它直接影响预后[11]。现在公认的跟骨骨折手术适应证是:(1)关节内骨折合并移位>1 mm;(2)关节外骨折导致跟骨高度及宽度改变 (外翻畸形 >10°,Bohler角 <15° 或内翻畸形 >5°);(3)经手法复位或者经保守治疗无效。

传统外侧L型手术切口治疗跟骨骨折被称为“金标准”,但软组织并发症一直是一个难题,外侧L型手术切口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跟骨骨折手术,术中可以充分暴露跟骨结节、距下关节、跟骰关节,避免出现腓骨长短肌肌腱、腓肠神经损伤,可以在直视下获得满意复位,并坚强固定,一直被认为为最有效和安全入路[12]。随着随访及研究的不深入,L型手术切口对周围软组织剥离较多,周围组织血运差,容易造成切口并发症,甚至形成骨髓炎,有学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在20%左右[13],并认为L型切口的并发症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手术时间把握、术中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弧度以及是否引流等。为把软组织影响降到最低,开始采用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14-15]。跗骨窦由外踝下1cm开始延长至第4跖骨基底部,切口可以直接显露距下、跟骰关节,该入路相比传统外侧L手术切口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对软组织损伤,避开跟骨外侧血管;(2)对软组织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早期手术治疗,缩短住院时间;(3)有效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4)充分暴露距下、跟骰关节以及前外侧骨块;(5)该手术入路适当内翻增加关节间隙,可保留跟腓韧带、腓骨肌下支持带完整,出血少、创伤小。跗骨窦手术入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手术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由经验及技术水平决定。该手术入路也有缺点:对跟骨后外侧面暴露不冲分,增加恢复跟骨高度及宽度难度,容易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可能造成医源性跟骨内翻畸形[16],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更高,其中腓肠神经损伤为主要并发症[17]。本研究认为在术前仔细研究关节面塌陷位置,术中合理利用克氏针复位,术中仔细分离并保护腓肠神经,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同时避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在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较好手术安全性;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及固定。表明跗骨窦手术入路与传统L型手术入路都可作为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的治疗方式,跗骨窦入路具有明显优点,主要体现在术后并发症上,传统L型手术切口出现皮肤问题发生率21.74%,要明显高于跗骨窦入路4.44%,这与足部软组织解剖特点密不可分,因此也把这一项作为重要临床工作,但是跗骨窦入路不能成为所有跟骨骨折的治疗方式,它具备临床操作局限性。本研究存在不足的地方,研究之间可能会出现异质性,原因与手术技术熟练程度、术后护理甚至统计学方法有关,可能需要扩大样本研究证实。对于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跗骨窦入路存在缺陷,传统外侧L型手术切口具有恢复跟骨生物力学绝对优势[18]。

跗骨窦微创切口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术中可获得良好复位及固定,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较高,需避免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术后功能恢复与很多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切口关节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